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060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与CC1连锁的分子标记为IT‑ISJ07F54R和NAU2684,与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L2、NAU2708和MUSB0047;检测到的5个与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位于陆地棉第6、15、19和25染色体。利用这些与叶绿素质量分数QT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提高陆地棉高光效品种选育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属于生物基因技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棉花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棉属有4个栽培种,其中陆地棉占总产量的90%。近年来,随着棉花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日渐饱和,棉花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的研究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棉花光能利用相关的生理性状的QTL研究却少有报道。叶绿素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物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叶片功能持续期长短的重要标志,叶绿素质量分数反映单位叶面积的光合单位数与体内含氮水平,可衡量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强弱和衰老程度,叶绿素质量分数较高的品种,其叶片功能期较长,不易早衰,在生育后期能更多地利用光能合成干物质,形成更多的经济产量。本专利技术旨在检测与光合性状QTL连锁的分子标记,为陆地棉高光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筛选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将这些分子标记应用于棉花高光效的辅助选择,可以加快我国棉花高光效品种的选育进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与CC1连锁的分子标记为IT-ISJ07F54R和NAU2684,与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L2、NAU2708和MUSB0047;检测到的5个与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位于陆地棉第6、15、19和25染色体。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QTL定位群体:本专利技术采用陆地棉优质品种渝棉1号与陆地棉多显性基因标记系T586杂交,从F2单株中随机选取270株经7代连续自交后获得的F2:7重组近交系群体。渝棉1号是西南大学采用多亲本互交选育的高品质陆地棉品种(张正圣和张凤鑫,1998),其亲本包括具有海岛棉血缘的7231-6,从美国引进的具有亚洲棉、瑟伯氏棉和陆地棉三元杂种(HAT)血缘的优质种质PD4381,从法国引进的具有陆地棉、亚洲棉、雷蒙德氏棉三元杂种(HAR)血缘的优质种质L231-24等多个品种(品系)。T586是将8个显性基因转移到遗传标准系TM-1中培育而成的多显性基因标记系(Kohel,1984)。2007-2008年分别在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作物育种基地种植(渝棉1号×T586)F2:7重组近交系群体270个家系;(2)提取F2:7重组近交系群体和亲本DNA;(3)建立陆地棉(T586×渝棉1号)F2:7重组自交系遗传连锁图谱:利用筛选两亲本获得的236对多态性引物,对F2:7重组近交系群体270个株系进行基因型检共获得253个标记位点。SSR引物获得位点165个,SRAP引物获得位点29个,IT-ISJ引物获得位点59个。加上实验室以前获得的365个位点,合计位点数目618个。对618个标记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包括604个位点(509个SSR标记、29个SRAP标记、58个IT-ISJ标记和8个形态标记)和57个连锁群。该遗传连锁图谱长3106.9cM,覆盖了除第4染色体外棉花基因组的所有26条染色体,约占棉花基因组的69.87%,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5.15cM;(4)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2007年和2008年两个环境共检测到4个与叶绿素质量分数相关的QTL(CC1、CC2、CC3和CC4),与CC1连锁的分子标记为IT-ISJ07F54R和NAU2684,位于陆地棉第6染色体,与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L2、NAU2708和MUSB0047;分别位于陆地棉第15、19和25染色体。本专利技术涉及的4个叶绿素质量分数QTL(CC1、CC2、CC3和CC4),其中CC1、CC2和CC3的增效位点来源于T586,CC4的增效位点来源于渝棉1号。通过筛选与这4个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将这些分子标记应用于棉花高光效改良的辅助选择,QTL定位结果可靠,可以加快我国高光效棉花品种的选育进程。CC1的LOD值为4.5(2007年)和2.8(2008年),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8.2%和4.8%,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0和0.87;CC2的LOD值为15.9(2007年)和5.5(2008年),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23.9%和9.4%,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15和1.20;CC3的LOD值为2.8,解释表型变异为5.4%,加性效应值为0.98;CC4的LOD值为2.7,解释表型变异为4.6%,加性效应值为-0.82。附图说明图1是陆地棉(T586×渝棉1号)F2:7重组近交系群体检测的叶绿素质量分数QTL。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与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与CC1连锁的分子标记为IT-ISJ07F54R和NAU2684,与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L2、NAU2708和MUSB0047;检测到的5个与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位于陆地棉第6、15、19和25染色体,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1)建立QTL定位群体:本专利技术采用陆地棉优质品种渝棉1号与陆地棉多显性基因标记系T586杂交,从F2单株中随机选取270株经7代连续自交后获得的F2:7重组近交系群体。渝棉1号是西南大学采用多亲本互交选育的高品质陆地棉品种(张正圣和张凤鑫,1998),其亲本包括具有海岛棉血缘的7231-6,从美国引进的具有亚洲棉、瑟伯氏棉和陆地棉三元杂种(HAT)血缘的优质种质PD4381,从法国引进的具有陆地棉、亚洲棉、雷蒙德氏棉三元杂种(HAR)血缘的优质种质L231-24等多个品种(品系)。T586是将8个显性基因转移到遗传标准系TM-1中培育而成的多显性基因标记系(Kohel,1984)。2007-2008年分别在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作物育种基地种植(渝棉1号×T586)F2:7重组近交系群体270个家系;(2)提取F2:7重组近交系群体和亲本DNA;(3)建立陆地棉(T586×渝棉1号)F2:7重组自交系遗传连锁图谱:利用筛选两亲本获得的236对多态性引物,对F2:7重组近交系群体270个株系进行基因型检共获得253个标记位点。SSR引物获得位点165个,SRAP引物获得位点29个,IT-ISJ引物获得位点59个。加上实验室以前获得的365个位点,合计位点数目618个。对618个标记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包括604个位点(509个SSR标记、29个SRAP标记、58个IT-ISJ标记和8个形态标记)和57个连锁群。该遗传连锁图谱长3106.9cM,覆盖了除第4染色体外棉花基因组的所有26条染色体,约占棉花基因组的69.87%,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5.15cM;(4)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2007年和2008年两个环境共检测到4个与叶绿素质量分数相关的QTL(CC1、CC2、CC3和CC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与CC1连锁的分子标记为IT‑ISJ07F54R和NAU2684,位于陆地棉第6染色体,与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L2、NAU2708和MUSB0047;分别位于陆地棉第15、19和25染色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与CC1连锁的分子标记为IT-ISJ07F54R和NAU2684,位于陆地棉第6染色体,与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L2、NAU2708和MUSB0047;分别位于陆地棉第15、19和25染色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与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基因位点CC1、CC2、CC3和CC4连锁的分子标记获得的方法如下:步骤一,建立QTL定位群体:采用陆地棉优质品种渝棉1号与陆地棉多显性基因标记系T586杂交,从F2单株中随机选取270株经7代连续自交后获得的F2:7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张正圣滕中华刘大军刘德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