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2228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21:35
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泵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液压泵的泵出油口和泵回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流阀的阀进油口和阀出油口相连,分流阀上还设置有两个分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两个分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两个阀回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的出油口相连;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分别与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液压泵通过分流阀驱动两个液压马达实现四驱功能,液压油分配平均,各马达功率均衡,行走平稳,安全性高;在液压泵出现故障液压油不能正常循环时,通过给电磁阀通电,移动阀芯使隔板两侧空腔形结构直接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行走系统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设计制造的无轨胶轮车,大都延续了传统的的操作系统和传动形式即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和汽车变速箱连接,汽车变速箱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后桥连接,前桥转向,后桥驱动,由于井下路况复杂,这种传动模式下需要驾驶员频繁换挡,非常难过容易疲劳。现在有个别井下无轨胶轮车开始采用液压驱动系统,但是仍要通过发动机-变速箱-液压泵-减速器-液压马达一系列复杂的传动,才能实现车辆的驱动行走,在井下路况复杂,坡度有较大的起伏,在几公里之内需要上、下坡多次,复杂的传动系统容易出现问题,井下维修不便,耽误生产效率,容易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复杂的传动系统导致车体较大,井下狭窄路段行走十分不便。而且,现在大部分的无轨胶轮车都是液压两驱的,在井下复杂的路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现有的一些四驱车,受技术和传统设计思路限制往往采用一个液压泵带动一个液压马达,这样就驱动系统内就需要安装多个液压泵,操作性差,结构复杂;我公司推出了一种液压四驱无轨胶轮车,相关技术方案记录在申请号为201510808911.1和201520931247.5的专利文件内,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液压泵直接通过管路和设置在四个车轮上的液压马达直接相连的静液压四驱系统,这种四驱系统解决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车辆行驶容易打滑的问题,而且传动中间过程少,可靠性高,车辆载荷大,可操作性强,但是由于四驱系统由设置在四个车轮上的液压马达实现,导致了液压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液压泵通过管路直接连接四个液压马达,液压油容易分配不均。专利技术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液压油分配平均,各马达功率均衡,制造成本低,通过性好的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前液压马达、液压泵、后液压马达、分流阀、液压油箱、前液压油冷却管、后液压油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液压泵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液压泵的泵出油口和泵回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流阀的阀进油口和阀出油口相连,所述分流阀上还设置有两个分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两个所述分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两个所述阀回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分别与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相连,发动机为液压泵提供动力。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阀内部为空腔形结构,空腔形结构内设置有将空腔形结构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设置有轴向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能够通过通电移动阀芯使隔板两侧空腔形结构直接连通。进一步地,分流阀内部隔板一侧的空腔形结构设置有阀进油口和两个分油口,分流阀内部隔板另一侧的空腔形结构设置有阀出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进一步地,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低压油区还分别连接有一根前液压油冷却管和后液压油冷却管,所述前液压油冷却管和后液压油冷却管分别与液压油冷却装置进油口相连,冷却装置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个液压泵通过分流阀驱动两个液压马达实现四驱功能,分流阀在正常工作时将液压泵通过阀进油口输入的油液平均分成两份输出到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从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出来的液压油通过阀回油口进入分流阀,然后分流阀将油液通过阀出油口经泵回油口回流到液压泵;液压油分配平均,各马达功率均衡,行走平稳,安全性高;在液压泵出现故障液压油不能正常循环时,车轮此事不能争产转动,拖车不便,维修麻烦,通过给电磁阀通电,移动阀芯使隔板两侧空腔形结构直接连通,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重新形成回路,车轮能够正常转动,便于移动维修。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前液压马达,2、液压泵,3、后液压马达,4、分流阀,5、液压油箱,61、前液压油冷却管,62、后液压油冷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对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附图1中,本技术提供的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前液压马达1、液压泵2、后液压马达3、分流阀4、液压油箱5、前液压油冷却管61、后液压油冷却管62;所述液压泵2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相连,发动机为液压泵2提供动力,其特征在于液压泵2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5相连,液压泵2的泵出油口和泵回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流阀4的阀进油口和阀出油口相连,所述分流阀4上还设置有两个分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两个所述分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相连,两个所述阀回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分别与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相连。所述分流阀4内部为空腔形结构,空腔形结构内设置有将空腔形结构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设置有轴向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能够通过通电移动阀芯使隔板两侧空腔形结构直接连通;分流阀4内部隔板一侧的空腔形结构设置有阀进油口和两个分油口,分流阀4内部隔板另一侧的空腔形结构设置有阀出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前液压马达和后液压马达的低压油区还分别连接有一根前液压油冷却管61和后液压油冷却管62,所述前液压油冷却管61和后液压油冷却管62分别与液压油冷却装置进油口相连,冷却装置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5相连。具体地,在工作时,本技术一个液压泵2通过分流阀4驱动两个液压马达实现四驱功能;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时,分流阀4在将液压泵2通过阀进油口输入的油液平均分成两份输出到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出来的液压油通过阀回油口进入分流阀4,然后分流阀4将油液通过阀出油口经泵回油口回流到液压泵2;液压油分配平均,各马达功率均衡,行走平稳,安全性高;在液压泵2出现故障液压油不能正常循环时,车轮此事不能争产转动,拖车不便,维修麻烦,通过给电磁阀通电,移动阀芯使隔板两侧空腔形结构直接连通,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重新形成回路,车轮能够正常转动,便于移动维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

【技术保护点】
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前液压马达(1)、液压泵(2)、后液压马达(3)、分流阀(4)、液压油箱(5)、前液压油冷却管(61)、后液压油冷却管(62);其特征在于液压泵(2)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5)相连,液压泵(2)的泵出油口和泵回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流阀(4)的阀进油口和阀出油口相连,所述分流阀(4)上还设置有两个分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两个所述分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相连,两个所述阀回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分别与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无轨胶轮车液压行走系统,包括前液压马达(1)、液压泵(2)、后液压马达(3)、分流阀(4)、液压油箱(5)、前液压油冷却管(61)、后液压油冷却管(62);其特征在于液压泵(2)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5)相连,液压泵(2)的泵出油口和泵回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流阀(4)的阀进油口和阀出油口相连,所述分流阀(4)上还设置有两个分油口和两个阀回油口,两个所述分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相连,两个所述阀回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前液压马达(1)和后液压马达(3)的出油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民安延会
申请(专利权)人:汶上弘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