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008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包括斜顶结构,斜顶结构包括斜顶块、斜顶杆、斜顶座、导向块、顶板和复位装置;斜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斜顶块和斜顶座连接,斜顶座滑动连接在顶板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通过斜顶杆和导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斜顶块先沿竖直方向将注塑件顶出,然后再使得斜顶块侧向抽芯;由于当注塑件离开注塑模具后不会对斜顶机构有抱紧力,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加工出来的注塑件,具有形变小,质量好的优点;并且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拥有很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注塑件的使用范围和数量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注塑件的使用,特别是汽车注塑件的使用。在注塑产品的生产中,如果成型注塑件的内部或外部有较浅的侧向倒钩,为了顺利脱模,常常需要在模具内设置一种斜顶部件。斜顶部件在处理具有较浅的侧向倒钩的注塑件时比侧抽芯具有更明显的经济优势,它既有成型作用,也有顶出作用,是模具中一种特殊形式的零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斜顶部件,在脱模时,是在沿一定的角度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这样在斜顶顶出注塑件时,同时进行侧向抽芯。但是,在脱模的初期阶段,由于注塑件的侧向倒钩依然位于模具内,使得注塑件对斜顶有抱紧力,这样很可能会使侧向倒钩发生弯折,使得脱模出来的注塑件容易变形。故需要设计生产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的斜顶在顶出塑件时容易造成塑件变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板、上模、下模板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型腔下方,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为直孔;斜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斜顶结构包括用于顶出注塑件的斜顶块、斜顶杆、斜顶座、用于改变所述斜顶结构运动路径的导向块和用于驱动所述斜顶结构的顶板,所述斜顶块的侧面设置有形成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的缺口,所述斜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所述斜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斜顶块和所述斜顶座连接,所述斜顶杆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导向块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上,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斜顶杆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斜顶座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斜顶座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所述上模、所述下模和所述斜顶块构成所述型腔,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所述顶板位于所述下模板上表面;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到第一顶板位,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所述注塑件与所述下模脱离,所述斜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缺口与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接触;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到第二顶板位,所述斜顶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接触,所述斜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缺口与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脱离。在本技术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斜顶座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斜顶结构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与斜顶杆滑动连接,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第二导轨、滑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斜顶杆两侧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斜顶杆上,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斜顶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斜顶座的侧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斜顶座的运动方向平行。在本技术中,当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弹性位,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第二弹性位;当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三弹性位,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第四弹性位,所述第三弹性位的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位的弹性势能,所述第四弹性位的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位的弹性势能。在本技术中,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设置在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下模设置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在本技术中,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导柱的正上方,所述定位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导柱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当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导柱上端位于所述定位孔内部。在本技术中,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下模设置有与所述顶杆相匹配的第三通孔。在本技术中,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顶板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内部。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斜顶结构在将模具内的注塑件完全顶出模具后在进行侧向抽芯,离开模具的注塑件不再对斜顶结构有抱紧力,因此脱模出来的产品不容易变形,也可以提高模具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所代表的相应数字的名称:1、上模板,11、注塑机定位孔,2、上模,21、流道,22、定位孔,3、下模,31、第一凹槽,32、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4、下模板,5、斜顶结构,51、斜顶块,511、缺口,52、斜顶杆,521、第一斜面,53、斜顶座,54、导向块,541、第二斜面,55、顶板,551、第一导轨,552、第二凹槽,553、导柱,554、顶杆,6、复位装置,61、滑块,62、第二导轨,63、第一弹性件,64、第二弹性件,7、气动装置,8、型腔,9、注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照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斜顶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由上模板1、上模2、下模板4、下模3以及斜顶结构5组成,上模2和下模3合模时形成型腔8。其中,上模板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注塑机定位孔11,上模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流道21,流道21与注塑机定位孔11连通。下模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31,第一凹槽3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通孔32,并且第一通孔32与型腔8连通。第一凹槽3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板、上模、下模板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型腔下方,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为直孔;斜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斜顶结构包括用于顶出注塑件的斜顶块、斜顶杆、斜顶座、用于改变所述斜顶结构运动路径的导向块和用于驱动所述斜顶结构的顶板,所述斜顶块的侧面设置有形成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的缺口,所述斜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所述斜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斜顶块和所述斜顶座连接,所述斜顶杆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导向块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上,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斜顶杆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斜顶座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斜顶座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所述上模、所述下模和所述斜顶块构成所述型腔,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所述顶板位于所述下模板上表面;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到第一顶板位,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所述注塑件与所述下模脱离,所述斜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缺口与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接触;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到第二顶板位,所述斜顶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接触,所述斜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缺口与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板、上模、下模板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型腔下方,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为直孔;斜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斜顶结构包括用于顶出注塑件的斜顶块、斜顶杆、斜顶座、用于改变所述斜顶结构运动路径的导向块和用于驱动所述斜顶结构的顶板,所述斜顶块的侧面设置有形成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的缺口,所述斜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所述斜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斜顶块和所述斜顶座连接,所述斜顶杆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导向块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上,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斜顶杆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斜顶座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斜顶座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所述上模、所述下模和所述斜顶块构成所述型腔,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所述顶板位于所述下模板上表面;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到第一顶板位,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所述斜顶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所述注塑件与所述下模脱离,所述斜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缺口与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接触;当所述斜顶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到第二顶板位,所述斜顶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接触,所述斜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缺口与所述注塑件的侧向倒钩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斜顶座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结构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与斜顶杆滑动连接,所述复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镭
申请(专利权)人:迅兴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