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5325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7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所述脱除方法为:将玉米胚芽经计量、清理、破碎、高温高压蒸汽脱毒、软化、轧胚、压榨制油,得到玉米压榨毛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物理方法脱除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明显降低了玉米胚芽饼及压榨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去除率可达85%以上,不破坏甘油三酯的结构,不引入外源性杂质,保留玉米毛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毛油中维生素E可达1300mg/kg以上,植物甾醇可达12500mg/kg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脂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禾谷镰刀菌和大豆镰刀菌代谢产生的,是玉米及其制品中最常见和最难处理的真菌毒素。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总产量的30%用于工业原料,60%用于农业饲料,剩余的10%用作口粮和种子。玉米在生产、收货、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极易受到霉菌,特别是镰刀菌的污染。玉米赤霉烯酮会通过抑制T或者B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NK细胞的活性等影响动物及人体的免疫系统。玉米赤霉烯酮在动物体内会与体内雌激素结合,减弱动物体内雌激素的活性,导致动物生殖机能的紊乱,影响到动物的生殖发育。玉米赤霉烯酮的脱除工艺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1、不改变粮食、饲料和人类食品的营养特性;2、能快速有效的去除或破坏掉玉米赤霉烯酮;3、在被处理的粮食、饲料或食物中不产生有毒物质的残留或致癌性/致突变残留物;4、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具有可承受性,不能显著影响最终产品的成本。辐射技术是近年来常用的处理粮食、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的研究热点,辐射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效果较好,但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效果不大。吸附技术能较好的降低粮食作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但是易引入外源性物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饲料或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降低玉米胚芽饼及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在降低真菌毒素的污染的同时,保持其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提高玉米毛油质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为:将玉米胚芽经计量、清理、破碎、高温高压蒸汽脱毒、软化、轧胚、压榨制油,得到玉米压榨毛油。所述的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玉米胚芽计量;(2)将计量后的玉米胚芽清理除杂;(3)将清理除杂后的玉米胚芽采用破碎机破碎;(4)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在150~180℃、蒸汽压力为0.8~1.2MPa的条件下进行脱毒;(5)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0~12%;(6)将软化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轧胚,得油料胚片;(7)将轧胚得到的油料胚片进行压榨,得玉米压榨毛油。其中:对玉米胚芽计量是为了计算毛油的初榨率。所述的清理除杂为:首先,采用磁选器除去玉米胚芽中铁磁性杂质,然后进入振动分级筛,除去玉米胚芽中的石块及玉米皮等杂质。以防杂质堵塞油路,或影响油品质量。所述的破碎机上齿辊间隙为2.5~3.5mm、下齿辊间隙为1.5~2.5mm。通过破碎后使油料表面积增大,利于软化时温度和水分的传递。所述的软化温度为50~70℃。以使胚芽具备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最终具备合适的可塑性。所述的轧胚温度为35~45℃。通过破坏胚芽内部的细胞结构,减小物料厚度,使胚芽达到最大的一致性。所述的油料胚片厚度为0.35~0.45mm。以使压出胚片感官要求薄而匀,少成粉,不漏油,不漏料。所述的压榨温度为75~85℃。以使榨取的油脂保持天然,营养物质不损失,不产生致癌性物质多环芳烃。原来的压榨工艺必须蒸炒胚芽,以增加出油率,不过那样的话会造成苯并芘的超标,本申请采用的压榨温度能够减少苯并芘的生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物理方法脱除玉米胚芽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明显降低了玉米胚芽饼及压榨毛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去除率可达85%以上,不破坏甘油三酯的结构,不引入外源性杂质,保留玉米毛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毛油中维生素E可达1300mg/kg以上,植物甾醇可达12500mg/kg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玉米胚芽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9700μg/kg。(2)玉米胚芽由下料刮板输送到提升机处,提升到计量称上进行计量。(3)将称量后的玉米胚芽进行清理,用磁选器除去胚芽中铁磁性杂质,筛选后进入振动分级筛,除去胚芽中的石块及其他杂质。(4)将玉米胚芽采用破碎机进行破碎,使胚芽达到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胚条件;破碎机上齿辊间隙为2.5mm、下齿辊间隙为1.5mm。(5)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在150℃,蒸汽压力为0.8MPa的条件下进行高温脱毒。(6)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软化温度条件为50℃,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0%。(7)将软化后的胚芽进行轧胚,轧胚温度为35℃,油料胚片厚度控制在0.35mm。(8)玉米胚芽经轧胚后进行压榨,得玉米压榨毛油,压榨温度为75℃。经检测,压榨饼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358μg/kg,压榨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437μg/kg;毛油中维生素E为1330mg/kg,植物甾醇为12600mg/kg。实施例2所述的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玉米胚芽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0490μg/kg。(2)玉米胚芽由下料刮板输送到提升机处,提升到计量称上进行计量;(3)将称量后的玉米胚芽进行清理,用磁选器除去胚芽中铁磁性杂质,筛选后进入振动分级筛,除去胚芽中的石块及其他杂质。(4)将玉米胚芽采用破碎机进行破碎,使胚芽达到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胚条件,破碎机上齿辊间隙为3.0mm、下齿辊间隙为2.0mm。(5)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在165℃,蒸汽压力为1.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温脱毒。(6)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软化温度条件为60℃,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1%。(7)将软化后的胚芽进行轧胚,轧胚温度为40℃,油料胚片厚度控制在0.40mm。(8)玉米胚芽经轧胚后进行压榨,得玉米压榨毛油,压榨温度为80℃。经检测,压榨饼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321μg/kg,压榨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427μg/kg;毛油中维生素E为1332mg/kg,植物甾醇为12500mg/kg。实施例3(1)玉米胚芽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9467μg/kg。(2)玉米胚芽由下料刮板输送到提升机处,提升到计量称上进行计量。(3)将称量后的玉米胚芽进行清理,用磁选器除去胚芽中铁磁性杂质,筛选后进入振动分级筛,除去胚芽中的石块及其他杂质。(4)将玉米胚芽采用破碎机进行破碎,使胚芽达到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胚条件,破碎机上齿辊间隙为3.5mm、下齿辊间隙为2.5mm。(5)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进行在180℃,蒸汽压力为1.2MPa的条件下进行高温脱毒。(6)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软化温度条件为70℃,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2%。(7)将软化后的胚芽进行轧胚,轧胚温度为45℃,油料胚片厚度控制在0.45mm。(8)玉米胚芽经轧胚后进行压榨,得玉米压榨毛油,压榨温度为85℃。经检测,压榨饼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120μg/kg,压榨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187μg/kg;毛油中维生素E为1334mg/kg,植物甾醇为12550mg/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玉米胚芽经计量、清理、破碎、高温高压蒸汽脱毒、软化、轧胚、压榨制油,得到玉米压榨毛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玉米胚芽经计量、清理、破碎、高温高压蒸汽脱毒、软化、轧胚、压榨制油,得到玉米压榨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玉米胚芽计量;(2)将计量后的玉米胚芽清理除杂;(3)将清理除杂后的玉米胚芽采用破碎机破碎;(4)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在150~180℃、蒸汽压力为0.8~1.2MPa的条件下进行脱毒;(5)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0~12%;(6)将软化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轧胚,得油料胚片;(7)将轧胚得到的油料胚片进行压榨,得玉米压榨毛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理除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华房涛王秀华李桂芝毕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