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酚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806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苯酚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Ti基PbO↓[2]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在阳极上放电产生强氧化基团-羟基自由基·OH、阴极得到电子形成H↓[2]O↓[2],阴阳两极协同作用实现对苯酚污染物的深度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对含苯酚废水电解氧化处理的目的;其中,阳极和阴极交替排列,阴极板数量比阳极板数量多1块,相邻极板间距20mm,电解的电源采用稳压直流电源,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解槽内电解液内循环、无搅拌,    阳极反应为:    H↓[2]O→·OH+H↑[+]+e    阴极反应为:    2H↑[+]+O↓[2]+2e→H↓[2]O↓[2]    苯酚氧化分解反应为:    C↓[6]H↓[5]OH+28·OH+28e→6CO↓[2]+17H↓[2]O    C↓[6]H↓[5]OH+14H↓[2]O↓[2]+28e→6CO↓[2]+17H↓[2]O。(*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环境电化学中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无搅拌、内循环、双协同电解氧化处理工艺,尤其是一种含苯酚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工艺,适用于含苯酚废水的处理场合。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特别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日益增多,虽然人类社会的物质世界得到极大丰富,但所带来的副产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是石油化工和有机合成方面所产生的有机废水(如苯酚),这类废水往往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特性,给人类的健康及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据统计,全世界80%的疾病与水污染有关。苯酚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对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美国环保局于1997年公布法令,规定129种重点控制的重点污染物,苯酚化合物便是其中之一,苯酚含量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明确规定,I、II类水体挥发酚(主要指苯酚)含量小于0.002mg/L,III类水体含量小于0.005mg/L;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规定,所有排污单位挥发酚含量小于0.5mg/L。由于苯酚化合物属极性可离子化有机物,它们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及生物富集作用通常较少,水体本身难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作用复原到未受污染的程度,对人类环境的潜在影响极大。目前应用于含苯酚废水的处理主要有混凝法、吸附法、盐析法、萃取法、化学氧化以及生物氧化法等。其中盐析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技术适宜于苯酚浓度大于100mg/L的场合,以回收苯酚为主,出水浓度往往在10mg/L以上,且涉及添加化学试剂的回收等问题;化学氧化处理的原理是在添加氧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如湿式氧化、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反应等,将苯酚氧化为苯二酚、丁烯二酸、CO2等物质;生物氧化适宜于苯酚浓度小于100mg/L的场合,对于苯酚浓度10~15mg/L的废水,苯酚去除率可以达到90%,当苯酚浓度大于20mg/L时,苯酚去除效率下降,需稀释后才能达标排放。综合上述分析,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需添加化学药品,设备体积大、操作烦琐、污泥量大及后处理复杂等。同类技术如采用石墨阳极,可使苯酚的浓度从15~100mg/L降至4.8~5.6mg/L,每kgCOD废水处理电耗70.5kWh;采用Pt电极,每kgCOD废水处理电耗50kWh,采用SnO2电极,每kgCOD废水处理电耗30kWh。这类电极材料上苯酚有机物氧化过程伴随有析氧反应、析氢反应,降低了氧化电位和电流效率,处理单位废水COD的能耗高,影响实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本无需添加化学药品、无搅拌系统、阴阳两极协同作用、操作简单、能有效去除苯酚物质的含苯酚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工艺。一种含苯酚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Ti基PbO2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其中的水,在阳极放电产生强氧化基团——羟基自由基·OH、阴极得到电子形成H2O2,阴阳两极协同作用实现对苯酚污染物的深度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对含苯酚废水电解氧化处理的目的;其中,阳极和阴极交替排列,阴极板数多阳极板数1块,相邻极板间距20mm,电解的电源采用稳流直流电源,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解槽内电解液内循环、无搅拌,阳极反应为 阴极反应为 苯酚氧化分解反应为 本处理工艺的原理为电解过程中形成的·OH基团和H2O2均具有强氧化性,尤其是·OH基团氧化电极电位高达2.80V,比O3(2.07V)高35%,氧化能力仅次于氟;另外,该基团具有高电负性(亲电性),其电子亲和能为569.3kJ,容易进攻高电子云密度点。H2O2氧化电极电位1.76V。因此,·OH基团和H2O2可以起到双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深度氧化分解,进而达到处理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活性层的Ti基PbO2催化电极。该电极可以在高电流密度下工作,电流密度可达30~50mA/cm2,即使在200mA/cm2电流密度下工作,镀层损耗才略有增加。电极在60℃1mol/LH2SO4溶液中,阳极放氧寿命可达45h。加制SnO2+Sb2O3+MnO2活性中间层,可改善传统的Ti/PbO2电极性能。电极的EDS、2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452μm表层Pb质量百分比为84.55%,PbO2相对百分含量占97.6%,即电极表面以铅氧化物为主,另有少量MnO2;活性层晶粒小,致密无裂缝,可有效地阻止氧向基体的扩散,减少TiO2绝缘层的形成;活性层呈蘑菇状,粗糙度较大,比表面积大,符合多孔电极的要求;Sb2O3、MnO2、PbO2三者共存,起到了防止涂层脱落的作用。因此,从外观特点看,Ti/SnO2+Sb2O3+MnO2/PbO2电极的催化性能良好,涂层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含苯酚废水的无搅拌、内循环、双协同电解氧化处理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基本无需添加化学药品,具有设备体积小、易操作、污泥量少及后处理简单等优点,克服了同类技术存在大量析氧、析氢等副反应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市场开发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原理为含苯酚12.1mg/L、24.7mg/L废水的无搅拌、内循环、双协同电解氧化处理工艺,采用聚丙烯板框式电解槽,以Ti基PbO2催化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其中的水,在阳极放电产生强氧化基团——羟基自由基·OH、阴极得到电子产生H2O2,阴阳两极协同作用,实现对苯酚污染物的深度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对含苯酚废水电解氧化处理的目的;其中,阳极板数1块,阴极板数2块,阳极和阴极交替排列,相邻极板间距20mm,阳极和阴极有效极板面积均为1200cm2,电解的电源采用稳流直流电源,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解槽内水力停留时间120min,废水处理结果见表1,阳极反应为 阴极反应为 苯酚氧化分解反应为 表1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电解氧化废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处理含苯酚废水,对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92.5%,对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89.6%、76.76%,B/C比由原来的0.14上升至0.31,废水生化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每kgCOD电耗为10.40kWh。表1 废水处理结果 监测方法CODCr、BOD5、苯酚和pH等均采用国家环保总局编著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相应方法。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原理为其它条件同上,阳极板数2块,阴极板数3块,阳极和阴极交替排列,相邻极板间距20mm,阳极和阴极有效极板面积均为2400cm2,电解的电源采用稳流直流电源,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解槽内水力停留时间60min,废水处理结果见表2,阳极反应为 阴极反应为 苯酚氧化分解反应为 表2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电解氧化废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处理含苯酚废水,对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92.0%,对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91.06%、78.06%,B/C比由原来的0.14上升至0.34,废水生化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每kgCOD电耗为5.20kWh。表2 废水处理结果 监测方法CODCr、BOD5、苯酚和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德马淳安甘永平吕伯升陈建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