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防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6178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的防盗系统基于整合于防盗管理中心(17)的多个与车辆盗窃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车辆盗窃的频度较高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基于以该大量盗窃发生地区为中心的各用户的车辆的停车场所的位置,来将与车辆盗窃有关的危险度0~3赋予各用户,在此基础上,将与危险度相对应的引起注意的消息发送至各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以多辆车辆为监视对象的车辆的防盗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防盗系统,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对拖欠按揭款或租金的对象车辆的引擎启动进行禁止,从而使车辆无法使用以督促支付,并防止车辆被按揭或租赁对象所盗窃。像这样,专利文献1的技术设想了由按揭或租赁对象所实施的车辆盗窃,但也能运用于防止由第三人所实施的车辆盗窃。例如,将负责防盗功能的防盗模块与搭载于车辆的引擎控制用的ECU相连接,在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防盗模块与防盗管理中心进行协作来执行盗窃抑制处理。防盗模块利用3G、4G通信部将所内置的传感器类等所生成的各种检测信息通过移动电话线路定期发送至外部的防盗管理中心,由防盗管理中心基于这些检测信息来对车辆有无发生盗窃进行判定。例如在虽然车辆处于停车状态但由倾斜传感器检测出倾斜角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由振动传感器检测出行驶振动的情况下,或者在由GPS接收部所确定的本车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车辆盗窃。若发生这样的情况,则从防盗管理中心向车辆的用户发送盗窃确认邮件,在用户未意识到车辆的搬运等运行状态的情况下,视为盗窃,采取向警察进行通知的对策,并向防盗管理中心回复需要应对的邮件。基于对该需要应对的邮件进行响应而从防盗管理中心发送的指令,例如使车辆的喇叭、前照灯工作,以向周围通知异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461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车辆的防盗系统中,防盗管理中心对对象车辆的盗窃进行监视,为了在发生盗窃时抑制盗窃而执行向周围进行通知等适当的对策。然而,不具有除此以外的与防盗有关的功能,例如未必能发挥以下功能:即,基于车辆的周边状况来判定盗窃的危险度、并在危险度较高时引起车辆的用户的注意等预防盗窃的功能。由此,一直以来都希望使这样的防盗系统能对预防车辆盗窃起到作用。本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防盗系统,该车辆的防盗系统能根据基于车辆的周边状况而得的盗窃的危险度来引起用户的注意,由此来预防车辆盗窃。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车辆的防盗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盗窃地区确定单元,该盗窃地区确定单元以多辆车辆为盗窃的监视对象分别对各车辆有无发生车辆盗窃进行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来确定车辆盗窃的频度较高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该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基于以所述盗窃地区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为中心的各用户的车辆的停车场所的位置,对停车场所越是接近所述大量盗窃发生地区的用户赋予越高的危险度;以及通知信息发送单元,该通知信息发送单元基于由所述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对所述各用户所赋予的危险度,将与该危险度相对应的引起注意的通知信息通过通信线路发送至各用户。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车辆的防盗系统,基于成为监视对象的车辆有无发生盗窃来确定车辆盗窃的频度较高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对停车场所越是接近该大量盗窃发生地区的用户赋予越高的危险度,将与危险度相对应的引起注意的通知信息发送至各用户。因此,接收到通知信息的用户能实施用于与其内容相对应来防止盗窃的对策。作为其它方式,优选为所述盗窃地区确定单元基于从所述各车辆侧通过通信线路而发送的与车辆运行状态有关的检测信息,来分别对各车辆有无发生车辆盗窃进行判定。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车辆的防盗系统,基于从各车辆侧所发送的与车辆运行状态有关的检测信息、例如车辆的倾斜变化、振动检测、本车位置的变化等,来对车辆有无发生盗窃进行判定。作为其它方式,优选为还包括盗窃抑制单元,该盗窃抑制单元基于所述盗窃地区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有无发生车辆盗窃的判定结果,对发生盗窃的车辆发出执行盗窃抑制的指令。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车辆的防盗系统,被判定为发生盗窃的车辆执行例如使喇叭、前照灯工作等盗窃抑制,因此,能防止车辆盗窃于未然。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防盗系统,能根据基于车辆的周边状况而得的盗窃的危险度来引起用户的注意,由此来预防车辆盗窃。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防盗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大量盗窃发生地区、各用户的分布及所分别赋予的危险度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将本技术具体化为两轮摩托车的防盗系统而得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防盗系统的整体结构图。摩托车1(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称为车辆)上搭载有防盗装置2,本技术的防盗系统由该防盗装置2和防盗管理中心17构成。而且,防盗装置2与防盗管理中心17进行协作,从而构成为与车辆1的用户一起对车辆盗窃等采取措施。防盗装置2基本上由ECU3和防盗模块4(防盗控制单元)构成,ECU3如作为行驶用动力源的引擎的控制那样,与摩托车1的显示功能有关,因此,标准装备于车辆1。对此,防盗模块4是专门用于防盗的装置,因此是自选使用,只有想要防盗功能的用户在购买摩托车1时会选项选择防盗模块4。另外,虽然不需要防盗功能的用户购买没有防盗模块4的摩托车1,但在使用过程中想要获得防盗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单独购买防盗模块4来追加安装于自己的摩托车1。因此,ECU3构成为在没有防盗模块4的规格下起到本来的摩托车1的行驶功能(利用后述的通常模式来实现),在有防盗模块4的规格下除了摩托车1的行驶功能以外,还与防盗模块4相协调来起到防盗功能(利用后述的防盗模式来实现)。另外,作为用于防止以盗窃车辆1为目的的ECU3、防盗模块4的非法更换的对策,预先将固有的ID分别赋予ECU3和防盗模块4。然后,在将ECU3与防盗模块4进行电连接的初始时,将彼此的ID相关联,之后,在引擎每次启动时对彼此的ID进行核对,在此基础上,ECU3以ID相一致为条件来执行引擎启动。此外,所谓进行电连接的初始时,在购买时选项选择防盗模块4的情况下,是指在车辆1的组装工序中将ECU3与防盗模块4相连接并接通电源的时刻,在使用过程中追加安装防盗模块4的情况下,是指由用户将ECU4与防盗模块4相连接并接通电源的时刻。以下,基于图1对ECU3和防盗模块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ECU3由ID认证部6、模式切换部7、可否启动判定部8构成。ID认证部6具有以下功能:预先赋予如上所述的ECU3侧的固有的ID,并将其自身的ID与防盗模块4侧的ID进行核对。模式切换部7选择性地执行仅执行上述摩托车1的行驶功能的通常模式、以及除了行驶功能外还通过与防盗模块4侧的协调来执行防盗功能的防盗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可否启动判定部8在防盗模式下进行引擎启动时起到基于ID的核对结果来对引擎启动的允许或禁止进行判定的功能,仅在作出允许判定的情况下,使搭载于车辆1的引擎起动装置9工作,以启动引擎。在车辆1未安装防盗模块4的情况下(ECU3未与防盗模块4进行电连接的状态),ECU3的模式切换部7切换至通常模式侧,可否启动判定部8切换至允许侧,并维持该切换状态。因此,ECU3基于通常模式而仅执行摩托车1的行驶功能,并且,在引擎启动时,不进行与防盗模块4侧的ID核对,而是无条件地使引擎起动装置9工作。由此,摩托车1虽然不具备防盗功能,但能如通常那样利用引擎启动来行驶。另一方面,防盗模块4由包括ID认证部10、倾斜传感器11及振动传感器12的盗窃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防盗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盗窃地区确定单元,该盗窃地区确定单元以多辆车辆为盗窃的监视对象分别对各车辆有无发生车辆盗窃进行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来确定车辆盗窃的频度较高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该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基于以所述盗窃地区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为中心的各用户的车辆的停车场所的位置,对停车场所越是接近所述大量盗窃发生地区的用户赋予越高的危险度;以及通知信息发送单元,该通知信息发送单元基于由所述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对所述各用户所赋予的危险度,将与该危险度相对应的引起注意的通知信息通过通信线路发送至各用户。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19 JP 2015-123963;2015.08.11 JP 2015-004071.一种车辆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盗窃地区确定单元,该盗窃地区确定单元以多辆车辆为盗窃的监视对象分别对各车辆有无发生车辆盗窃进行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来确定车辆盗窃的频度较高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该危险度等级赋予单元基于以所述盗窃地区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大量盗窃发生地区为中心的各用户的车辆的停车场所的位置,对停车场所越是接近所述大量盗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一郎高桥晃三浦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