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显示器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1597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显示器及车,该车载显示器置于具有天窗的天窗横梁处,其中,包括至少一个挂钩、底座组件、及显示屏,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挂钩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挂钩的一侧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所述挂钩的另一侧固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天窗横梁容纳于所述凹槽未容纳有所述挂钩的区域,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底座组件远离所述挂钩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载显示器不破坏车内部结构,与车内部紧密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电子设备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器及车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显示器产品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有车一族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行业技术的日益更新,全景天窗、双天窗汽车已逐步普及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所以车载吸顶也必须能够安装到具有双天窗和全景天窗的汽车内,以满足人们对车载电子产品的要求。现有的第一种车载吸顶产品是按照条形孔在车顶打孔以将铁板固定于车顶,然后再将吸顶本体用螺钉固定于铁板上,如图1所示,该安装方式不适用于带有全景天窗或双天窗的汽车,并且通过打孔及螺钉固接造成车内部结构破坏。如图2及图3所示,现有的第二种车载吸顶产品的结构无法与双天窗或全景天窗无缝安装,会严重破坏原车内饰结构及风格。此外,现有的车载吸顶产品基本采用手动结构,在手动开启、关闭、或调解时容易压到手指,安全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器,旨在不破坏车内部结构,与车内部紧密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载显示器,置于天窗横梁处,其中,该车载显示器包括至少一个挂钩、底座组件、及显示屏,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挂钩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挂钩的一侧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所述挂钩的另一侧固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天窗横梁容纳于所述凹槽未容纳有所述挂钩的区域,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底座组件远离所述挂钩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均设有多个卡扣,多个所述卡扣分别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的两端。优选地,所述挂钩包括底板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两端的两个卡合部,两个所述卡合部分别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的两端,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卡合部形成卡槽,所述天窗横梁部分容纳于所述卡槽。优选地,所述挂钩的两个卡合部设有两个相对的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搭接于所述天窗横梁远离所述卡槽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壳体、及固接于所述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槽,所述连接板固接于所述壳体,并容纳于所述容置槽,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容置槽共同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电路板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优选地,车载显示器所述挂钩远离所述天窗横梁的表面设有两个搭扣,所述凹槽的底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通孔,所述搭扣穿过所述通孔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搭接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壁。优选地,该车载显示器还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所述挂钩通过所述连接件固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壳体与所述挂钩对应的面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对应的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板固接对应的所述挂钩。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平齐。优选地,该车载显示器还包括定位标尺,所述定位标尺贴合于所述天窗横梁,并置于所述卡槽内。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包括天窗、所述天窗横梁、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车载显示器,所述天窗横梁固设于所述天窗。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挂钩的一侧卡接于天窗横梁,另一侧固接于底座组件的凹槽内壁,以此不需要在车内进行钻孔,不破坏车内部结构,保持车内部的完整性,并且挂钩及部分天窗横梁还均容置于凹槽,可使底座组件与车内部的天窗横梁紧密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增强底座组件与车内部的连接稳定性及统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第一种车载吸顶产品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第二种车载吸顶产品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现有第二种车载吸顶产品的爆炸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载显示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车载显示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车载显示器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车载显示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车载显示器的爆炸结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挂钩22壳体11卡合部221容置空间111延伸部222开口12底板23电路板13搭扣24盖板14卡槽30显示屏20底座组件40天窗横梁21连接板50天窗211凹槽60连接件2111通孔70定位标尺212卡扣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载显示器。参照图4至图8,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车载显示器,置于天窗横梁40处,其中,包括至少一个挂钩10、底座组件20、及显示屏30,底座组件20开设有凹槽211,挂钩10容纳于凹槽211,挂钩10的一侧卡接于天窗横梁40,挂钩10的另一侧固接于凹槽211的内壁,天窗横梁40容纳于凹槽211未容纳有挂钩10的区域,显示屏30连接底座组件20远离挂钩10的表面。上述的车载显示器可优选置于具有天窗50的车内,其中的天窗50可为全景式天窗或双天窗结构,并且通过置于天窗50的天窗横梁40处,以此不影响天窗50的正常使用,其中的挂钩10可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等,挂钩10可包括有弹性件,以便于卡接天窗横梁40,并且多个挂钩10分布排列进行卡接于天窗横梁40的一段,多个挂钩10间的距离可在与天窗横梁40的抵接面壁进行调整,以便使该车载显示器安放于所需的位置,挂钩10的另一侧可通过螺钉或卡扣等固接于凹槽211的内壁,凹槽211的内壁也相应的设有螺纹孔或扣位等,使底座组件20通过挂钩10固接于车内的天窗横梁40处,并且不需要改变车内的结构,如对车内进行钻孔等操作,保持车内部结构的完整性,使该车载显示器安装及拆卸更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挂钩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显示器及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显示器,置于天窗横梁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挂钩、底座组件、及显示屏,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挂钩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挂钩的一侧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所述挂钩的另一侧固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天窗横梁容纳于所述凹槽未容纳有所述挂钩的区域,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底座组件远离所述挂钩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显示器,置于天窗横梁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挂钩、底座组件、及显示屏,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挂钩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挂钩的一侧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所述挂钩的另一侧固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天窗横梁容纳于所述凹槽未容纳有所述挂钩的区域,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底座组件远离所述挂钩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均设有多个卡扣,多个所述卡扣分别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底板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两端的两个卡合部,两个所述卡合部分别卡接于所述天窗横梁的两端,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卡合部形成卡槽,所述天窗横梁部分容纳于所述卡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的两个卡合部设有两个相对的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搭接于所述天窗横梁远离所述卡槽的表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壳体、及固接于所述壳体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置槽,所述连接板固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蒋琳许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蓬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