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114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2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包括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器件摆放合理的PCB走线设计,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在PCIE接口的设备和SATA接口的设备之间进行通讯,同时降低信号的反射,提高信号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CB板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两用功能的连接的PCB板。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路设计中,选用两种不同网络通讯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跳线方式,但该种方式连接的可靠性差,容易出现松动造成接触不良,且对于这种双选择的电路,PCB板上器件的布线方式极为重要,器件布线位置不准确将出现器件走线形成桩线走线,对高速数字信号来说将会出现反射现象,给信号完整性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传输系统出错崩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PCB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PCB板,包括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在上述PCB板中,所述PCB板还包括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以及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其中: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正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接收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接收端;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负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接收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负接收端。在上述PCB板中,使用PCIE网络通讯时,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处于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处于不连接状态;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七电阻处于连接状态,所述第六电阻和所述第八电阻处于不连接状态。在上述PCB板中,使用SATA网络通讯时,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处于不连接状态,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处于连接状态,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七电阻处于不连接状态,所述第六电阻和第八电阻处于连接状态。实施本技术的一种PCB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器件摆放合理的PCB走线设计,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在PCIE接口的设备和SATA接口的设备之间进行通讯,同时降低信号的反射,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PCB板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PCB板的发送端的布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PCB板的接收端的布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PCB板的原理图,以PETN0/PETP0、PERN0/PERP0为例,其为设备端的发送信号接入口和接收信号接入口,具体地,该PCB板包括第一电阻R616,第二电阻R612,第三电阻R617和第四电阻R613。其中:第一电阻R616的一端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MPE_PE_TX7_N,第一电阻R616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612的一端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TN0,第二电阻R612的另一端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SATA_TXN3,第三电阻R617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613的一端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TP0,第三电阻R617的另一端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MPE_PE_TX7_P,第四电阻R613的另一端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SATA_TXP3。相应的,该PCB板还包括第五电阻R604,第六电阻R614,第七电阻R607和第八电阻R615。其中:第五电阻R604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14的一端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RN0,第五电阻R604的另一端连接PCIE接口的正接收端MPE_PE_RX7_N,第六电阻R614的另一端连接SATA接口的正接收端SATA_RXN3。第七电阻R607的一端和第八电阻R615的一端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RP0,第七电阻R607的另一端连接PCIE接口的负接收端MPE_PE_RX7_P,第八电阻R615的另一端连接SATA接口的负接收端SATA_RXP3。依上述的连接关系,该PCB板可根据不同接口设备的需求,选择PCIE接口的设备和SATA接口的设备,当接口接入PCIE接口的设备时,第一电阻R616和第三电阻R617需要上,而第二电阻R612和第四电阻R613设置为不连接状态,此时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TN0经第一电阻R616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MPE_PE_TX7_N,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TP0经第三电阻R617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MPE_PE_TX7_P。同时第五电阻R604和第七电阻R607需要上,而第六电阻R614和第八电阻R615设置为不连接状态,此时接收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RN0经第五电阻R604连接PCIE接口的正接收端MPE_PE_RX7_N,接收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RP0经第七电阻R607连接PCIE接口的负接收端MPE_PE_TRX7_P。相应地,当接口接入SATA接口的设备时,第二电阻R612和第四电阻R613需要上,而第一电阻R616和第三电阻R617设置为不连接状态,此时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TN0经第二电阻R612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SATA_TXN3,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TP0经第四电阻R613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SATA_TXP3。同时第六电阻R614和第八电阻R615需要上,而第五电阻R604和第七电阻R607设置为不连接状态,此时接收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RN0经第六电阻R614连接SATA接口的正接收端SATA_RXN3,接收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RP0经第八电阻R615连接SATA接口的负接收端SATA_RXP3。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网络之间的切换。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PCB板的发送端的布线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电阻R616和第二电阻R612具有一个公共管脚,该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TN0,而第一电阻R616的另一个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MPE_PE_TX7_N,第二电阻R612的另一个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SATA_TXN3。第三电阻R617和第四电阻R613具有一个公共管脚,该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TP0,第三电阻R617的另一个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MPE_PE_TX7_P,第四电阻R613的另一个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SATA_TXP3。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PCB板的接收端的布线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五电阻R604和第六电阻R614具有公共管脚,该公共管脚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正端PERN0,第五电阻R604具有的另外一个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接收端MPE_PE_RX7_N,第六电阻R614具有的另外一个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接收端SATA_RXN3。第七电阻R607和第八电阻R615同样地也具有公共管脚,该公共管脚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负端PERP0,第七电阻R607具有的另外一个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接收端MPE_PE_RX7_P,第八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PCB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正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正发送端;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发送信号接入口的负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负发送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SATA接口的负发送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还包括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以及具有公共管脚的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其中: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共管脚连接接收信号接入口的正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管脚连接PCIE接口的正接收端,第六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仕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祈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