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411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中存在的工艺流程长、设备占地面积大、周期长、维护保养难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入端均与工艺水管(3)相连,消石灰液计量箱(4)及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与水泵(1)的输出接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入,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出与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出与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入,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出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下部均连接有各自的排泥泵(33、35),排泥泵(33、35)的输出通过管道(36)与污泥池(37)相连。具有结构简单,工艺路线短,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含重金属、有机物、悬浮物的废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脱硫废水是近几年来烟气湿法脱硫产生的产物,废水的特征是呈酸性,高浊度,高粘度,废水中含多种超标的重金属离子,悬浮物含量高达10000~12000mg/L。目前采用的处理工艺是废水经中和搅拌箱、沉降搅拌箱、混凝搅拌箱后到澄清浓缩池,澄清废水到清水中和搅拌箱中和PH后排放,澄清浓缩池内安装提耙式刮泥机,净化浓缩时间为15~20小时,污泥由泥浆泵输送到污泥脱水机压滤成滤饼后运出。这些技术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净化时间长,废水净化后排放悬浮物往往达不到国家污水综合一级排放标准(70mg/L),运行中的搅拌机、提耙刮泥机故障率高,维护保养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中存在的工艺流程长、设备占地面积大、周期长、维护保养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新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1、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盐酸计量箱28、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清水中和箱27、污泥池37,其特征是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入端均与工艺水管3相连,消石灰液计量箱4的输出通过管道6与管道混合器7的输入端相连,水泵1的输出管道2也与管道混合器7的输入端相连,水泵1的输入端与废水供水管相连,管道混合器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管道混合器11的输入端相连,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通过输出管道10也与管道混合器11的输入端相连,管道混合器11的输出通过管道与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入相连,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出通过管道15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入相连,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出通过管道18也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入相连相连,管道混合器22的输入端一路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出相连,另一路通过管道21及流量计20与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管道10相连,管道混合器22的输出通过管道与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入相连,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出通过管道26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盐酸计量箱28通过管道30也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清水中和箱27连接有排放管道31;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下部均连接有各自的排泥泵33、35,排泥泵33、35的输出通过管道36与污泥池37相连。所述的污泥池37连接有螺杆泵38,螺杆泵38的输出与脱水机39相连,以便于污泥池37中污泥的及时清除和运输。所述的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由下旋流室13、上旋流室14组成,上旋流室14的下部设有污泥斗32,下旋流室13的输入端作为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入,其输入口位于下旋流室13上部切线方向处。所述的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由下旋流室24、上旋流室25组成,在上旋流室25的下部设有污泥斗34,下旋流室24作为输入作为的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入,其输入口位于下旋流室24上部切线方向处。所述的污泥斗32、34的下部呈倒锥形结构,其锥角为60度。在管道6、10、18、30上分别安装有计量泵5、9、17、29。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了旋流分离技术,使废水净化效果好,能稳定达标排放,悬浮物浓度小于50mg/L。2、克服了传统的中和搅拌箱、沉降搅拌箱、混凝搅拌箱、澄清浓缩池、清水中和搅拌箱等繁杂工艺链,使废水净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化、自动化。3、占地面积小,投资可比现有的工艺设备节省40%,且能耗低。4、两级双向旋流净化器本体无动力损耗,维护和保养极少。5、双向旋流净化器污泥压缩沉淀效果好,污泥含水率较低。6、运行稳定,管理操作简便,可实现无人值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图中1为进水泵,2为进水管口,3为工艺水管,4为消石灰液计量箱,5为计量泵,6为管道,7为管道混合器,8为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9为计量泵,10为管道,11为管道混合器,12为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3为下旋流室,14为上旋流室,15为管道,16为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7为计量泵,18为管道,19为管道混合器,20为转子流量计,21为管道,22为管道混合器,23为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4为下旋流室,25为上旋流室,26为管道,27为清水中和箱,28为盐酸计量箱,29为计量泵,30为管道,31为管道,32为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污泥斗,33为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排泥泵,34为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污泥斗,35为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排泥泵,36为管道,37为污泥池,38为螺杆泵,39为脱水机。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1、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盐酸计量箱28、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清水中和箱27、污泥池37,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入端均与工艺水管3相连,消石灰液计量箱4的输出通过计量泵5、管道6与管道混合器7的输入端相连,水泵1的输出管道2也与管道混合器7的输入端相连,水泵1的输入端与废水供水管相连,管道混合器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管道混合器11的输入端相连,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通过计量泵9、输出管道10也与管道混合器11的输入端相连,管道混合器11的输出通过管道与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入相连,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出通过管道15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入相连,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出通过计量泵17、管道18也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入相连相连,管道混合器22的输入端一路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出相连,另一路通过管道21及流量计20与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管道10相连,管道混合器22的输出通过管道与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入相连,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出通过管道26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盐酸计量箱28通过计量泵29、管道30也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清水中和箱27连接有排放管道31;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下部均连接有各自的排泥泵33、35,排泥泵33、35的输出通过管道36与污泥池37相连,污泥池37连接有螺杆泵38,螺杆泵38的输出与脱水机39相连。其中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由下旋流室13、上旋流室14组成,上旋流室14的下部设有污泥斗32,下旋流室13的输入端作为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入,其输入口位于下旋流室13上部切线方向处。内部运行压力为0.3Mpa,废水以一定速度沿下旋流室13上部的切线方向进入,废水净化时间为1.5小时。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由下旋流室24、上旋流室25组成,在上旋流室25的下部设有污泥斗34,下旋流室24作为输入作为的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入,其输入口位于下旋流室24上部切线方向处,废水以一定速度沿下旋流室24上部的切线方向进入,废水净化时间为1小时。污泥斗32、34的下部呈倒锥形结构,其锥角为60度。本实施例中的各零部件均可采用自制、市售产品或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1)、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盐酸计量箱(28)、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清水中和箱(27)、污泥池(37),其特征是消石灰液计量箱(4)、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入端均与工艺水管(3)相连,消石灰液计量箱(4)的输出通过管道(6)与管道混合器(7)的输入端相连,水泵(1)的输出管道(2)也与管道混合器(7)的输入端相连,水泵(1)的输入端与废水供水管相连,管道混合器(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管道混合器(11)的输入端相连,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通过输出管道(10)也与管道混合器(11)的输入端相连,管道混合器(11)的输出通过管道与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入相连,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的输出通过管道(15)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入相连,聚合硫酸铁液计量箱(16)的输出通过管道(18)也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入相连相连,管道混合器(22)的输入端一路与管道混合器(19)的输出相连,另一路通过管道(21)及流量计(20)与聚丙烯酰胺液计量箱(8)的输出管道(10)相连,管道混合器(22)的输出通过管道与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入相连,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输出通过管道(26)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盐酸计量箱(28)通过管道(30)也与清水中和箱(27)相连,清水中和箱(27)连接有排放管道(31);一级双向旋流净化器(12)、二级双向旋流净化器(23)的下部均连接有各自的排泥泵(33、35),排泥泵(33、35)的输出通过管道(36)与污泥池(3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金山胡存明陈竹英侯炳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江南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侯金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