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0558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所述恒温油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槽和隔热装置,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温控系统和TEC半导体片,所述TEC半导体片贴附在油槽的外壁上,所述隔热装置是包裹在油槽和TEC半导体片的外面的隔热保温棉层,所述温控系统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与TEC半导体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采集数据精度和温控精度,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能快速切换到不同的温度进行检定,机械结构简化,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度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槽温度控制领域,一般使用加热棒进行加热,加热棒或近似结构的使用使得机械结构复杂,并且加热棒一般只能做热源,不能快速变换温度。例如,中国专利201420073447.7公开了一种恒温油槽,其包括油槽、控制柜、槽盖、加热管,所述油槽的槽壁为三层结构,从外至内分别是钢板层、隔热层和绝缘层,所述油槽的顶部设有槽盖,底部设有加热管;所述油槽的一侧设有控制柜,控制柜能控制油槽的温度以及搅拌机的旋转,控制柜的控制板面上设有电源指示灯、加热状态指示灯、温度控制装置、搅拌机开关按钮、电源开关按钮。其缺点便是,其加热管导致温度控制迟缓,精确度低,只能作为热源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化,且能灵活快速切换、检定温度的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槽和隔热装置,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温控系统和TEC(ThermoelectricCooler,半导体致冷器)半导体片,所述TEC半导体片贴附在油槽的外壁上,所述隔热装置是包裹在油槽和TEC半导体片的外面的隔热保温棉层,所述温控系统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与TEC半导体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TEC半导体片设有散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通过铁管连接TEC半导体片,所述风扇设置在散热片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TEC半导体片为2个,所述散热装置为2组,2个所述TEC半导体片对称设置在油槽的外壁上,每个所述TEC半导体片通过6个铁管连接1组散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总控端部分,以及分别与总控端部分连接的检测端部分、控制端部分。进一步地,所述总控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ARM(AdvancedRISCMachine,高级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最小系统模块和液晶触摸屏,所述检测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ARM最小系统模块和AD采集模块,所述控制端部分包括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分别连接的TEC驱动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分别连接气泵、散热装置和TEC电源;所述第一ARM最小系统模块分别通过串口与第二ARM最小系统模块和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TEC驱动模块连接TEC半导体片;所述TEC驱动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控制TEC半导体片的加热或制冷工作模式的TEC驱动电路、用于调节TEC半导体片的工作功率的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电路;所述气泵通过软管连接油槽的内部。所述气泵用于向油槽内注入空气,使油槽内的液体充分流动,达到热量均匀。所述TEC驱动模块能够智能控制电流流入TEC半导体片的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改变,加热制冷工作模式转换;能用电平控制通过TEC半导体片的电流通断;能用PWM占空比来控制TEC半导体片的功率,能精准的实现制冷和加热功率;能承受TEC半导体片的100W到200W的功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ARM最小系统模块基于Cortex-A8内核的ARM最小系统,所述第二ARM最小系统模块和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均基于Cortex-M3内核的ARM最小系统;所述第一ARM最小系统模块、第二ARM最小系统模块和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AD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器、传感器桥式接口电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芯片,所述AD采集模块还包括基准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源分别与传感器桥式接口电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芯片相连,所述传感器为分度号为PT100的三线制铂热电阻,所述AD芯片为型号为AD7705的模数转换器,所述基准电压源的型号为AD78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屏幕安装口和开关安装孔,所述屏幕安装口用于安装液晶触摸屏,所述开关安装孔用于安装开关,所述开关安装孔为2个。优选地,所述液晶触摸屏呈长方形,所述液晶触摸屏的对角线的长度为7英寸。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把手和散热网孔;所述把手为2个,所述散热网孔为2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显著提高了采集数据精度和温控精度,采集数据精度达到0.0014摄氏度,温控精度达到0.01摄氏度;2.所述TEC半导体片不仅能做热源也能做冷源,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能快速切换到不同的温度进行检定;3.机械结构显著简化,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恒温油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恒温油槽装置的沿油槽轴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恒温油槽装置的内部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恒温油槽装置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1-壳体,11-屏幕安装口,12-开关安装孔;2-油槽;3-隔热装置;41-总控端部分,42-检测端部分,43-控制端部分;5-TEC半导体片;6-散热片;7-风扇;8-铁管;9-气泵;10-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2中仅示出了所述壳1的底板;图4中的总控端部分4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前面板上。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油槽2和隔热装置3,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温控系统和TEC半导体片5,所述TEC半导体片5贴附在油槽2的外壁上,所述隔热装置3是包裹在油槽2和TEC半导体片5的外面的隔热保温棉层,所述温控系统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与TEC半导体片5连接。所述TEC半导体片5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6和风扇7,所述散热片6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通过铁管8连接TEC半导体片5,所述风扇7设置在散热片6的下方。所述TEC半导体片5为2个,所述散热装置为2组,2个所述TEC半导体片5对称设置在油槽2的外壁上,每个所述TEC半导体片5通过6个铁管8连接1组散热装置。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总控端部分41,以及分别与总控端部分41连接的检测端部分42、控制端部分43。如图5所示,所述总控端部分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ARM最小系统模块和液晶触摸屏,所述检测端部分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ARM最小系统模块和AD采集模块,所述控制端部分43包括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分别连接的TEC驱动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槽和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温控系统和TEC半导体片,所述TEC半导体片贴附在油槽的外壁上,所述隔热装置是包裹在油槽和TEC半导体片的外面的隔热保温棉层,所述温控系统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与TEC半导体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槽和隔热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温控系统和TEC半导体片,所述TEC半导体片贴附在油槽的
外壁上,所述隔热装置是包裹在油槽和TEC半导体片的外面的隔热保温棉层,所述温控系统
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与TEC半导体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EC半导
体片设有散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
括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隔热保温棉层的外面并通过铁管连接TEC半导体片,所
述风扇设置在散热片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EC半导
体片为2个,所述散热装置为2组,2个所述TEC半导体片对称设置在油槽的外壁上,每个
所述TEC半导体片通过6个铁管连接1组散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
括总控端部分,以及分别与总控端部分连接的检测端部分、控制端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温控系统的恒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端部分
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ARM最小系统模块和液晶触摸屏,所述检测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
二ARM最小系统模块和AD采集模块,所述控制端部分包括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以及与
所述第三ARM最小系统模块分别连接的TEC驱动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分别
连接气泵、散热装置和TEC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龙黄兵马保全张晓莉闫少勃贾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