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909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5:50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与把手安装部,所述外板本体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下车门部与中腰线部,上车门部经中腰线部与下车门部相连接,下车门部相对于上车门部外凸设置,所述中腰线部包括楔形平板、上折板与下折板,所述楔形平板包括宽端边、窄端边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内侧边、外侧边,内侧边、外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把手安装部包括左安装台、右安装台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内凹的手柄沉台。本设计不仅重量较轻、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开门的舒适感较强、加工难度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设备,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具体适用于减轻车门外板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介绍
传统的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是一个大平面,刚度差,需要额外增加整体料厚来增加车门外板的刚度,不仅提高了车门外板的重量,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现有车门外板上设置的外开手柄处,需要装饰罩装饰,进一步增加了车门外板的重量与成本。授权公告号为CN202788521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3月13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外板本体上设有门把手安装部和窗框部,在外板本体的平整型面上设有三条加强筋,其中,第一加强筋位于窗框部与门把手安装部之间,第二加强筋位于门把手安装部的下方,与第一加强筋平行,第三加强筋位于第二加强筋的下方且与第二加强筋平行,该第三加强筋的右端横向端贯穿外板本体的边缘。虽然该技术通过在外板本体上增设三条加强筋的方式提高了车门外板的整体强度,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在原本车门外板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根加强筋,不仅增加了车门外板的整体重量,而且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与加工难度,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重量较重、制造成本较高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重量较轻、制造成本较低的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与把手安装部,且门窗部高于把手安装部设置;所述外板本体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下车门部与中腰线部,上车门部的底部经中腰线部与下车门部的顶部相连接,上车门部上近其顶部的部位设置有门窗部,上车门部上近中腰线部的部位设置有把手安装部,且下车门部相对于上车门部外凸设置。所述中腰线部包括楔形平板、上折板与下折板,所述楔形平板包括宽端边、窄端边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内侧边、外侧边,且宽端边近把手安装部设置、窄端边远离把手安装部设置;所述上折板的顶端与上车门部的底部相连接,上折板的底端与内侧边相连接,外侧边与下折板的顶端相连接,下折板的底端与下车门部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侧边、外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上折板与内侧边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下折板与下车门部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上车门部、下车门部的面积比为1.5:1至4:1。所述上车门部、下车门部的面积比为3:1。所述把手安装部包括左安装台、右安装台与手柄沉台,所述左安装台、右安装台上均设置有手柄安装孔,手柄沉台为内凹结构,且手柄沉台位于左安装台、右安装台之间。所述手柄沉台为顶宽底窄的碗型的内凹结构。所述手柄沉台的顶面、底面的面积比为1.5:1至2:1。所述手柄沉台的深度为20-30毫米。所述左安装台的面积小于右安装台的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中,外板本体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下车门部与中腰线部,上车门部经中腰线部与下车门部相连接,下车门部相对于上车门部外凸设置,该设计使得车门外板的整体结构形成一个过渡,而不是一个整的平面,提高了车门截面刚度,从而在不增加车门外板料厚的前提下,提高车门的整体刚度与强度,避免车门外板重量、成本的增加。因此,本技术不仅重量较轻,而且制造成本较低。2、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中,上车门部设置的把手安装部包括左安装台、右安装台与手柄沉台,手柄沉台为内凹结构,且手柄沉台位于左安装台、右安装台之间,使用时,当要开门时,只需将手放置在沉台内即可,十分方便、舒适,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以进一步减轻车门外板的重量,而且不再需要额外的装饰罩的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加工难度。因此,本技术不仅开门的舒适感较强,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去除中腰线部时、卧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中腰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把手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板本体1、门窗部2、把手安装部3、左安装台31、右安装台32、手柄沉台33、手柄安装孔34、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中腰线部6、楔形平板61、宽端边611、窄端边612、内侧边613、外侧边614、上折板62、下折板6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1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2与把手安装部3,且门窗部2高于把手安装部3设置;所述外板本体1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与中腰线部6,上车门部4的底部经中腰线部6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上车门部4上近其顶部的部位设置有门窗部2,上车门部4上近中腰线部6的部位设置有把手安装部3,且下车门部5相对于上车门部4外凸设置。所述中腰线部6包括楔形平板61、上折板62与下折板63,所述楔形平板61包括宽端边611、窄端边61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内侧边613、外侧边614,且宽端边611近把手安装部3设置、窄端边612远离把手安装部3设置;所述上折板62的顶端与上车门部4的底部相连接,上折板62的底端与内侧边613相连接,外侧边614与下折板63的顶端相连接,下折板63的底端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侧边613、外侧边61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上折板62与内侧边613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下折板63与下车门部5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所述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的面积比为1.5:1至4:1。所述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的面积比为3:1。所述把手安装部3包括左安装台31、右安装台32与手柄沉台33,所述左安装台31、右安装台32上均设置有手柄安装孔34,手柄沉台33为内凹结构,且手柄沉台33位于左安装台31、右安装台32之间。所述手柄沉台33为顶宽底窄的碗型的内凹结构。所述手柄沉台33的顶面、底面的面积比为1.5:1至2:1。所述手柄沉台33的深度为20-30毫米。所述左安装台31的面积小于右安装台32的面积。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1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2、把手安装部3,所述外板本体1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与中腰线部6,上车门部4的底部经中腰线部6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上车门部4上近其顶部的部位设置有门窗部2,上车门部4上近中腰线部6的部位设置有把手安装部3,且下车门部5相对于上车门部4外凸设置。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不在同一平面上,两者之间存在高差,正好通过中腰线部6进行过渡连接,以增强车门截面刚度,从而避免大平面结构所带来的刚度、强度差的缺陷,实现在不增加料厚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刚度、强度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减轻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把手安装部3中的手柄沉台33为内凹结构,其可以容纳一只手,开门时,手可以放置在沉台内,不再需要在车门开孔,并用装饰罩安装在孔处,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4,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1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2与把手安装部3,门窗部2高于把手安装部3设置;所述外板本体1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与中腰线部6,上车门部4的底部经中腰线部6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上车门部4上近其顶部的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1)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2)与把手安装部(3),且门窗部(2)高于把手安装部(3)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本体(1)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与中腰线部(6),上车门部(4)的底部经中腰线部(6)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上车门部(4)上近其顶部的部位设置有门窗部(2),上车门部(4)上近中腰线部(6)的部位设置有把手安装部(3),且下车门部(5)相对于上车门部(4)外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1)及其上设置的门窗部(2)与把手安装部(3),且门窗部(2)高于把手安装部(3)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本体(1)包括成一体机构的上车门部(4)、下车门部(5)与中腰线部(6),上车门部(4)的底部经中腰线部(6)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上车门部(4)上近其顶部的部位设置有门窗部(2),上车门部(4)上近中腰线部(6)的部位设置有把手安装部(3),且下车门部(5)相对于上车门部(4)外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腰线部(6)包括楔形平板(61)、上折板(62)与下折板(63),所述楔形平板(61)包括宽端边(611)、窄端边(61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内侧边(613)、外侧边(614),且宽端边(611)近把手安装部(3)设置、窄端边(612)远离把手安装部(3)设置;所述上折板(62)的顶端与上车门部(4)的底部相连接,上折板(62)的底端与内侧边(613)相连接,外侧边(614)与下折板(63)的顶端相连接,下折板(63)的底端与下车门部(5)的顶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车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613)、外侧边(61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上折板(6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邓翔王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