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460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8:13
一种轴承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为控制在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8mm~10mm;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车削速度为每分钟8~10转;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55HRC;轴承内外圈中频淬火后需在200~250摄氏度度温度下48小时出炉;对有内外齿的转盘轴承,磨削加工前要进行滚铣齿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工;采用颗粒度48度至52度树脂砂轮磨削,磨削量要小于粗磨加工。该轴承加工工艺保证了轴承的负荷承载能力,极大的降低了轴承高速运转时的摩擦力,保障了轴承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严格的说是由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密封、润滑油六大件组成。简单来说,只要具备外圈、内圈、滚动体就可定义为滚动轴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轴承制造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目前的轴承制造主要注重在原料选择以及毛料制造,通过材质的保障,以及锻造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轴承质量,也满足其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减少其内部损耗。但是,仅靠锻件毛料和材料选择,没有后续工序的严格控制,调配改善加工工艺,经常出现加工的轴承表面光滑度不够,承载负荷能力不足,导致高速运转时摩擦力过大,加速轴承结构磨损,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轴承负荷承载能力,提高轴承使用寿命的轴承加工工艺。一种轴承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锻件毛坯的检查:测量毛坯内外径、高度尺寸、计算加工余量,算出车削加工的分刀次数,检查毛坯是否有叠层、裂纹缺陷,将有缺陷的锻件毛坯件去除;(2)粗车: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为控制在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8mm~10mm,轴承零件粗车完成后,采用三点支承平放,放置时间不小于2~3天;(3)精车:切削速度为每分钟6~8转,切削量0.6mm~0.8mm;(4)成型精车: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使零件处于无受力状态,车削速度为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0.3mm~0.5mm;(5)表面淬火: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55HRC,硬化层深度不小于5mm~6mm,软带宽度小于45mm~48mm;(6)热后回火处理:轴承内外圈中频淬火后需在200~250摄氏度度温度下48小时出炉,确保内应力的消失;(7)滚、铣加工:对有内外齿的转盘轴承,磨削加工前要进行滚铣齿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工,精度等级要达到8级以上;(8)划线:在测量零件的外型尺寸后,进行划线、定位,各孔相互差不得大于1%~3%;(9)钻孔:分体内套转盘轴承安装孔应组合加工,使软带相间180度各孔距误差不得大于3%~5%;(10)粗磨:采用中刚玉、软三颗粒度为38度,大气孔树脂砂轮进行磨削,线速度控制在每分钟8~10转,磨削深度不得超过2mm~3mm;(11)精磨:采用颗粒度48度至52度树脂砂轮磨削,磨削量要小于粗磨加工,光洁度要达到到6级以上。通过该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该轴承加工工艺通过合理调配制作工序,精细把握表面处理,有效保证了轴承的负荷承载能力,极大的降低了轴承高速运转时的摩擦力,较少轴承结构的损耗,保障了轴承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长期进行轴承加工制造,不断改进完善加工工序,调节加工工序中的各个要点,进行试验验证,总结了该轴承加工工艺方法。下面举例进行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一种轴承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锻件毛坯的检查:测量毛坯内外径、高度尺寸、计算加工余量,算出车削加工的分刀次数,检查毛坯是否有叠层、裂纹缺陷,将有缺陷的锻件毛坯件去除;(2)粗车: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为控制在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8mm~10mm,轴承零件粗车完成后,采用三点支承平放,放置时间不小于2~3天;(3)精车:切削速度为每分钟6~8转,切削量0.6mm~0.8mm;(4)成型精车: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使零件处于无受力状态,车削速度为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0.3mm~0.5mm;(5)表面淬火: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55HRC,硬化层深度不小于5mm~6mm,软带宽度小于45mm~48mm;(6)热后回火处理:轴承内外圈中频淬火后需在200~250摄氏度度温度下48小时出炉,确保内应力的消失;(7)滚、铣加工:对有内外齿的转盘轴承,磨削加工前要进行滚铣齿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工,精度等级要达到8级以上;(8)划线:在测量零件的外型尺寸后,进行划线、定位,各孔相互差不得大于1%~3%;(9)钻孔:分体内套转盘轴承安装孔应组合加工,使软带相间180度各孔距误差不得大于3%~5%;(10)粗磨:采用中刚玉、软三颗粒度为38度,大气孔树脂砂轮进行磨削,线速度控制在每分钟8~10转,磨削深度不得超过2mm~3mm;(11)精磨:采用颗粒度48度至52度树脂砂轮磨削,磨削量要小于粗磨加工,光洁度要达到到6级以上。通过改进轴承制造工艺步骤,完善工艺工序环节,使得轴承加工技术适应了轴承制造工艺发展形势,提高轴承质量,达到精品轴承的制造水平,打造精品轴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锻件毛坯的检查:测量毛坯内外径、高度尺寸、计算加工余量,算出车削加工的分刀次数,检查毛坯是否有叠层、裂纹缺陷,将有缺陷的锻件毛坯件去除; (2)粗车: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为控制在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8mm~10mm,轴承零件粗车完成后,采用三点支承平放,放置时间不小于2~3天; (3)精车:切削速度为每分钟6~8转,切削量0.6mm~0.8mm; (4)成型精车: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使零件处于无受力状态,车削速度为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0.3mm~0.5mm; (5)表面淬火: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55HRC,硬化层深度不小于5mm~6mm,软带宽度小于45mm~48mm;(6)热后回火处理:轴承内外圈中频淬火后需在200~250摄氏度度温度下48小时出炉,确保内应力的消失; (7)滚、铣加工:对有内外齿的转盘轴承,磨削加工前要进行滚铣齿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工,精度等级要达到8级以上; (8)划线:在测量零件的外型尺寸后,进行划线、定位,各孔相互差不得大于1%~3%; (9)钻孔:分体内套转盘轴承安装孔应组合加工,使软带相间180度各孔距误差不得大于3%~5%; (10)粗磨:采用中刚玉、软三颗粒度为38度,大气孔树脂砂轮进行磨削,线速度控制在每分钟8~10转,磨削深度不得超过2mm~3mm; (11)精磨:采用颗粒度48度至52度树脂砂轮磨削,磨削量要小于粗磨加工,光洁度要达到到6级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锻件毛坯的检查:测量毛坯内外径、高度尺寸、计算加工余量,算出车削加工的分刀次数,检查毛坯是否有叠层、裂纹缺陷,将有缺陷的锻件毛坯件去除;(2)粗车: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为控制在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8mm~10mm,轴承零件粗车完成后,采用三点支承平放,放置时间不小于2~3天;(3)精车:切削速度为每分钟6~8转,切削量0.6mm~0.8mm;(4)成型精车: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使零件处于无受力状态,车削速度为每分钟8~10转,切削量为0.3mm~0.5mm;(5)表面淬火: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55HRC,硬化层深度不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燕陈斌张文权方亮陈显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虹轴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