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293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包括瓷柱本体,瓷柱本体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沿瓷柱本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一端与第一部分的端面相连,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沿瓷柱本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一端与第三部分的端面相连,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三部分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瓷柱在依次相邻排列并在瓷柱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满橡胶后,瓷柱固定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磨陶瓷带槽瓷柱。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设备内壁或管道内壁上一般会铺设陶瓷柱,陶瓷柱起到耐磨作用,以保护机械设备的内壁或管道内壁不受磨损。目前,在铺设陶瓷柱时,一般是先将陶瓷柱依次相邻排列,然后进行硫化,使得陶瓷柱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满橡胶,从而使得陶瓷柱固定。但是由于橡胶与陶瓷柱之间的粘附力有限,使得陶瓷柱固定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磨陶瓷带槽瓷柱,使得在该瓷柱依次相邻排列并在瓷柱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满橡胶后,瓷柱固定牢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它包括瓷柱本体,瓷柱本体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沿瓷柱本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一端与第一部分的端面相连,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沿瓷柱本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一端与第三部分的端面相连,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三部分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均为2mm。作为优选,所述的瓷柱本体为圆柱体,瓷柱本体的周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平面。作为优选,所述的瓷柱本体为正六边形柱体。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由于瓷柱本体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三部分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这样,在将瓷柱本体依次相邻排列并在瓷柱本体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满橡胶后,橡胶将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填充满,这样,橡胶对瓷柱本体具有轴向的支撑力,使得瓷柱本体固定稳固,不容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耐磨陶瓷带槽瓷柱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耐磨陶瓷带槽瓷柱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耐磨陶瓷带槽瓷柱的侧视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耐磨陶瓷带槽瓷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所示,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包括瓷柱本体1,瓷柱本体1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第二部分102位于第一部分101和第三部分103之间,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04,第三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05,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端面相连,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102的周沿相连;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一端与第三部分103的端面相连,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三部分10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102的周沿相连。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104和第二环形凹槽105的宽度均为2mm。所述的瓷柱本体1为圆柱体,瓷柱本体1的周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平面2,由于设置有定位平面2,在将瓷柱本体1依次相邻排列时,可以将相邻两个瓷柱本体1上的定位平面相贴合,这样就可以使得相邻两个瓷柱本体周向限位,使得瓷柱本体不容易发生转动,使得瓷柱本体固定牢固。实施例二由图3、图4所示,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包括瓷柱本体1,瓷柱本体1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第二部分102位于第一部分101和第三部分103之间,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04,第三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05,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端面相连,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一端与第三部分103的端面相连,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三部分10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104和第二环形凹槽105的宽度均为2mm。所述的瓷柱本体1为正六边形柱体,这样,在将瓷柱本体1依次相邻排列时,任意相邻两个瓷柱本体1的侧壁均可以相贴合,这样,使得瓷柱本体1排列紧密。以上仅就本技术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技术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瓷柱本体(1),瓷柱本体(1)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第二部分(102)位于第一部分(101)和第三部分(103)之间,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04),第三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05),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端面相连,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一端与第三部分(103)的端面相连,第二环形凹槽(105)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三部分(10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陶瓷带槽瓷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瓷柱本体(1),瓷柱本体(1)沿轴线方向分为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第二部分(102)位于第一部分(101)和第三部分(103)之间,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04),第三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05),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沿瓷柱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弧形,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端面相连,第一环形凹槽(104)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晓辉董劲兴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顺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