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属于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厢后保险杠、升降套筒、固定支架和轮胎固定板,套筒固定板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升降套筒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固定支架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内,升降套筒与固定支架之间水平设置有两根升降锁紧栓,轮胎固定板竖直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侧,轮胎固定板外侧水平均匀设置有三根轮胎固定栓,轮胎固定板一侧竖直设置有备用轮胎,备用轮胎一侧的轮胎固定栓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牢固稳定的将房车的备用轮胎固定在房车车厢后侧,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车在中国的普及率将会越来越高。现有的房车一般都会预先准备一个备用轮胎,其规格与原房车车厢下行驶的轮胎规格相同,尤其是针对拖挂式房车,备用轮胎一般都是水平放置在房车车厢尾部下侧,当需要使用备用轮胎进行更换时,水平放置在车厢尾部下侧的备用轮胎难以被便捷的进行拆卸,需要在拆卸备用轮胎时趴在车厢底部,并且当房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颠簸路面时,放置在车厢尾部下侧的备用轮胎容易与地面产生接触摩擦而产生破损,不能满足轮胎固定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牢固稳定的将房车的备用轮胎固定在房车车厢后侧的车用轮胎固定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包括车厢后保险杠、升降套筒、固定支架和轮胎固定板,所述升降套筒下侧水平设置有套筒固定板,套筒固定板水平设置在车厢后保险杠上侧,套筒固定板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所述升降套筒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固定支架为L型支架,固定支架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套筒从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升降套筒与固定支架之间水平设置有两根升降锁紧栓,升降锁紧栓两侧分别设置在升降套筒两侧的安装孔内,升降锁紧栓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轮胎固定板竖直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侧,轮胎固定板外侧水平均匀设置有三根轮胎固定栓,轮胎固定板一侧竖直设置有备用轮胎,备用轮胎一侧的轮胎固定栓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撑加强板,支撑加强板为三角形结构的钢板。进一步地,所述轮胎固定板的厚度为6毫米-8毫米,套筒固定板的厚度为8毫米-10毫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升降套筒下侧水平设置有套筒固定板,套筒固定板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使得升降套筒能够竖直稳定的固定于后保险杠上侧,通过升降套筒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固定支架为L型支架,固定支架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内,升降套筒从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升降套筒与固定支架之间水平设置有升降锁紧栓,使得固定支架能够根据轮胎固定的需要沿着升降通道竖直准确的进行升降并固定,通过轮胎固定板外侧水平均匀设置有三根轮胎固定栓,轮胎固定板一侧竖直设置有备用轮胎,备用轮胎一侧的轮胎固定栓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使得备用轮胎能够被牢固的竖直固定在轮胎固定板一侧,方便备用轮胎的拆卸和安装,通过固定支架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撑加强板,支撑加强板为三角形结构的钢板,使得支撑加强板的两边能分别与固定支架贴合支撑,提高固定支架的牢固程度,确保了该车用轮胎固定机构的使用周期,满足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的左视图。图中:1.车厢后保险杠,2.升降套筒,3.固定支架,4.轮胎固定板,5.套筒固定板,6.U型螺栓,7.升降通道,8.安装孔,9.升降锁紧栓,10.锁紧螺母,11.轮胎固定栓,12.备用轮胎,13.固定螺母,14.支撑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包括车厢后保险杠1、升降套筒2、固定支架3和轮胎固定板4,升降套筒2下侧水平设置有套筒固定板5,套筒固定板5水平设置在车厢后保险杠1上侧,套筒固定板5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1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6,升降套筒2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7,固定支架3为L型支架,固定支架3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7内,升降套筒2从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升降套筒2与固定支架3之间水平设置有两根升降锁紧栓9,升降锁紧栓9两侧分别设置在升降套筒2两侧的安装孔8内,升降锁紧栓9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0,轮胎固定板4竖直设置在固定支架上3侧,轮胎固定板4外侧水平均匀设置有三根轮胎固定栓11,轮胎固定板4一侧竖直设置有备用轮胎12,备用轮胎12一侧的轮胎固定栓11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3。本技术的固定支架3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撑加强板14,支撑加强板14为三角形结构的钢板,使得支撑加强板14的两边能分别与固定支架3贴合支撑,提高固定支架3的牢固程度。本技术的轮胎固定板4的厚度为6毫米-8毫米,套筒固定板5的厚度为8毫米-10毫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升降套筒2下侧水平设置有套筒固定板5,套筒固定板5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1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6,使得升降套筒2能够竖直稳定的固定于车厢后保险杠1上侧,通过升降套筒2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7,固定支架3为L型支架,固定支架3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7内,升降套筒2从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8,升降套筒2与固定支架3之间水平设置有升降锁紧栓9,使得固定支架3能够根据轮胎固定的需要沿着升降通道7竖直准确的进行升降并固定,通过轮胎固定板4外侧水平均匀设置有三根轮胎固定栓11,轮胎固定板4一侧竖直设置有备用轮胎12,备用轮胎12一侧的轮胎固定栓11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3,使得备用轮胎12能够被牢固的竖直固定在轮胎固定板4一侧,方便备用轮胎12的拆卸和安装,通过固定支架3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撑加强板14,支撑加强板14为三角形结构的钢板,使得支撑加强板14的两边能分别与固定支架3贴合支撑,提高固定支架3的牢固程度。通过这样的结构,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牢固稳定的将房车的备用轮胎12固定在房车车厢后侧,方便备用轮胎12的拆卸和安装,确保了该车用轮胎固定机构的使用周期,满足使用的需要。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包括车厢后保险杠、升降套筒、固定支架和轮胎固定板,所述升降套筒下侧水平设置有套筒固定板,套筒固定板水平设置在车厢后保险杠上侧,套筒固定板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所述升降套筒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固定支架为L型支架,固定支架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套筒从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升降套筒与固定支架之间水平设置有两根升降锁紧栓,升降锁紧栓两侧分别设置在升降套筒两侧的安装孔内,升降锁紧栓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轮胎固定板竖直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侧,轮胎固定板外侧水平均匀设置有三根轮胎固定栓,轮胎固定板一侧竖直设置有备用轮胎,备用轮胎一侧的轮胎固定栓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轮胎固定机构包括车厢后保险杠、升降套筒、固定支架和轮胎固定板,所述升降套筒下侧水平设置有套筒固定板,套筒固定板水平设置在车厢后保险杠上侧,套筒固定板两侧与车厢后保险杠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U型螺栓,所述升降套筒内竖直设置有升降通道,固定支架为L型支架,固定支架下侧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套筒从上至下依次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升降套筒与固定支架之间水平设置有两根升降锁紧栓,升降锁紧栓两侧分别设置在升降套筒两侧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戴德隆翠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