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771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属环境治理的技术领域。在已有的单点投加装置的活塞管和注射头之间跨接一根导流管:导流管的上管壁和下管壁分别与活塞管的底端和多个相互平行注射头的上端连接,活塞管、导流管和注射头三者内部连通。该投加装置的优点是能一次向多点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投加操作省工省时,效率高。该投加装置特别适于用来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使水体污泥得到修复、降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属环境治理的

技术介绍
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使国家繁荣昌盛,但是,随之带来了一些不足,如工业污水、人为的污染等,使湖泊、水库和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需将受污染的湖泊、水库和河流进行修复,而水体污泥的修复一直是很重要方面。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点投加装置,将微生物菌剂注入水体污泥内部,对水体污泥进行修复。单点投加装置主要包括活塞杆、活塞、活塞管、注射头和注射孔,注射头的底端封闭,注射孔开在注射头的管壁上。使用时,将注射头插入水体污泥中,推动活塞杆,将微生物菌剂通过注射孔注入水体污泥内部,使水体污泥得到修复、降解。但单点投加装置的缺点是一次只能完成一个点的注射,投加微生物菌的操作费工费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该装置没有
技术介绍
的缺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目的得以实现在已有的单点投加装置的活塞管和注射头之间跨接一根导流管导流管的上管壁和下管壁分别与活塞管的底端和多个相互平行注射头的上端连接,活塞管、导流管和注射头三者内部连通。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包含注射头、活塞管、活塞、活塞杆、加药孔、注射孔和挡片,活塞杆上刻有标度,活塞固定在活塞杆的一端,活塞塞在活塞管中,活塞杆、活塞与活塞管组成推动活塞杆能使活塞在活塞管中平行移动的机构,加药孔开在靠近活塞管的顶端的活塞管的管壁上,活塞管的顶端有挡片,活塞管、挡片、活塞和活塞杆组成阻挡活塞从活塞管内拉出的机构,注射头为管子,注射头的下端密封,注射孔开在注射头的管壁上,其特征在于,注射头的个数介于2~8,它还含导流管,导流管是两头密封的直管,导流管的上管壁以活塞管与导流管内部连通和活塞管垂直平分导流管的方式与活塞管的底端连接,导流管的下管壁以导流管与注射头内部连通、注射头与活塞管平行和注射头与导流管垂直的方式分别与排列整齐的注射头的上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注射孔的孔径介于0.8~1.5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注射孔以对穿方式成对开在注射头的管壁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一对注射孔开在注射头底部的管壁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两对注射孔分别开在注射头底部和中部的管壁上。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所述的多点投加装置能一次向多点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投加操作省工省时,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注射头,2是导流管,3是活塞管,4是活塞,5是活塞杆,6是加药孔,7是注射孔,8是挡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投加装置的注射头1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投加装置注满液态的微生物菌剂,液态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加药孔6进入活塞管4。然后,将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投加装置的多个注射头1插入水体污泥,将活塞杆5向前推进要求的刻度格数,活塞管4中的一定量的微生物菌剂经多个注射头1的多个注射孔7,以多点方式注射入水体污泥,使水体污泥得到修复、降解。一个地方注射操作完毕,将该多点投加装置从水体污泥中拔出,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继续注射。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投加装置含2~8个注射头1,一次操作可完成水体污泥的2~8个点的微生物菌剂注射,所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操作省工省时,效率高。所有的实施例具有与所述的多点投加装置完全相同的结构。实施例1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导流管2的制造材料是不锈钢管,导流管2的外径、内径和长度分别为25mm、20mm和1m,活塞管3的制造材料是不锈钢管,活塞管3的内径和长度分别为40mm和1.2m,活塞杆5的制造材料是不锈钢管,活塞杆5的长度为1.5m,活塞3的制造材料是橡胶,活塞3的直径略小于40mm,活塞3与活塞管3组成前者能以其与后者紧配合的方式在后者内平行移动的机构,注射头1的制造材料是不锈钢管,注射头1的下端封闭,注射头1的长度和内径分别为15cm和8mm,注射头1的个数为6,相邻注射头1之间的距离为180mm,注射孔7的孔径介于0.8~1.5mm,注射孔7与注射头1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2cm。实施例2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与注射头1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8cm,其余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3 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是一对对穿的孔,其余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4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是一对对穿的孔,一对注射孔7开在离注射头1的下端8cm处,其余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5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是两对对穿的孔,两对注射孔7分别开在离注射头1的下端2cm和8cm处,其余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6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导流管2的长度为650mm,注射头1的个数为4,其余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7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与注射头1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8cm,其余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实施例8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是一对对穿的孔,其余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实施例9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是一对对穿的孔,一对注射孔7开在离注射头1的下端8cm处,其余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实施例10主要另件的技术参数注射孔7是两对对穿的孔,两对注射孔7分别开在离注射头1的下端2cm和8cm处,其余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投加装置特别适于用来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使水体污泥得到修复、降解。权利要求1.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包含注射头(1)、活塞管(3)、活塞(4)、活塞杆(5)、加药孔(6)、注射孔(7)和挡片(8),活塞杆(5)上刻有标度,活塞(4)固定在活塞杆(5)的一端,活塞(4)塞在活塞管(3)中,活塞杆(5)、活塞(4)与活塞管(3)组成推动活塞杆(5)能使活塞(4)在活塞管(3)中平行移动的机构,加药孔(6)开在靠近活塞管(3)的顶端的活塞管(3)的管壁上,活塞管(3)的顶端有挡片(8),活塞管(3)、挡片(8)、活塞(4)和活塞杆(5)组成阻挡活塞(4)从活塞管(3)内拉出的机构,注射头(1)为管子,注射头(1)的下端密封,注射孔(7)开在注射头(1)的管壁上,其特征在于,注射头(1)的个数介于2~8,它还含导流管(2),导流管(2)是两头密封的直管,导流管(2)的上管壁以活塞管(3)与导流管(2)内部连通和活塞管(3)垂直平分导流管(2)的方式与活塞管(3)的底端连接,导流管(2)的下管壁以导流管(2)与注射头(1)内部连通、注射头(1)与活塞管(3)平行和注射头(1)与导流管(2)垂直的方式分别与排列整齐的注射头(1)的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射孔(7)的孔径介于0.8~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点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射孔(7)以对穿方式成对开在注射头(1)的管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点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注射孔(7)开在注射头(1)底部的管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点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对注射孔(7)分别开在注射头(1)底部和中部的管壁上。全文摘要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属环境治理的
在已有的单点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水体污泥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多点投加装置,包含注射头(1)、活塞管(3)、活塞(4)、活塞杆(5)、加药孔(6)、注射孔(7)和挡片(8),活塞杆(5)上刻有标度,活塞(4)固定在活塞杆(5)的一端,活塞(4)塞在活塞管(3)中,活塞杆(5)、活塞(4)与活塞管(3)组成推动活塞杆(5)能使活塞(4)在活塞管(3)中平行移动的机构,加药孔(6)开在靠近活塞管(3)的顶端的活塞管(3)的管壁上,活塞管(3)的顶端有挡片(8),活塞管(3)、挡片(8)、活塞(4)和活塞杆(5)组成阻挡活塞(4)从活塞管(3)内拉出的机构,注射头(1)为管子,注射头(1)的下端密封,注射孔(7)开在注射头(1)的管壁上,其特征在于,注射头(1)的个数介于2~8,它还含导流管(2),导流管(2)是两头密封的直管,导流管(2)的上管壁以活塞管(3)与导流管(2)内部连通和活塞管(3)垂直平分导流管(2)的方式与活塞管(3)的底端连接,导流管(2)的下管壁以导流管(2)与注射头(1)内部连通、注射头(1)与活塞管(3)平行和注射头(1)与导流管(2)垂直的方式分别与排列整齐的注射头(1)的上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冰徐亚同戴兴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