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作物育苗期氮素吸收量的营养添加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2633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作物育苗期氮素吸收量的营养添加料,由于作物苗期生长对氮素的吸收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作物后期的生长水平,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营养添加料使用锯末、秸秆、棉籽壳等易得富氮农家废弃料作为原料,发酵得腐熟料不仅具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元素,同时促进了真菌菌丝在幼苗根系的活动,增加了作物吸收面积,并可通过菌丝桥将固定的氮素转移到幼苗体内,显著增加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对协调作物后期生长具有有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肥料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作物育苗期氮素吸收量的营养添加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其营养特性是指在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比例,并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高低。苗期作为作物的需肥敏感期,该阶段的营养状况特别是氮素供应对其生长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影响到中后阶段的营养水平,而且决定了作物最终的产量水平。大型真菌是指徒手可采,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是自然界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其对作物的侵染可改善根际微环境,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同时多元化的有益真菌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共同促进植物生长,因此,多真菌的混合搭配使用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作物生长的苗期较短同时所需养分较少,因此市面上针对作物苗期的营养添加料很少,并且主要以无机化肥为主,长期使用不仅造成养分失衡,同时由于极低的利用率导致了土壤环境的污染,危害了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为此,本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作物苗期使用的营养添加料,其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作物育苗期氮素吸收量的营养添加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泡桐锯末22‑24、六偏磷酸钠9‑10、腐叶土16‑22、豆饼粉19‑21、氯化钙4‑5、棉籽壳24‑26、水杨酸1‑2、尿素11‑13、陈茶叶20‑24、火山岩39‑41、废弃作物秸秆55‑65、苏氨酸母液13‑15、复合真菌菌丝6‑7、水适量;所述的复合真菌菌丝为牛肝菌菌丝、VA菌根菌剂、橙黄蘑菇菌丝、白迷孔菌菌丝,所占比例为2: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作物育苗期氮素吸收量的营养添加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泡桐锯末22-24、六偏磷酸钠9-10、腐叶土16-22、豆饼粉19-21、氯化钙4-5、棉籽壳24-26、水杨酸1-2、尿素11-13、陈茶叶20-24、火山岩39-41、废弃作物秸秆55-65、苏氨酸母液13-15、复合真菌菌丝6-7、水适量;
所述的复合真菌菌丝为牛肝菌菌丝、VA菌根菌剂、橙黄蘑菇菌丝、白迷孔菌菌丝,所占比例为2: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作物育苗期氮素吸收量的营养添加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火山岩与苏氨酸母液混合后置于煅烧炉内,在570-630℃下煅烧1-2小时,取出后粉碎得到火山岩矿质粉末,再与磨碎的陈茶叶混合,置于圆盘造粒机中制成颗粒,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凤阳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