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15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疾病分子生物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包括IQGAP3蛋白,其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靶点的作用,还提供了检测IQGAP3表达量试剂、试纸或试剂盒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试剂的应用,所述IQGAP3可作为干预微血管侵犯的靶标,通过纳米材料递送IQGAP3 siRNA可作为干预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治疗方式,从而抑制肝癌肝内、远处转移复发,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以及细胞因子FGF1、CTGF和IL8在微血管侵犯阳性的临床肝癌病人血清中高表达,可用于诊断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疾病分子生物学的,具体涉及一种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肝内转移复发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下述简称肝癌)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3~5年极易出现复发,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70%。复发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34%,显著低于相应的未复发患者。因此,抑制肝癌复发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超过80%-90%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源于肝内复发。复发性肝脏肿瘤主要来自于手术残留或肝内转移导致的残癌生长。大多数肝内转移源自肝癌细胞的血管侵犯,而血管侵犯是肝癌患者发生术后复发、肝内及远处转移的主要不良预后因素。肝癌血管侵犯主要分为大血管侵犯(mavi)和微血管侵犯(mvi),其中大血管侵犯指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形成的癌栓,其发生率大约为35%,可通过术前影像学进行诊断。微血管侵犯定义为肿瘤细胞簇存在于肿瘤周围的且有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静脉内微小癌栓一旦增大,会沿着管腔逆行蔓延至门静脉的分支及主干,最终侵入肝实质形成肝内转移灶。血清生物标记物术前预测mvi的研究较多,单一使用某一种血清生物标记物预测mvi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不理想,并且肝癌微血管侵犯只能通过术后组织样本通过病理诊断才能检测。另外,肝癌微血管侵犯的分子机制和分子标志物尚未阐明。因此,迫切需要鉴别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标志物来准确评估肝癌转移复发的风险,并寻找靶向微血管侵犯的干预靶点,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将为临床肝癌肝内转移复发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微血管侵犯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①局部浸润到邻近组织;②侵入血管;③静脉内形成侵袭性癌栓。因此,肝癌细胞向血管浸润的生长模式是微血管侵犯的先决条件。研究表明,肿瘤在侵袭和浸润的过程中,可以“劫持”癌周正常组织中已存在的血管。如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癌细胞通过arp2/3复合物诱导细胞骨架重排以侵犯肝板并与肝内窦状血管互作以获得血液供应,且癌细胞可以沿着互作血管的内皮细胞腔壁迁移。此外,临床病理分析显示:癌细胞向肝血窦血管浸润性生长的增加与晚期肝癌患者血管侵犯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这提示着浸润性癌细胞可能采用血管互作的方式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侵入血管。因此,明确血管互作的肿瘤生长模式与肝癌微血管侵犯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阐明血管侵犯的分子机制。

3、肝血窦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也称为肝星状细胞;hscs)等组成。周细胞作为血管周围基质细胞,以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和黏附连接等嵌合样结构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为血管的稳定提供结构支撑。而肝星状细胞作为肝脏独特的周细胞,常伸出数个星状胞突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稳定肝血窦内皮细胞屏障连接。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如血管旁周细胞的低覆盖率与乳腺癌患者肺转移显著相关。如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通过促进周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而增强血管稳定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远处器官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尽管对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换以局部浸润邻近组织的前期步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癌细胞突破内皮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或内皮细胞间屏障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2、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肝癌微血管侵犯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iqgap3。

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iqgap3标志物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产品的应用;

5、所述产品包括试剂、试纸或试剂盒;

6、所述试剂盒包括qpcr或elisa试剂盒。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iqgap3标志物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干预靶点的应用;

8、所述iqgap3标志物通过促进肿瘤细胞采用血管互作的生长模式,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肝星形细胞脱离肝窦状血管,从而促进肝癌微血管侵犯,可以预测病人发生微血管侵犯、肝内及远处转移的风险,从而达到预防肝癌肝内乃至肝外转移复发的作用。

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肝癌微血管侵犯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还包括细胞因子fgf1、ctgf和il8;

10、细胞因子fgf1、ctgf和il8在微血管侵犯阳性的临床肝癌病人血清中高表达,且iqgap3高表达水平与fgf1、ctgf和il8水平呈正相关;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iqgap3 sirna在制备治疗iqgap3高表达型肿瘤药物的应用;

12、所述iqgap3 sirna的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为gagccaaccaggacacuaa,其为19个核苷酸长度的双链rna分子,其主要起干扰iqgap3表达的作用。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纳米材料递送上述治疗iqgap3高表达型肿瘤药物的应用,有助于抑制肝癌微血管侵犯,进而达到抑制肝内及远处转移的作用;

14、所述药物包括上述的抑制iqgap3表达的sirna以及用于运输所述sirna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材料为对肿瘤微环境响应(如酸响应、乏氧响应、酶响应等)的酸敏纳米载体材料,具体为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2-(二异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meo-peg-b-pdpa),其为选自文章li q, qin t, bi z, hong h, ding l, chen j, et al. rac1activates non-oxidativ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to induce chemoresistanceof breast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11(1):1456 doi 10.1038/s41467-020-15308-7.中的纳米材料。该酸敏高分子材料的pka为6.24,同时包载靶向iqgap3基因的sirna。所述纳米材料载体为酸性ph响应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响应ph值为6.0~6.5。研究发现,人体正常血液循环及组织的ph约为7.4,而肿瘤区域由于其代谢旺盛,处在缺氧环境中,有过多的乳酸代谢物产生,使肿瘤组织微环境呈弱酸性(ph 6.5),此外,细胞内涵体的基质环境ph值约为5.5~6.0。本专利技术使用该材料制备的纳米载体输送sirna时,能够对内涵体的酸性ph做出响应,加快sirna的胞内释放,沉默iqgap3靶基因表达,显著提高基因治疗效果并减轻毒副作用。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包括iqgap3蛋白,其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靶点的作用,还提供了检测iqgap3表达量试剂、试纸或试剂盒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试剂的应用,所述iqgap3可通过促进肝癌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肝癌微血管侵犯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志物为IQGAP3。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IQGAP3标志物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产品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试剂、试纸或试剂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IQGAP3标志物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产品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包含IQGAP3标志物的特异性引物,核酸序列分别如SEQ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IQGAP3标志物作为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干预靶点的应用。

5.一种用于肝癌微血管侵犯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志物还包括细胞因子FGF1、CTGF和IL8;

6.一种IQGAP3 siRNA在制备治疗IQGAP3高表达型肿瘤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IQGAP3 siRNA的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7.一种采用纳米材料递送上述治疗IQGAP3高表达型肿瘤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上述的抑制IQGAP3表达的siRNA以及用于运输所述siRNA的纳米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肝癌微血管侵犯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志物为iqgap3。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iqgap3标志物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产品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试剂、试纸或试剂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iqgap3标志物在制备肝癌微血管侵犯中诊断、治疗和预后产品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包含iqgap3标志物的特异性引物,核酸序列分别如seq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iqgap3标志物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隽宋立兵唐妙铃冯榕妮林锦彬陈晓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