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子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蔬菜种子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蔬菜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育、消毒防病而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农民的重视和应用。近年来,蔬菜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依然活跃,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主要用热、电流、电场等处理种子,以杀死种子寄生菌,但不伤害种子组织和活力。常见的如热处理法:将干蔬菜种子直接放入55~6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而后降到30℃,再静置浸种,达到规定时间后洗净、沥干、催芽或直播;变温处理法:把将要发芽的蔬菜种子,连续在1~5℃的低温下放置12~18小时,接着转移到18~22℃的温度下放置12~16小时,如此反复数日。物理方法虽能一定程度提高蔬菜秧苗的抗寒力,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但费时费力,并且对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较贵重的杂交种更应慎重。化学方法处理包括无机化学物(如CaCl2、KH2PO4、KCl、H2O2、CuSO4、KMnO4等无机盐类)和化学农药处理种子,药效单一,一般只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蔬菜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晒种:将选好的蔬菜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连续晾晒2—3天;S30,浸种及磁化处理:将晾晒后的种子放在50℃磁化水中浸泡6—8h再放入药剂混合液中浸泡8—12h后捞出置于磁场发生器中,控制磁场强度为100—200mT,处理时间2—5mi n;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算,所述药剂混合液包括0.5%—2%的米醋、0.03%—0.05%的芸苔素内酯、2%—4%的赤霉素、85%—96%的活性水;S50,拌种、播种:取菌数30—40亿/mL,浓度为5%的根际细菌菌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到经步骤S30处理后的蔬菜种子上,随喷随拌并堆闷6—8h后播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蔬菜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晒种:将选好的蔬菜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连续晾晒2—3天;S30,浸种及磁化处理:将晾晒后的种子放在50℃磁化水中浸泡6—8h再放入药剂混合液中浸泡8—12h后捞出置于磁场发生器中,控制磁场强度为100—200mT,处理时间2—5min;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算,所述药剂混合液包括0.5%—2%的米醋、0.03%—0.05%的芸苔素内酯、2%—4%的赤霉素、85%—96%的活性水;S50,拌种、播种:取菌数30—40亿/mL,浓度为5%的根际细菌菌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到经步骤S30处理后的蔬菜种子上,随喷随拌并堆闷6—8h后播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种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和S50之间还包括步骤S40,种子包衣:准备有盖的大玻璃瓶或小铁桶,按质量比5:1装入经步骤S30处理后的种子和种衣剂,快速摇动并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