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砷污染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492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方法涉及以蜈蚣草修复和治理砷污染土壤(包括湿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蜈蚣草的根系大量吸收环境中的砷,并向上输送和转运到地上部。当植物生长到50~80cm高度时或生长5~6个月后收割地上部(留茬5~10cm高)并将其移走,则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砷,从而达到快速清除砷污染的目的。对于酸性土壤,则通过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等方法提高污染土壤的pH。(*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方法涉及。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淋洗法、拮抗法、电化法、磁化法。这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各有其优点,但一般都存在工程量较大、费用高,同时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肥力退化等次生生态问题。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植物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吸收土壤中的砷,但是人工有目的培植的普通植物的含砷量一般不超过0.5mg/kg,譬如我国豆类为0.02~0.56mg/kg,蔬菜类为0.001~0.04mg/kg。砷对植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普通植物吸收砷的能力一般都非常弱,因此种植普通植物则很难达到治理和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蜈蚣草的根系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砷,并向上输送和转运到地上部,收割地上部并将其移走,则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砷,从而达到从污染土壤中快速清除砷污染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控制土壤pH为中性和偏碱性之间,对于酸性土壤则通过施用碱性物质如石灰或碱性肥料进行调节。定期或视蜈蚣草生长高度进行收割,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集中处理。首次收割地上部在生长5-6个月时进行,以后每生长4-5个月收割一次,或当蜈蚣草生长到50~80cm高度时收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理砷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将蜈蚣草直接移植或者通过分苗方式移植到砷污染土壤中,其特征在于:控制土壤pH为中性和偏碱性之间;定期或视蜈蚣草生长高度进行收割,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集中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斌韦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