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780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利用车辆的具有对角带区段(7)和水平带区段(17)的带系统保持儿童(25)的约束元件(1),其尤其是用于与儿童座椅(21)一起使用,其中约束元件(1)大致横向地在坐在座椅面(29)上的儿童(25)的大腿上方延伸。约束元件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用于对角带区段(7)的第一带引导部(5),并且水平带区段(17)与第二带引导部(15)这样共同作用,使得水平带区段(17)直接延伸越过儿童(25)的大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利用车辆的带系统保持儿童的约束元件
技术介绍
在这里所述类型的约束元件例如由EP2061159A1已知。这样的约束元件应该将尤其是在儿童座椅中坐着的儿童在事故或强烈的制动的情况中保持在座椅中。约束体系统可以在副驾驶员座或后座上使用并且与(常规的)三点带共同作用。三点带的腰部安全带区段在这里通常在约束体的横向延伸的槽形的空隙中延伸,或贴靠在约束体的外侧上。通常这样的约束元件可以结合具有或没有靠背以及具有或没有座位扶手的儿童座椅使用。约束体可以在儿童的大腿和/或儿童座椅上放置。备选地,约束体也可以支承在车辆座椅上。尤其是在较大的儿童时,约束元件也没有所属的儿童座椅地使用。在该情况中,(已经较大的)儿童直接坐在车辆座椅上并且约束元件紧固在该车辆座椅或车辆上。在车辆的强烈的制动或甚至正面碰撞时,儿童的上身挤压到约束体的表面(内表面)上。因此所述表面经常设有泡沫或垫充衬里,以便避免损伤。当约束元件本身固定在儿童座椅上时,该儿童座椅可以再次紧固在车辆座椅或车辆上。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座椅经常紧固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例如设有ISOFIX支架,所述ISOFIX支架在ISOFIX紧固点上在座椅、即在横向栓上可紧固。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约束元件的基本问题在于,儿童例如在事故的情况中经过相对大的位移,直至该儿童通过约束元件制动。在极端情况中儿童的头部甚至会碰到前座或配件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尤其是与儿童座椅连接的用于车辆的约束元件,所述约束元件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将儿童特别可靠地保持在儿童座椅或车辆座椅中,尤其是在车辆的倾翻的情况中。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约束元件解决。所述约束元件用于利用车辆的具有对角带区段和水平带区段的带系统保持儿童,并且尤其是构成用于结合儿童座椅使用,其中,约束元件大致横向在座椅面上坐着的儿童的大腿上方延伸。约束元件具有用于对角带区段的第一带引导部,并且水平带区段与第二带引导部这样共同作用,使得水平带区段直接延伸越过儿童的大腿。第二带引导部可以在此设置在约束元件或座椅上、尤其是与约束元件共同作用的儿童座椅上。因此本专利技术重要的思想是,三点带系统的水平带区段、即亦即腰部安全带与儿童处于直接的接触中。由此引起,儿童在车辆事故中、尤其是在倾翻时特别可靠地保持在座椅中。即在儿童的上身向前运动时拉紧对角带区段。向前运动的对角带区段通过在车辆上的带的连接区域中的带转向装置将水平带区段向后拉。由此水平带区段(腰部安全带)向下朝座椅面的方向牵拉。与此对应,引起对角带区段通过带转向装置的拉紧,如果水平带区段在车辆倾翻时通过儿童的运动朝车辆顶的方向运动时。因此儿童在每种情况下可靠地固定在座椅面或背部支承面上,其方式为:水平带区段直接贴靠在儿童上并且安全带拉紧借此直接作用到儿童上。总体上通过本专利技术引起儿童的骨盆的可靠的固定,如果上身将拉力施加到对角带区段上或大腿将拉力施加到水平带区段上的话。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约束元件用于在车辆事故的情况下并且尤其是在倾翻的情况中提高的儿童安全。第一和/或第二带引导部可以构成为缝隙状的开口。第一带引导部可以设置在约束元件的前侧上。第二带引导部可以具有两个分别在约束元件两侧设置的引导区段,水平带区段在所述引导区段之间可自由地引导。第二带引导部的两个引导区段可以优选作为侧向的空隙设置在约束元件中。第二带区段引导装置或其引导区段优选与第一带引导部成(垂直的)距离设置在约束元件的下侧上。以这种方式保证,水平带区段在约束元件的使用状态中直接在儿童上并且尤其是在其大腿上贴靠。第一带引导部和第二带引导部优选这样相对彼此定向,使得引起对角带区段和水平带区段的基本上垂直于彼此定向的引导。以这种方式产生约束元件的尽可能好的限制功能。优选缝隙状构成的第二带引导部在约束元件的使用状态中优选基本上平行于儿童的大腿定向。以这种方式,水平带区段也基本上平行于儿童的大腿延伸,从而通过带在事故的情况下达到优化的限制作用。用于接纳水平带区段的第二带引导部朝约束元件的前侧优选敞开。由此水平带区段可以特别简单地与约束元件并且尤其是与第一带引导部到达嵌接中。特别有利的是如下第一带引导部,其在约束元件的两侧面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弧形的走向。以这种方式可以在约束元件在机动车中不仅在左侧的而且在右侧的定位中实现对角带区段的优化的尽可能对角线的或倾斜的引导。可以由此还改善对角带区段的限制作用。特别有利的是,约束元件相对于座椅面、尤其是儿童座椅的座椅面可调节地支承。优选实现从后向前升高的角度的约束元件。约束元件可以此外无级或备选逐级地调节。为了在事故的情况中,尽可能减少儿童的损伤危险,约束元件可以具有朝向儿童的胸部的垫,所述垫限定胸部支承区域。此外,约束元件可以包括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的空心体,所述空心体在装配的位置中朝向前的方向敞开并且限定缝隙状的第一带引导部。优选约束元件的下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构成中与配置给约束元件的背部支承面形成锐角,即<90°的角度。尤其是所述角度为大约60-85°、优选70-85°。有利地,所述角度在约束元件的装配的状态中大致对应于配置给约束元件的座椅面的倾斜度。亦即座椅面与配置的背部支承面优选同样形成锐角。座椅面和约束元件的下侧在该实施形式中在约束元件的使用状态中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定向。附图说明接着借助附图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示出:图1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约束元件的侧视图;图2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与儿童座椅共同作用的约束元件的透视图;以及图3示出包括配置的座椅面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构成的约束元件的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约束元件1的示意侧视图。约束元件1优选包括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的空心体或泡沫体,所述空心体或泡沫体在其前侧3上、即在背离儿童的一侧上敞开并且接纳用于接纳三点带系统的对角带区段7、即胸部安全带的第一带引导部5并且在其中引导对角带区段。如由图1可看出的,第一带引导部5缝隙状地构成,从而对角带区段7一方面可以简单地推入第一带引导部5中并且另一方面但尽可能不可以在其中转动。此外可看出,约束元件1的背侧9、即约束元件1的朝向儿童的一侧并且尤其是还有形成用于儿童的臂放置面的上侧11带衬垫地实施。在约束元件1的使用状态中朝向儿童的大腿的下侧13的区域中,约束元件1具有第二带引导部15。第二带引导部15用于接纳三点带系统的水平带区段17、即腰部安全带。第二带引导部15不是必须强制地直接设置在约束元件1上。而是可设想,将第二带引导部15设置在配置给约束元件1的儿童座椅或类似物上。第二带引导部15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基本上缝隙状地构成,从而水平带区段17简单地可导入缝隙状的第二带引导部中,但在其中尽可能不可以转动。第二带引导部15在这里具有两个对置的并且以一定距离设置的引导区段,所述引导区段中在图1中仅可看出引导区段19。引导区段19与其余的约束元件1一件式地构成并且沿约束元件1的下侧13在约束元件1的侧面20的区域中延伸。第二带引导部15或引导区段19朝约束元件1的前侧3敞开,从而约束元件1的使用者可以简单导入水平带区段17。从图1还可看出,缝隙形的第一和第二带引导部5和15这样定向,使得水平的和对角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约束元件

【技术保护点】
用于利用车辆的具有对角带区段(7)和水平带区段(17)的带系统保持儿童(25)的约束元件(1),所述约束元件尤其是用于与儿童座椅(21)一起使用,其中,约束元件(1)大致横向地在坐在座椅面(29)上的儿童(25)的大腿上方延伸,其特征在于,约束元件(1)具有用于对角带区段(7)的第一带引导部(5),并且水平带区段(17)与第二带引导部(15)这样共同作用,使得水平带区段(17)直接延伸越过儿童(25)的大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利用车辆的具有对角带区段(7)和水平带区段(17)的带系统保持儿童(25)的约束元件(1),所述约束元件尤其是用于与儿童座椅(21)一起使用,其中,约束元件(1)大致横向地在坐在座椅面(29)上的儿童(25)的大腿上方延伸,其特征在于,约束元件(1)具有用于对角带区段(7)的第一带引导部(5),并且水平带区段(17)与第二带引导部(15)这样共同作用,使得水平带区段(17)直接延伸越过儿童(25)的大腿。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带引导部(15)设置在约束元件(1)或座椅上、尤其是与约束元件(1)共同作用的儿童座椅上。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带引导部(5、15)构成为缝隙状的开口。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带引导部(5)设置在约束元件(1)的前侧(3)上。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带引导部(15)具有两个分别在约束元件(1)的两侧(20、20')设置的引导区段(19),水平带区段(17)在所述引导区段之间能自由地引导。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带引导部(15)或其引导区段(19)与第一带引导部(5)具有距离地设置在约束元件(1)的下侧(13)上。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带引导部(5)和第二带引导部(15)引起对角带区段(7)和水平带区段(17)的基本上彼此垂直定向的引导。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约束元件,其特征在于,(缝隙状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波斯
申请(专利权)人:赛贝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