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备有改善热交换管束到外壳壁附接的器件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932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适用于包围热交换器管束(40)的外壳,外壳具有用于在所述外壳内部接收所述热交换管束(40)的开口,热交换管束(40)包括第一末端,第一末端设计为在热交换管束(40)插入到外壳(30)时插接外壳的开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40)与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80)上或在外壳的下部壁(50)上,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第二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40)的第二末端上或在外壳(30)的下部壁(50)上,并且设置有凹槽(51),凹槽(51)设计为接收和附接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并且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和至少一个凹槽(51)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凹槽(51)中使用粘合剂附接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比如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使得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交换成为可能,其中第一流体是比如流体,诸如空气,以及第二流体是比如液态流体,诸如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特别地设计为用于冷却增压空气。
技术介绍
当今,机动车辆中的燃烧发动机通常以压缩空气供应以改善所述发动机的性能。该压缩空气常常被称为“增压空气”。压缩空气采用由排气驱动的压缩机获得。结果,空气的压缩导致压缩空气被加热。在被传送到发动机之前压缩空气需要被冷却,以便在其被传送到发动机汽缸之前降低所述压缩空气的温度。为冷却压缩空气,已知的是采用包括由板组件形成的热交换管束的热交换器,所述板在彼此之上放置并且一起形成管道,所述管道设计为从入口到出口引导诸如液体的第一流体。为改善热交换,板组件也并入褶皱插入件。热交换管束放置在壳体或外壳内部。该外壳设置有用于待冷却的第二流体,诸如空气的入口和出口,并且设计为从入口到出口引导第二流体。外壳用作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包围所述热交换管束并且使得增压空气的进气和调节成为可能。比如,这种外壳采用诸如铝或塑料的材料模制。在实践中,外壳壁相对薄并且相对柔性。照此,当外壳在使用中时,所述外壳的容积可根据外壳内部压力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的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使得热交换管束能够插入到外壳。在实践中,外壳实质上为具有五个壁的箱体。第六个壁被移除以使得热交换管束能够通过将所述热交换管束朝着外壳内部沿插入方向移动而插入到外壳。当热交换管束就位时,第六个壁由盖形成,热交换管束的第一末端附接到所述盖。对于该类型的应用,盖使得板组件能够连接到热交换器的褶皱插入件并且使得所述组件能够附接到所述盖。所述盖设置有管道,使得诸如液体的流体能够进入热交换器的内部并且离开热交换器。附接到热交换器管束的盖执行闭合用于插入热交换器的开口的功能。因而,热交换管束首先被外壳壁包围或者围绕,其次被盖围绕。在其使用位置,所述盖(热交换管束附接至此)一般基本水平地放置在所述热交换管束的上方。也就是说,热交换管束从盖中悬伸。现有技术中热交换管束具有数个缺陷。首先,外壳和盖之间的连接是易断的并且需要承受热交换器内部发生的高压和高温。此外,在热交换器正常使用期间,外壳壁可在所述热交换器内部存在的热空气的压力下变形。该变形,其在热交换器的使用期间为经常性的,可引起用于制造所述外壳的材料的过早磨损。这可不利地影响外壳的可靠性。此外,由于热交换管束从盖中悬伸,热交换管束可经受由振动引起的钟摆运动,所述振动由车辆的发动机的运转造成,在所述车辆中热交换器被使用。该钟摆运动的重复,特别是与共振效应结合,可对热发动机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意图通过提出用于在热交换器的外壳内部附接热交换器管束的新器件,处理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热交换器的缺陷。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适用于包围热交换器管束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在所述外壳内部接收所述热交换管束的开口,所述热交换管束包括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设计为在热交换管束插入到所述外壳时插接外壳的开口,其特征在于,第一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上或在外壳的下部壁上,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边缘,以及在于第二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的所述第二末端上或在外壳的所述下部壁上,并且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计为在凹槽内部接收和附接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边缘,以便限制热交换管束的第二末端相对于外壳的所述下部壁的移动性,以及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边缘和所述至少一个凹槽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凹槽内部使用粘合剂附接至少一个突起边缘。所述突起边缘或突出部防止热交换管束的第二末端相对于外壳的壁移动,由此限制热交换器的钟摆运动。突起边缘可附接到热交换管束的下部末端。突起边缘还可附接到外壳的下部壁。突起边缘保持或者附接在凹槽内部就位。如果突起边缘附接到外壳的下部壁,凹槽则位于热交换管束的下部末端。如果突起边缘附接到热交换管束的下部末端,凹槽则位于外壳的下部壁。突起边缘采用附接器件,诸如粘合剂,保持在所述凹槽的内部。也就是说,通过不存在热交换管束相对于外壳的任何钟摆运动,外壳和盖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稳固,所述钟摆运动由车辆的发动机的运转造成,在所述车辆中热交换器被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在热交换器组装期间,所述热交换管束沿插入方向插入到所述外壳,使得所述突起边缘和所述凹槽沿着基本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所述粘合剂是单一成分粘合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所述粘合剂是双成分粘合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边缘是锚定器件并且在投影中具有基本L形的轮廓。突出边缘,所述突出边缘采用粘合剂附接并且具有基本上L形的轮廓,具有形成“L”的短臂的一个弯曲末端。弯曲末端以凹槽内部的粘合剂改善了突起边缘的附接。与I形突起边缘的附接相比,突起边缘的L形改善了附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凹槽为轮廓的形状,并且采用钎焊的方法形成在所述热交换管束的所述第二末端处。附图说明参考附图,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目标和特征,以及其优势被更清楚地陈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器的截面图,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图2是图2中热交换管束到热交换器外壳壁的附接的详细视图,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器,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器的截面图,以示例的方式给出,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热交换管束到热交换器外壳壁的附接的详细视图,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热交换器10的剖视图。如图1中所示的热交换器10特别地设计以供在汽车工业中使用来冷却热机中的增压空气。热交换器10使得增压空气通过热交换器以第一流体冷却,诸如外部空气,或者诸如发动机冷却水的液体,由此形成空气/空气或者液体/空气交换器。首先,热交换器10具有进气歧管20,通常被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该英语术语(“intakemanifold”)提及。进气歧管20附接到发动机(未示出)燃烧室的汽缸头部,即汽缸的入口处。根据发动机的速度,空气可被完全冷却、部分冷却或者完全未冷却。进气歧管20连接到外壳30。外壳30形成围绕置于所述外壳30内部的热交换管束40的包围件。外壳30具有用于第一气态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并且设计为将所述第一流体从入口引导至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热交换管束40放置在外壳30的内部。比如,热交换管束40通过板组件形成,所述板在彼此之上放置,一起形成管道,所述管道使得用于冷却第一气态流体的第二液态流体能够从入口被引导至出口。为改善热交换,板组件也并入褶皱插入件。根据已知的运作模式,第一流体(诸如空气)经过热交换管束40并且第二流体(诸如冷却回路中的水)在热交换管束40内部流动,由此使得空气能够冷却。热交换管束40由冲压板组件形成,或者“半插片”。然而,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其他类型的管束,特别是包括管和散热片的管束。比如,热交换管束40,如图1中所示,由堆叠的成对布置的冲压的相同的板形成。如图1中所示,热交换管束40的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580022624.html" title="包括备有改善热交换管束到外壳壁附接的器件的热交换器原文来自X技术">包括备有改善热交换管束到外壳壁附接的器件的热交换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10),包括外壳(30),其设计为包围热交换器管束(40),所述外壳(30)具有用于在所述外壳(30)内部接收所述热交换管束(40)的开口,所述热交换管束(40)包括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设计为在热交换管束(40)插入到所述外壳(30)时插接外壳(30)的开口,其特征在于,第一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40)的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80、80'、80”、85)上或在外壳(30)的下部壁(50、50'、50”、55)上,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以及在于,第二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40)的所述第二末端上或在外壳(30)的所述下部壁(50、50'、50”、55)上,并且设置有凹槽(51、51'、51”、86),所述凹槽(51、51'、51”、86)设计为接收和附接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以及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和所述至少一个凹槽(51、51'、51”、86)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凹槽(51、51'、51”、86)中使用粘合剂附接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03 FR 14529761.一种热交换器(10),包括外壳(30),其设计为包围热交换器管束(40),所述外壳(30)具有用于在所述外壳(30)内部接收所述热交换管束(40)的开口,所述热交换管束(40)包括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设计为在热交换管束(40)插入到所述外壳(30)时插接外壳(30)的开口,其特征在于,第一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40)的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80、80'、80”、85)上或在外壳(30)的下部壁(50、50'、50”、55)上,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以及在于,第二元件设置在热交换管束(40)的所述第二末端上或在外壳(30)的所述下部壁(50、50'、50”、55)上,并且设置有凹槽(51、51'、51”、86),所述凹槽(51、51'、51”、86)设计为接收和附接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以及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边缘(70、70'、70”、75)和所述至少一个凹槽(51、5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弗雷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