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压边齿圈,该压边齿圈包括环形的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置有呈V字形的凸起,且所述凸起沿所述齿圈本体环形设置,所述凸起的顶角φ为60‑120度;使用时,所述压边齿圈套装于凸模上或者围绕凹模的压料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V字形的凸起,冲压时凸起先将胚料压住,在冲压过程中限制住了胚料内部的自由流动,有效防止了胚料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冲压后的产品不会发生翘曲,保证了冲裁产品的平行度和平面度;而且冲裁面也是垂直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综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压模具在冲压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弯曲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压边齿圈。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常规冲压模具在进行冲裁时,被冲裁的材料在受力挤压时会向内流动,导致了材料向内变形,进而导致了产品发生翘曲,并且冲裁面为斜面。这样往往会导致产品的外观不好看,且极易造成产品超差,导致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冲压模具上的压边齿圈,在进行冲压时,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发生弯曲变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模具压边齿圈,该压边齿圈包括环形的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置有呈V字形的凸起,且所述凸起沿所述齿圈本体环形设置,所述凸起的顶角φ为60-120度;使用时,所述压边齿圈套装于凸模上或者围绕凹模的压料口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的高度H为胚料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H为胚料高度的三分之一。设置此种高度的凸起,具有较高的固定强度,当胚料被凸起压住后,能够有效防止胚料内部发生流动,进而能够有效防止胚料发生变形;同时,此种凸起能够保证胚料不会被切断,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更加安全和稳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与凸模之间的距离L为10-100mm;优选的,所述凸起与凸模之间的距离L为50mm。以上结构既能保证凸起不与凸模之间发生干涉,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又能够有效避免凸起圈内的胚料发生变形,保证了凸起的固定强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与凹模压料口之间的距离D为10-100mm;优选的,所述凸起与凹模压料口之间的距离D为50mm。以上结构既可以保证凸模能够顺利的进入凹模内,防止凸起与凸模发生干涉,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又能够有效避免凸起圈内的胚料发生变形,保证了凸起的固定强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的顶角φ为100度。此种角度的凸起具有较高的固定强度,能够有效防止胚料的内部发生流动,具有较高的固定强度;同时又保证了凸起的自身强度,冲压过程中有效防止了凸起被胚料压坏;再次又可以保证胚料不被凸起切断,减少了废料的产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V字形的凸起,冲压时凸起先将胚料压住,在冲压过程中限制住了胚料内部的自由流动,有效防止了胚料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冲压后的产品不会发生翘曲,保证了冲裁产品的平行度和平面度;而且冲裁面也是垂直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综上,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压模具在冲压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弯曲变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模具冲裁产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冲压模具压边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齿圈本体,2、凸起,3、顶角φ,4、高度H,5、距离L,6、距离D,7、凸模,8、凹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压边齿圈,其结构包括,环形的齿圈本体1,该齿圈本体1上设置有呈V字形的凸起2,且该凸起2沿所述齿圈本体1环形设置。如图2所示,凸起2的顶角φ3为60-120度。优选的,凸起2的顶角φ为100度。使用时,所述压边齿圈套装固定于凸模6上或者围绕凹模7的压料口固定。此种角度的凸起具有较高的固定强度,能够有效防止胚料的内部发生流动,具有较高的固定强度;同时又保证了凸起的自身强度,冲压过程中有效防止了凸起被胚料压坏;再次保证胚料不被凸起切断,减少了废料的产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该压边齿圈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凸模或者凹模一体成型设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V字形的凸起,冲压时凸起会先将胚料压住,在冲压过程中限制住了胚料内部的自由流动,有效防止了胚料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冲压后的产品不会发生翘曲变形,保证了冲裁产品的平行度和平面度;而且冲裁面也是垂直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外观。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2的高度H4为胚料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优选的,所述凸起2的高度H4为胚料高度的三分之一。设置此种高度的凸起,具有较高的固定强度,当胚料被凸起压住后,能够有效防止胚料内部发生流动,进而能够有效防止胚料发生变形;同时,此种凸起能够保证胚料不会被切断,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更加安全和稳定。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2与凸模6之间的距离L5为10-100mm;优选的,所述凸起2与凸模6之间的距离L5为50mm。以上结构既能保证凸起不与凸模之间发生干涉,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又能够有效避免凸起圈内的胚料发生变形,保证凸起的固定强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与凹模压料口之间的距离D6为10-100mm;优选的,所述凸起与凹模压料口之间的距离D6为50mm。以上结构既可以保证凸模能够顺利的进入凹模内,防止凸起与凸模发生干涉,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又能够有效避免凸起圈内的胚料发生变形,保证了凸起的固定强度。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是本技术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属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压边齿圈,其特征在于:该压边齿圈包括环形的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置有呈V字形的凸起,且所述凸起沿所述齿圈本体环形设置,所述凸起的顶角φ为60‑120度;使用时,所述压边齿圈套装于凸模上或者围绕凹模的压料口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压边齿圈,其特征在于:该压边齿圈包括环形的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置有呈V字形的凸起,且所述凸起沿所述齿圈本体环形设置,所述凸起的顶角φ为60-120度;使用时,所述压边齿圈套装于凸模上或者围绕凹模的压料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压边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H为胚料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压边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H为胚料高度的三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会,赵培振,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新欣金帝保持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