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873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套设固定于传动轴外周面且随传动轴一起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自吸轴套以及套设在所述自吸轴套外周面上的轴承,所述自吸轴套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式且将自吸轴套下端储油腔内润滑油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的吸油槽,所述自吸轴套上还设有将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的润滑油甩至所述轴承上端面的甩油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针对立式设备而提出的,实现了所述轴承的油浴散热,所述润滑油对所述轴承的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产品投入及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也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与相应装备的运转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润滑散热
,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发热是装备运行中常见问题,采取何种方式对轴承进行润滑散热直接影响着轴承的使用寿命以及装备的运转稳定性。传统方式针对立式设备常温工况下轴承通常采用油脂润滑,然而该方式并不利于轴承的散热;在高温工况下,轴承采用油雾润滑,但由于散热程度有限,往往也不能满足设备使用要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该装置对轴承的冷却速度快、效果好,产品投入及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包括套设固定于传动轴外周面且随传动轴一起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自吸轴套以及套设在所述自吸轴套外周面上的轴承,所述自吸轴套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式且将自吸轴套下端储油腔内润滑油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的吸油槽,所述自吸轴套上还设有将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的润滑油甩至所述轴承上端面的甩油通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油槽由平行布置的双螺旋槽构成;所述甩油通道沿自吸轴套径向布置且与所述吸油槽的末端相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轴包括与自吸轴套内壁周向贴合布置的上轴段以及与所述自吸轴套内壁间隙布置的下轴段,所述自吸轴套与所述下轴段之间设有与所述传动轴同轴布置的隔油套,所述隔油套下端延伸至自吸轴套外且与安装所述轴承的轴承座下端密封固定并形成所述储油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上端固定有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上设有回油通道,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回油通道相通的下油通道,所述轴承上端面的润滑油依次经过回油通道、下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腔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吸轴套上设有支撑在所述轴承上端面上的台肩部,所述轴承下端面布置有与所述自吸轴套外壁面螺纹配合并用于固定所述轴承的下锁紧螺母,所述自吸轴套上端布置有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用于固定所述自吸轴套的上锁紧螺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油通道沿所述传动轴径向布置,所述下油通道沿铅垂方向布置,所述回油通道的过流面积大于或等于下油通道的过流面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立式设备而提出的,实现了所述轴承的油浴散热,具体过程是:所述传动轴在转动时带动所述自吸轴套转动,所述自吸轴套转动的同时所述吸油槽形成螺旋向上的提升作用,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油沿所述吸油槽被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然后通过所述甩油通道被甩至所述轴承上端面,所述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继续进入轴承内部进行润滑冷却并带走轴承热量,再由轴承下端面返流至所述储油腔中。所述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可以经外界冷却水箱冷却至常温,继续循环使用,使得润滑油达到对轴承进行动态循环冷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轴承的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产品投入及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也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与相应装备的运转稳定性。(2)所述双螺旋槽使得螺旋提升并到达所述轴承上端面的润滑油的量得到提高,使得轴承的润滑冷却速率得到提高,润滑冷却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所述甩油通道位于自吸轴套的壁上且沿自吸轴套的径向布置,这样润滑油从吸油槽末端进入甩油通道后可沿自吸轴套周向被水平甩出,并自由落在所述轴承上端面上,该结构巧妙地实现了润滑油对所述轴承的自助循环冷却。(3)本专利技术所述隔油套一方面构成所述储油腔的腔壁,另一方面所述隔油套与吸油槽共同构成吸油通道,使得传动轴在转动时,更易于将所述润滑油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当然润滑油也可以在螺旋提升作用下从所述隔油套与自吸轴套之间的缝隙被带到自吸轴套上端。(4)所述轴承上端面与轴承压盖所形成的空腔中若积存过多的润滑油则会导致储油腔内润滑油无法持续从自吸轴套下端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上端并影响轴承冷却效果,所以为了排出轴承上端面积存的润滑油,本专利技术在所述轴承压盖上设有回油通道,所述轴承上端面积存的润滑油从所述回油通道流入下油通道并返回至所述储油腔中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流动。(5)所述轴承的内环通过所述下锁紧螺母被锁紧固定在所述自吸轴套台肩部下方,所述自吸轴套自身则通过所述上锁紧螺母进行定位,所述上锁紧螺母可防止自吸轴套沿传动轴轴向向上提升移动,所述下锁紧螺母、上锁紧螺母确保整个装置的安装稳定性以及使用可靠性。(6)由于所述回油通道沿径向方向布置,所述润滑油在回油通道内的流动速度较慢,所述下油通道沿铅垂方向布置,所述润滑油在下油通道内的流动速度较快,所以相应回油通道的过流面积要设置成大于所述下油通道的过流面积,以便于润滑油可以顺利通畅地返流至储油腔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自吸轴套的轴向截面剖视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0-传动轴20-自吸轴套21-吸油槽22-甩油通道23-台肩部30-轴承40-储油腔50-隔油套60-轴承座61-下油通道70-轴承压盖71-回油通道81-下锁紧螺母82-上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本专利技术包括套设于传动轴10外周面且随传动轴10一起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自吸轴套20以及套设在所述自吸轴套20外周面上的轴承30,所述自吸轴套20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式且将自吸轴套20下端储油腔40内润滑油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的吸油槽21,所述自吸轴套20上还设有将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的润滑油甩至所述轴承30上端面的甩油通道22。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立式设备而提出的,实现了所述轴承30的油浴散热,具体散热过程是:所述传动轴10在转动时带动所述自吸轴套20转动,所述自吸轴套20转动的同时所述吸油槽21形成螺旋向上的提升作用,使得储油腔40内的润滑油沿所述吸油槽21被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然后通过所述甩油通道22被甩至所述轴承30上端面,所述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继续进入轴承30内部进行润滑冷却并带走轴承热量,再由轴承30下端面返流至所述储油腔40中。所述储油腔40内的润滑油可以经外界冷却水箱冷却至常温,继续循环使用,使得润滑油达到对轴承30进行动态循环冷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轴承30的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产品投入及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也大大提高了轴承30的使用寿命与相应装备的运转稳定性。所述吸油槽21由平行布置的双螺旋槽构成;所述甩油通道22沿自吸轴套20径向布置且与所述吸油槽21的末端相通。所述双螺旋槽使得螺旋提升并到达所述轴承30上端面的润滑油的量得到提高,使得轴承30的润滑冷却速率得到提高,润滑冷却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所述甩油通道22位于自吸轴套20的壁上且沿自吸轴套20的径向布置,这样润滑油从吸油槽21末端进入甩油通道22后可沿自吸轴套20周向被水平甩出,并自由落在所述轴承30上端面上,该结构巧妙地实现了润滑油对所述轴承30的自助循环冷却。所述传动轴10包括与自吸轴套20内壁周向贴合布置的上轴段以及与所述自吸轴套20内壁间隙布置的下轴段,所述自吸轴套20与所述下轴段之间设有与所述传动轴10同轴布置的隔油套50,所述隔油套50下端延伸至自吸轴套20外且与安装所述轴承30的轴承座60下端密封固定并形成所述储油腔40。本专利技术所述隔油套50一方面构成所述储油腔40的腔壁,另一方面所述隔油套50与吸油槽21共同构成吸油通道,使得传动轴10在转动时,更易于将所述润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传动轴(10)外周面且随传动轴(10)一起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自吸轴套(20)以及套设在所述自吸轴套(20)外周面上的轴承(30),所述自吸轴套(20)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式且将自吸轴套(20)下端储油腔(40)内润滑油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的吸油槽(21),所述自吸轴套(20)上还设有将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的润滑油甩至所述轴承(30)上端面的甩油通道(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传动轴(10)外周面且随传动轴(10)一起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自吸轴套(20)以及套设在所述自吸轴套(20)外周面上的轴承(30),所述自吸轴套(20)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式且将自吸轴套(20)下端储油腔(40)内润滑油螺旋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的吸油槽(21),所述自吸轴套(20)上还设有将提升至自吸轴套(20)上端的润滑油甩至所述轴承(30)上端面的甩油通道(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槽(21)由平行布置的双螺旋槽构成;所述甩油通道(22)沿自吸轴套(20)径向布置且与所述吸油槽(21)的末端相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0)包括与自吸轴套(20)内壁周向贴合布置的上轴段以及与所述自吸轴套(20)内壁间隙布置的下轴段,所述自吸轴套(20)与所述下轴段之间设有与所述传动轴(10)同轴布置的隔油套(50),所述隔油套(50)下端延伸至自吸轴套(20)外且与安装所述轴承(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敬宁蔡明虎徐峰朱燕群巫建波陈先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