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染领域,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据估计,全球每年人为向土壤排放的As量达28400-94000t,而砷及其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三致物质”,即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因此,砷污染土壤和水体的治理日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有着丰富的砷矿资源,由于富含砷矿体的自然风化和相应的露天开采、冶炼等矿业活动,以及大量冶金添加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等的使用,导致我国大面积土壤和水体砷污染,矿山及冶炼厂周边地带尤为严重,过量暴露的砷已直接威胁人居环境及食品安全。当前,可供治理土壤或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理化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理化修复法如有客土(换土)法、沉淀法、淋洗法、电化法、磁化法等。这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各有其优点,但都存在花费高、工程量较大、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生物法有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方法两种。微生物修复的局部成功仅局限于一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在处理金属污染物,特别在土壤中并非有效。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一种新兴的重金属污染原位(in situ)绿色修复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的植物提取技术(phytoextraction)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理土壤或水体砷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植物连续提取土壤或水体中的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镔,叶志鸿,蓝崇钰,束文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