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大型食用真菌菌丝处理含酚废水方法 技术

技术编号:144325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采用纤维素载体固定大型食用真菌菌丝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本方法利用现有的食用菌或现有菌种基础上选育的处理含酚类化合物能力更高的菌种,接种在加有适当营养成分的纤维素物体做成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固定活菌丝的固定载体,用此载体对含酚废水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可先收获菇体,利用收获菇体后的载体处理废水,具有方法简便,通气量小,成本低,可适用于较宽广的温度下进行废水处理,并能充分利用废物。(*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和利用大型食用真菌菌丝生物处理含酚类化合物废水方法。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技术,例如活性污泥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由于使用的微生物系悬浮状态,所以稀释率有限、效率不高。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在传统悬浮细胞发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转化效率高,使用周期长,成本低等而具明显优势。近年来,固定化活细胞已被用于处理含酚废水,被固定的细胞主要是酵母,如假丝酵母;用于固定的载体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如海藻酸钙、聚乙烯醇等。例如,周定在环境科学1990年11卷第1期上发表的“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一文所述的方法。上述方法有3个主要缺点①固定化方法较麻烦,固化材料价格较贵;②处理过程必须连续强制大量通气,能耗较大;③适宜的温度范围有限,一般低于20℃,高于35℃则处理效果明显下降。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选用新的菌种类型,以便于使用更为简便的固化方法,具有更宽的处理温度,较低的处理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定化大型食用真菌菌丝处理含酚类化合物废水的方法,所采用的菌种包括各种大型食用真菌(例如,平菇、蘑菇、草菇……等等),其菌种的选择原则应该是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以及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采用各种技术选育的具有更高效处理含酚类化合物能力的菌种。所采用的培养基以含纤维素的木屑、棉壳等及其它类似废弃物为主,加入适当营养成份作为固化载体,所说的固化载体可做成柱状、板状……等其它形状。将上述菌种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上培养至长满菌丝后即成为适用的固定化活菌丝,最好是待该菌丝分化并收获菇体后,再培养1~5天后使用。将上述经过菌种、菌丝培养后的固化载体置于待处理的含酚废水中,就可对含酚废水进行处理了,由于菌丝在载体上连成整体,故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可将该固化载体的一部份暴露在空气中,则可减少通气量,甚至不通气;也可使用该固化载体不暴露在空气中,但此时应适当通气、搅拌。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能适合于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处理含酚类化合物废水,在高、中、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选用适宜相应温度范围的大型食用菌菌种培育的固定载体。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其处理过程可以是在床式反应池中用批式,或连续批式,或连续反应的方式进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纤维素载体固定食用菌活菌丝处理含酚废水方法,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效果及优点1.适用温度范围宽,因为不同的食用菌具有不同的适宜温度,故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只要改变使用不同食用菌种(丝)的固化载体,即能在5°~45℃大范围内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一般只能在20°~35℃条件下进行处理。2.被处理废水含酚类化合物浓度可在1~600ppm,其PH值可在PH5.5~PH10的范围。3.采用纤维素废弃物作固定载体,其固定方法简单,成本低,尤其是当菌丝分化出菇并收获菇体后再用于处理废水,可一举二得,并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4.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只要将固化柱或板的一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则可减少通气量,甚至不通气,可节省能耗。5.当固化载体置于含酚废水中经一段时间使用后,该固化物可整块取出并用作燃料,从而可避免第二次污染。以下以草菇为例叙述本专利技术方法。将选定的草菇菌种接种在加有适当营养成份,直径为10cm的园柱形棉壳培养基上,在25°~40℃温度下培养1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后置于25°~35℃下使其分化出菇,收获菇体后(可重复收获2次)再培养1~5天,使菌丝活化,然后将此固化柱顺次插入含酚1~600ppm的待处理废水中,并使该固化柱顶部5~10cm暴露于空气中,废水温度可在25°~45℃,PH7~10,并适情况通入适量空气、搅拌,或不通气,稀释速度为D=0.1~0.2。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固定化大型食用真菌菌丝处理含酚类化合物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采用大型食用菌或/和利用现有菌种基础上选育的具有更高效力处理含酚类化合物能力的菌种;b)利用含纤维素的物体为主,并加入适当营养成份作为培养基,并作为固化载体;c)将上述菌种接种到上述培养至上满菌丝后即成为适用的固定化活菌丝;d)待该菌丝分化并收获菇体后,再培养1至5天后使用;e)将上述经菌种、菌丝培养后的固化载体置于待处理的含酚类化合物废水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化载体的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中、低温度条件下处理含酚废水,可分别采用适宜相应温度的大型食用菌菌种。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处理过程可以是在床式反应池中用批式,或连续批式,或连续反应的方式进行。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固化载体置于含酚废水中经一段时间使用后,该固化物可整块取出并用作燃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采用纤维素载体固定大型食用真菌菌丝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本方法利用现有的食用菌或现有菌种基础上选育的处理含酚类化合物能力更高的菌种,接种在加有适当营养成分的纤维素物体做成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固定活菌丝的固定载体,用此载体对含酚废水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技术可先收获菇体,利用收获菇体后的载体处理废水,具有方法简便,通气量小,成本低,可适用于较宽广的温度下进行废水处理,并能充分利用废物。文档编号C02F3/34GK1066832SQ9110345公开日1992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邓元修 申请人:华中理工大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固定化大型食用真菌菌丝处理含酚类化合物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采用大型食用菌或/和利用现有菌种基础上选育的具有更高效力处理含酚类化合物能力的菌种;b)利用含纤维素的物体为主,并加入适量营养成份作为培养基,并作为固化载体;c)将上述菌种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上培养至长满菌丝后即成为适用的固定化活菌丝;d)待该菌丝分化并收获菇体后,再培养1至5天后使用;e)将上述经菌种、菌丝培养后的固体载体置于待处理的含酚类化合物废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元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