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7212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3:42
一种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池,设于地下室中;供水池;集水池;吸热管,环绕反应釜的内壁铺设,其两端分别与供水池和集水池连接;散热管,位于冷却池内,其两端分别与供水池和集水池连接;储水罐,其与集水池连接;第一水泵,用于将供水池中的水泵入吸热管内;第二水泵,用于将散热管中的水泵入供水池中;第三水泵,用于将集水池中的水泵入储水罐中;补水系统,给水循环系统补水。该水循环系统向反应釜通入冷水,冷水吸收反应釜内的热量变为热水,再将热水引入位于地下的冷却池中,利于地冷对热水进行降温使其变为冷水,再使冷水流经反应釜,如此循环。该水循环系统能将反应釜内的温度限制在正常反应温度内,利于反应釜内的原料的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水剂生产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减水剂生产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反应釜,向反应釜中通入不同的原料后,反应釜将各种原料搅动使其充分反应,原料在反应釜中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升高,对减水剂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在夏季,由于气温高,反应釜中的热量不能快速散发,这种影响就尤为明显,因此在夏季生产减水剂时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避免反应釜内的温度过高。申请号为CN20152097618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粘合剂反应釜的水循环控温装置,其通过制冷装置对反应釜进行降温,由于制冷装置的功耗较大,这种反应釜在工作时通常会消耗较多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循环系统,其利用地冷对反应釜降温,比较节约电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池,设于地下室中;供水池;集水池;吸热管,环绕反应釜的内壁铺设,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和集水池连接;散热管,其管身位于冷却池内,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和集水池连接;储水罐,其通过管道与集水池连接;第一水泵,其设于连接供水池与吸热管的管道上,用于将供水池中的水泵入吸热管内;第二水泵,其设于连接散热管与供水池的管道上,用于将散热管中的水泵入供水池中;第三水泵,其设于连接集水池与储水罐的管道上,用于将集水池中的水泵入储水罐中;补水系统,从外部水源获取水并通过向供水池或集水池注水给水循环系统补水。通过上述方案,供水池、吸热管、集水池以及散热管构成完整的水循环回路,第一水泵将供水池中的水泵入吸热管中,水在吸热管中流通从反应釜内吸收热量变成热水,热水从吸热管流出,进入集水池中,集水池中的部分热水进入储水罐中,另一部分热水流经散热管,散热管将热水中的热量散发掉,使其变为冷水,冷水进入供水池再流入吸热管中,补水系统向循环回路补水,如此循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管往复弯折形成由若干“U”形管首尾衔接的结构。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增大散热管与冷却池中的冷水接触的面积,使散热管的散热速率更高,利于对循环水降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补水系统包括:过滤罐,其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池连通;离子罐,其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罐的出水口连通,其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供水池连通;第四水泵,其设于连接过滤罐与离子罐的管道上,用于将过滤罐中的水泵入离子罐中;第五水泵,其设于连接离子罐与供水池的管道上,用于将离子罐中的水泵入供水池中;第六水泵,其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通,其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池连通,用于将外部水泵入冷却池中。通过上述方案,冷却池中的水进入过滤罐中被过滤,经过滤后的水进入离子罐中,其杂质离子被滤除,经过过滤、去杂质的水进入供水池中,这样,循环水的水质就能得到保障,降低循环管路中管道内结垢或堵塞的几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地下室配有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送风机,所述出风道的出风口处设有抽风机。通过上述方案,送风机将外部空气送入地下室内,抽风机将地下室内的空气抽出地下室,这样地下室就会形成空气流通回路,流动的空气吹拂冷却池,有利于冷却池散热降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道弯曲设置。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延长进风道的长度,外界空气在流经进风道时,其热量能够被土壤吸收,使得进入地下室内的空气为冷空气,利于冷却池散热降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通过上述方案,能进一步增大散热管与冷却池中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散热管的散热速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水罐外包覆有隔热套。通过上述方案,隔热套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隔热套延缓储水罐中的水向外部散热,利于储水罐中的水保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套包括位于内层的海绵层和位于外层的铝箔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该水循环系统通过向反应釜通入冷水,冷水吸收反应釜内的热量变为热水,再将流出反应釜的热水引入位于地下的冷却池中,利于地冷对热水进行降温使其变为冷水,再使冷水流经反应釜,如此循环。相比于使用制冷装置,该水循环系统的功耗较低,且能将反应釜内的温度限制在正常反应温度内,利于反应釜内的原料的反应,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储水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釜;2、集水池;3、土壤层;4、地下室;5、冷却池;6、供水池;7、储水罐;71、罐体;72、海绵层;73铝箔层;8、吸热管;9、散热管;10、第一水泵;11、第二水泵;12、第三水泵;13、过滤罐;14、离子罐;15、第四水泵;16、第五水泵;17、第六水泵;18、进风道;19、出风道;20、送风机;21、抽风机;22、散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池5,冷却池5位于地下室4中,地下室4的深度视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而定,在夏季地下室4的温度比地表的温度低;供水池6,位于生产厂房内;集水池,位于生产厂房内;吸热管8,环绕反应釜1的内壁铺设,其形状为螺旋形,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和集水池连接;散热管9,其管身位于冷却池5内,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和集水池连接,散热管9的管身往复弯折形成由若干“U”形管首尾衔接的结构,冷却池5中的水漫过散热管9的管身;储水罐7,其通过管道与集水池连接。在连接供水池6与吸热管8的管道上装有第一水泵10,在连接散热管9与供水池6的管道上装有第二水泵11,在连接储水罐7与集水池的管道上装有第三水泵12。过滤罐13的进水口装有通向冷却池5内的管道,过滤罐1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离子罐14的进水口连通,离子罐1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连通。在连接过滤罐13与离子罐14的管道上装有第四水泵15,在连接离子罐14与供水池6的管道上装有第五水泵16,第六水泵1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通,第六水泵1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池5连通。地下室4配有进风道18和出风道19,进风道18弯曲呈蛇形,在进风道18的进风口处装有送风机20,在出风道19的出风口处装有抽风机21。参照图2,在散热管9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22。在反应釜1工作时,其内部的各种原料混合、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反应釜1内的温度会有所升高。水循环系统开始工作,第一水泵10将供水池6中的冷水泵入吸热管8中,冷水再吸热管8中流动吸收反应釜1内的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后变为热水,热水流出吸热管8进入集水池中,第二水泵11将散热管9中的冷水抽至供水池6中,集水池中的热水得以流入散热管9,热水流经散热管9时其热量被吸收变为冷水,第三水泵12将集水池中的部分热水泵入储水罐7中,储水罐7中的热水留作他用,而过滤罐13从冷却池5中抽取并过滤水,离子罐14将过滤后的水中的杂质离子去除得到净化水,第五水泵16将净化水抽入供水池6中,而第六水泵17将外部水源处的水泵入冷却池5中,如此循环。由于补充至供水池6中的水是净化水,循环管路中水不易在管道中结垢、管道也不易被堵塞。在水循环过程中,由于冷却池5中的水吸收了热量,冷却池5中的水温会略微上升,当由于地下室4内的温度较低,冷却池5池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冷却池(5),设于地下室(4)中;供水池(6);集水池(2);吸热管(8),环绕反应釜(1)的内壁铺设,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和集水池(2)连接;散热管(9),其管身位于冷却池(5)内,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和集水池(2)连接;储水罐(7),其通过管道与集水池(2)连接;第一水泵(10),其设于连接供水池(6)与吸热管(8)的管道上,用于将供水池(6)中的水泵入吸热管(8)内;第二水泵(11),其设于连接散热管(9)与供水池(6)的管道上,用于将散热管(9)中的水泵入供水池(6)中;第三水泵(12),其设于连接集水池(2)与储水罐(7)的管道上,用于将集水池(2)中的水泵入储水罐(7)中;补水系统,从外部水源获取水并通过向供水池(6)或集水池(2)注水给水循环系统补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冷却池(5),设于地下室(4)中;供水池(6);集水池(2);吸热管(8),环绕反应釜(1)的内壁铺设,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和集水池(2)连接;散热管(9),其管身位于冷却池(5)内,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供水池(6)和集水池(2)连接;储水罐(7),其通过管道与集水池(2)连接;第一水泵(10),其设于连接供水池(6)与吸热管(8)的管道上,用于将供水池(6)中的水泵入吸热管(8)内;第二水泵(11),其设于连接散热管(9)与供水池(6)的管道上,用于将散热管(9)中的水泵入供水池(6)中;第三水泵(12),其设于连接集水池(2)与储水罐(7)的管道上,用于将集水池(2)中的水泵入储水罐(7)中;补水系统,从外部水源获取水并通过向供水池(6)或集水池(2)注水给水循环系统补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管(9)往复弯折形成由若干“U”形管首尾衔接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补水系统包括:过滤罐(13),其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池(5)连通;离子罐(14),其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坤易泰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