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6455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初次分离器上端通过第一过滤器连接混合气体管路,顶部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二次分离器底部,高压液体管路通过第一温控阀连接二次分离器上端,二次分离器顶部通过放空管路连接氨吸收水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简单,可有效的降低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增加制冷量,节约电耗,减少制冷剂向环境的泄漏,与传统的卧式四重管排空气器相比,操作简单,并能实现自动控制,使系统能够高效节能的运行,在系统运行中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特别适用于氨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分离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空气分离器主要还是用于排除制冷装置中含有的不凝性气体,当然主要以空气为主。现在国内使用的有卧式套管式,立式盘管式和自动式空气分离器三种型式。其连接要求如下:供液管可以从用调节站或空气分离器附近的高压液管接出,节流后作为空气分离器的冷源。回气管应接在蒸发温度较低、制冷工况稳定、经常工作的蒸发回路的回气管道上,不得直接与吸入管连接,以免供液多时发生湿行程,混合气体管应接自储液器和冷凝器。由于储液器的液封作用使进入制冷系统的不凝性气体积聚在冷凝器和储液器中,故应从这两个设备接出混合气管至空气分离器。有的立式冷凝器有上下两个放空气接头。这是因为在一定压力下,温度低处空气含量大,立式冷凝器工作时,出液口附近温度最低,由此处放空气是合适的。在停止工作时,则可从上部的出口处放空气。放空气管应接入水中,对于被冷凝下来的液体的处理,卧式是内部循环使用,立式可接到空气分离器供液管上循环使用,也可以利用高度差进入储液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结构原理简单,可有效的降低系统的冷凝压力,增加制冷量,节约电耗,减少制冷剂向环境的泄漏,操作简单,并能实现自动控制,使系统能够高效节能的运行,在系统运行中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初次分离器、二次分离器、混合气体管路、高压液体管路、吸气管路、放空管路以及氨吸收水容器,混合气体管路、高压液体管路分别接涡轮制冷机,初次分离器上端通过第一过滤器连接混合气体管路,顶部通过第一球形单向阀连接二次分离器底部,高压液体管路通过第一恒温膨胀阀连接二次分离器上端,二次分离器顶部通过放空管路连接氨吸收水容器。作为优选,初次分离器底部设有视液镜和第二过滤器,并且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过滤器连接二次分离器。作为优选,二次分离器内部设有浮球柱塞和阀座,顶部设有300psid压力安全阀,并且通过225psid止回阀连接吸气管路,225psid止回阀一侧设置压力表,二次分离器底部还设有直通截止阀,二次分离器与放空管路之间设有不凝性气体切断阀、第二球形单向阀、第二恒温膨胀阀和1psid止回阀,二次分离器上设有温度控制器,放空管路上还设置放空气电磁阀,温度控制器连接放空气电磁阀。作为优选,放空气器自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涡轮制冷机排出的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管路进入初次分离器,初次分离器中换热盘管对液态制冷剂冷却降温;B、冷却降温后分成制冷剂蒸汽和不凝性气体,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排放到低压蒸发器盘管入口,不凝性气体以气态形式积聚在二次分离器的顶部;C、空气冷却放出的显热远小于制冷剂液化时放出的潜热,空气没有发生相变,仍然是气态,空气在二次分离器顶部越积越多,温度越来越高,温度控制器控制放空气电磁阀关闭,温度降低;D、温度逐渐降到设定值的下限时,放空气电磁阀打开将空气通过放空管路排出,同时混合的不凝性气体又进入二次分离器,温度又随之上升,当温度升至上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命令放空气电磁阀关闭,排放过程暂时结束,如此循环。作为优选,不凝性气体排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不凝性气体通过初次分离器顶部的第一球形单向阀进入二次分离器的底部,同时,涡轮制冷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高压液体管路并通过第一恒温膨胀阀变为低压制冷剂液体,并进入二次分离器内的蒸发盘管;b、第一恒温膨胀阀感受蒸发盘管出口的过热度,并按需求补充液态制冷剂至二次分离器,液态制冷剂通过冷却盘管吸收不凝性气体的热量,变成蒸汽,进入涡轮制冷机的压缩机吸气口,不凝性气体没有被冷凝成液态,以气态形式存在二次分离器顶部;c、二次分离器内的液态制冷剂的液位随浮球柱塞的变化而变化,当浮球柱塞和二次分离器顶部的阀座相吻合的时候,不凝性气体将被排出系统;d、二次分离器内的压力高于80psig,且二次分离器内的温度等于或低于40℉,不凝性气体通过第二恒温膨胀阀和第二球形单向阀经放空管路排入氨吸收水容器;e、不凝性气体释放时,液态制冷剂在二次分离器中的液面上升,不凝性气体移除时,浮球柱塞上升至浮球柱塞上的阀座,放空过程结束;f、从不凝性气体中冷凝下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三过滤器被泄回到二次分离器的蒸发盘管的低压入口,用于冷凝进来的不凝性气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简单,它可有效的降低系统的冷凝压力,增加制冷量,节约电耗,减少制冷剂向环境的泄漏,与卧式四重管式相比,操作简单,并能实现自动控制,使系统能够高效节能的运行,在系统运行中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不凝性气体放空状态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初次分离器1、二次分离器2、混合气体管路3、高压液体管路4、吸气管路5、放空管路6以及氨吸收水容器7,所述混合气体管路3接至冷凝器和储液器的顶部、所述高压液体管路4接至制冷系统储液器的工业管路,所述初次分离器1上端通过第一过滤器8连接所述混合气体管路3,顶部通过第一单向阀9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2底部,所述高压液体管路4通过第一温控阀10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2蒸发盘管上的上端,所述二次分离器2的顶部通过所述放空管路6连接所述氨吸收水容器7。本实施例中,初次分离器1底部设有视液镜11和第二过滤器13,并且通过第一单向阀9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2。二次分离器2内部设有浮球柱塞b和阀座c,顶部设有300psid压力安全阀18,并且通过225psid止回阀19连接吸气管路5,225psid止回阀19一侧设置压力表20,二次分离器2底部还设有直通截止阀21用以排污,所述二次分离器2与所述放空管路6之间设有不凝性气体切断阀22、第二单向阀23、第二温控阀24和压差为1psid的止回阀25。放空气器自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冷凝器和储液器顶部排出的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管路3进入初次分离器1,初次分离器1利用惯性对混合气体进行初次分离;B、初次分离后产生制冷剂液体和不凝性气体,制冷剂液体经过滤节流后进入二次分离器的蒸发盘管内,不凝性气体以气态形式通过二次分离器2底部进入;C、不凝性气体的液化温度远低于制冷剂的液化温度,所以不凝性气体没有发生相变,仍然是气态,在二次分离器2顶部越积越多,温度越来越高;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初次分离器、二次分离器、混合气体管路、高压液体管路、吸气管路、放空管路以及氨吸收水容器,所述混合气体管路、所述高压液体管路分别接涡轮制冷机,所述初次分离器上端通过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混合气体管路,顶部通过第一球形单向阀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底部,所述高压液体管路通过第一恒温膨胀阀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上端,所述二次分离器顶部通过所述放空管路连接所述氨吸收水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初次分离器、二次分离器、混合气体管路、
高压液体管路、吸气管路、放空管路以及氨吸收水容器,所述混合气体管路、所述高压液体
管路分别接涡轮制冷机,所述初次分离器上端通过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混合气体管路,顶
部通过第一球形单向阀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底部,所述高压液体管路通过第一恒温膨胀阀
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上端,所述二次分离器顶部通过所述放空管路连接所述氨吸收水容
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分离器底部设有视
液镜和第二过滤器,并且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过滤器连接所述二次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分离器内部设有浮
球柱塞和阀座,顶部设有300psid压力安全阀,并且通过225psid止回阀连接吸气管路,
225psid止回阀一侧设置压力表,二次分离器底部还设有直通截止阀,所述二次分离器与所
述放空管路之间设有不凝性气体切断阀、第二球形单向阀、第二恒温膨胀阀和1psid止回
阀,所述二次分离器上设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放空管路上还设置放空气电磁阀,温度控制器
连接放空气电磁阀。
4.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放空气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空气器自
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涡轮制冷机排出的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管路进入初次分离器,初次分离器中换热
盘管对液态制冷剂冷却降温;
B、冷却降温后分成制冷剂蒸汽和不凝性气体,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排放到低压蒸发器盘
管入口,不凝性气体以气态形式积聚在二次分离器的顶部;
C、空气冷却放出的显热远小于制冷剂液化时放出的潜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黄辉张弛万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