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1800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米仔兰花10~30份、使君子10~30份、杜松5~20份、白淋草5~20份、大杜鹃5~20份、旋覆花5~15份、驱虫斑鸠菊3~12份、榆树皮3~12份、百部3~12份、大蒜素5~10份、生物菌剂1~5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5~35%苏云金芽胞杆菌、30~40%地衣芽孢杆菌和35%~45%泾阳链霉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虫剂取材环保,对水稻无任何危害,并且能够高效杀灭稻纵卷叶螟,抗病率可以达到100%,长期使用无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东南亚和东北亚危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在自然条件下寄主除水稻外,还未发现取食完成世代的其它植物。稻纵卷叶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水稻稻叶影响水稻群体生长和产量:从分蘖期到抽穗期,初孵幼虫在心叶或心叶附近的嫩叶鞘缝内取食上表皮和绿色肉叶组织,进入二龄后爬到叶尖附近,吐丝结卷稻叶成苞,藏在苞内取食肉叶,具有转株为害习性,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啃食叶片形成白色条斑,造成光合面积和干物质质量的减少,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稻纵卷叶螟自2003年在全国性爆发以来,由于不同地域耕作制度、气候适宜、寄主丰富、天敌控害能力下降、施药技术较差、主治药剂抗药的产生以及害虫迁飞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害虫爆发频率增加,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和反复使用,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了污染,使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增加,也直接危害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米仔兰花10~30份、使君子10~30份、杜松5~20份、白淋草5~20份、大杜鹃5~20份、旋覆花5~15份、驱虫斑鸠菊3~12份、榆树皮3~12份、百部3~12份、大蒜素5~10份、生物菌剂1~5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5~35%苏云金芽胞杆菌、30~40%地衣芽孢杆菌和35%~45%泾阳链霉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米仔兰花10~30份、使君子10~30份、杜松5~20份、白淋草5~20份、大杜鹃5~20份、旋覆花5~15份、驱虫斑鸠菊3~12份、榆树皮3~12份、百部3~12份、大蒜素5~10份、生物菌剂1~5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5~35%苏云金芽胞杆菌、30~40%地衣芽孢杆菌和35%~45%泾阳链霉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30%苏云金芽胞杆菌、35%地衣芽孢杆菌和35%泾阳链霉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米仔兰花20~25份、使君子15~20份、杜松8~12份、白淋草8~12份、大杜鹃8~12份、旋覆花8~12份、驱虫斑鸠菊6~8份、榆树皮6~8份、百部6~8份、大蒜素6~8份、生物菌剂2~3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米仔兰花25份、使君子15份、杜松12份、白淋草8份、大杜鹃12份、旋覆花12份、驱虫斑鸠菊8份、榆树皮6份、百部6份、大蒜素8份、生物菌剂2份。5.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称取干燥的重量份的米仔兰花10~30份、使君子10~30份、白淋草5~20份、大杜鹃5~20份、驱虫斑鸠菊3~12份、榆树皮3~12份和百部3~12份,混合,冷冻后在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艺涵马新攀马成耀郭便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思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