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喷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2323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喷墨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液控单向阀和水下补偿器;所述水下补偿器包括油墨筒体(26)和支撑筒(19);油墨筒体(26)上端设有带第一卡接套头(30)的上盖(28),下端设有皮囊压板(23);支撑筒(19)上端设有皮囊压扣(22),下端设有底盖(17);皮囊压扣(22)和皮囊压板(23)之间夹固有皮囊(25);支撑筒(19)内设有弹簧(20)。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顺利地完成水下喷墨,不受工作水深的影响,而且结构紧凑,系统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喷墨系统,特别是一种应用水坝裂缝观测的水下喷墨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除了用于开发海洋、打捞、取样外,已越来越广泛的深入到水下大坝检测中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抗洪蓄洪形势严峻,我国的水下大坝工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大坝裂缝隐患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防患于未然,保住千里之堤,定期对大坝进行裂缝检测很有必要。我国的水库大坝建设都比较深,有的达数百米,加上一些水质环境的恶劣,传统的靠人工潜水观测的方式已经不可取,随着水下机器人的引入,为大坝检测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在水下机器人上搭载喷墨系统,在靠近大坝表面周围喷墨,墨快速的分解扩散到大坝表面有裂缝的间隙中,使得水下观察识别裂缝更为清楚直观。由于水下存在的一定压力,单纯的开关阀加上储墨容器结合方式不一定能抵抗水压让墨顺利的喷出,并且随着墨的减少,背压越来越大,越不利于墨的喷出。而油缸挤出的方式,虽然可以抵抗住水压将墨挤出,但难以控制在水下不工作时墨不会渗出,干扰视线,即使在使出墨口增减一开关阀可以解决此问题,但也使得此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水下喷墨系统正是利用补偿器墨腔内压力一直高于水压,无论机器人潜水多深,都可以很顺利的将墨喷出,该结构紧凑,开启关闭灵活,系统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喷墨系统。它能顺利地完成水下喷墨,不受工作水深的影响,而且结构紧凑,系统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喷墨系统,其特点是:包括相互连通的液控单向阀和水下补偿器;所述水下补偿器包括油墨筒体和支撑筒;油墨筒体上端设有带第一卡接套头的上盖,下端设有皮囊压板;支撑筒上端设有皮囊压扣,下端设有底盖;皮囊压扣和皮囊压板之间夹固有皮囊;支撑筒内设有弹簧。上述的水下喷墨系统中,所述液控单向阀包括左右两端均设置空腔的本体,本体左端的空腔上侧连通出墨口,本体左端通过连接头与缸体相连,本体右端的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阀芯、阀芯弹簧、底座和挡圈,本体右端的空腔的最右端设有过渡接头,过渡接头上设有第二卡接套头;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左端设有节流螺钉,连接头内设有推杆,推杆左端抵住第一活塞,右端连通至本体右端的腔体后抵住阀芯;第一活塞上设有活塞弹簧。前述的水下喷墨系统中,所述皮囊下方设有第二活塞,皮囊上方设有第二组合垫,第二活塞和第二组合垫通过螺栓夹固皮囊;所述弹簧上端抵住第二活塞,下端抵住底盖,内侧设有固定在底盖上的弹簧导向筒。前述的水下喷墨系统中,所述上盖上设有堵头,用于充墨时排气。前述的水下喷墨系统中,为了增加液控单向阀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活塞上设有第一O型圈;阀芯左侧与本体右侧腔体的配合面为圆锥面,且阀芯的圆锥面上设有第二O型圈;过渡接头和本体之间设有第一组合垫。前述的水下喷墨系统中,所述皮囊压板和油墨筒体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皮囊压扣和皮囊压板之间设有螺栓锁紧固定;上盖和底盖之间设有螺栓锁紧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水下喷墨系统可以利用水下补偿器使墨腔内压力一直高于水压,无论机器人潜水多深,都可以很顺利的将墨喷出,该结构紧凑,开启关闭灵活,系统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下补偿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控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节流螺钉,2-缸体,3-第一O型圈,4-第一活塞,5-活塞弹簧,6-连接头,7-推杆,8-本体,9-第二O型圈,10-阀芯,11-阀芯弹簧,12-底座,13-挡圈,14-第一组合垫,15-过渡接头,16-第二卡套接头,17-底盖,18-弹簧导向筒,19-支撑筒,20-弹簧,21-第二活塞,22-皮囊扣板,23-皮囊压板,24-第三O型圈,25-皮囊,26-油墨筒体,27-第二组合垫,28-上盖,29-堵头,30-第一卡套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水下喷墨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液控单向阀和水下补偿器;所述水下补偿器如图1所示,包括油墨筒体26和支撑筒19;油墨筒体26上端设有带第一卡接套头30的上盖28,下端设有皮囊压板23;支撑筒19上端设有皮囊压扣22,下端设有底盖17;皮囊压扣22和皮囊压板23之间夹固有皮囊25;支撑筒19内设有弹簧20。所述皮囊25下方设有第二活塞21,皮囊25上方设有第二组合垫27,第二活塞21和第二组合垫27通过螺栓夹固皮囊25;所述弹簧20上端抵住第二活塞21,下端抵住底盖17,内侧设有固定在底盖17上的弹簧导向筒18。所述上盖28上设有堵头29。所述皮囊压板23和油墨筒体26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24;皮囊压扣22和皮囊压板23之间设有螺栓锁紧固定;上盖28和底盖17之间设有螺栓锁紧固定。所述液控单向阀如图2所示,包括左右两端均设置空腔的本体8,本体8左端的空腔上侧连通出墨口,本体8左端通过连接头7与缸体2相连,本体8右端的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阀芯10、阀芯弹簧11、底座12和挡圈3,本体8右端的空腔的最右端设有过渡接头15,过渡接头15上设有第二卡接套头16;所述缸体2内设有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左端设有节流螺钉1,连接头7内设有推杆8,推杆8左端抵住第一活塞4,右端连通至本体8右端的腔体后抵住阀芯10;第一活塞4上设有活塞弹簧5。所述第一活塞4上设有第一O型圈3;阀芯10左侧与本体8右侧腔体的配合面为圆锥面,且阀芯10的圆锥面上设有第二O型圈9;过渡接头15和本体8之间设有第一组合垫14。所述液控单向阀的第二卡接套头16与水下补偿器的第一卡接套头30通过软管相互连接。所述支撑筒与外界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水下补偿器皮囊内油墨压力始终略高于水压。阀芯安装在阀座内,弹簧给它一定的预紧力,正常情况下阀芯为关闭状态;第一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没有给阀芯的推力。当第一活塞向右移动,顶开阀芯,油墨能顺利的从本体的出墨口喷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液控单向阀和水下补偿器;所述水下补偿器包括油墨筒体(26)和支撑筒(19);油墨筒体(26)上端设有带第一卡接套头(30)的上盖(28),下端设有皮囊压板(23);支撑筒(19)上端设有皮囊压扣(22),下端设有底盖(17);皮囊压扣(22)和皮囊压板(23)之间夹固有皮囊(25);支撑筒(19)内设有弹簧(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液控单向阀和水下补偿器;所述水下补偿器包括油墨筒体(26)和支撑筒(19);油墨筒体(26)上端设有带第一卡接套头(30)的上盖(28),下端设有皮囊压板(23);支撑筒(19)上端设有皮囊压扣(22),下端设有底盖(17);皮囊压扣(22)和皮囊压板(23)之间夹固有皮囊(25);支撑筒(19)内设有弹簧(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单向阀包括左右两端均设置空腔的本体(8),本体(8)左端的空腔上侧连通出墨口,本体(8)左端通过连接头(7)与缸体(2)相连,本体(8)右端的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阀芯(10)、阀芯弹簧(11)、底座(12)和挡圈(3),本体(8)右端的空腔的最右端设有过渡接头(15),过渡接头(15)上设有第二卡接套头(16);所述缸体(2)内设有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左端设有节流螺钉(1),连接头(7)内设有推杆(8),推杆(8)左端抵住第一活塞(4),右端连通至本体(8)右端的腔体后抵住阀芯(10);第一活塞(4)上设有活塞弹簧(5)。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春沈润杰孔庆奋周俊杰黄家贤田伟吴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杭州宇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