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898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下模、左模板、右模板、内模组合、左模、右模及上模,其中下模固定于工作平台上,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置于下模的两侧,且均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下模的上方还设有上模,内模组合的中部穿过下模与上模之间的空腔、且支承在下模上,内模组合包括锥形内芯、瓣形套筒,锥形内芯套装在瓣形套筒的内侧,锥形内芯的外侧壁与瓣形套筒的内侧壁配合,瓣形套筒套装在复杂弧形筒的内侧,瓣形套筒的外侧壁和复杂弧形筒的内侧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工件同轴度及整体形状,解决传统方法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复杂弧形筒两端弧形加工的装置。
技术介绍
复杂弧形筒为铝材质,其壁薄质轻、相对强度较低,弧形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形。对于复杂弧形筒的两端弧形加工,已有方法有两种:一是两端弧形分别完成,先加工一端,再加工另外一端,这种方法进行加工需要两套模具来完成复杂弧形筒两端弧形加工,且弧形加工时,铝板不能焊接成闭合圆筒,否则弧形加工后工件将无法取出,又因两端弧形是分别加工的,复杂弧形筒同轴度无法保证且产生变形,重新焊接铝板使之闭合成圆筒又会使得弧形处圆度难以保证,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不良率高;第二种方法是将复杂弧形筒的直筒段与弧形段分开加工,再进行焊接或铆接,铆接的整体性不强,两端轴头容易松动或脱离,焊接后容易出现焊痕、焊缝,而且管壁太薄时无法进行焊接或加工时间长。专利文件《一种钢管缩口加工工艺》(公开号102554056A),通过采用扣压设备对钢管进行缩口加工,该工艺方法能适于各种规格管件的缩口加工,并能提高材料利用率,提升产品尺寸精度和加工质量,降低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工件的可靠性,加工效率提升。但是,该方法加工缩口一次只能一端,且尚须留加工余量、还有修整工艺等等。为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考虑两端同时缩口的方法。在文件《减振器贮油缸双头缩口模具》(公开号202045273U)中,通过具有上缩口模、下缩口模和中间定位板等的模具,可以对两端要进行缩口的工件同时进行缩口,简化了工序,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运用于复杂弧形筒两端弧形加工时,由于工件内部无支撑装置,模具向复杂弧形筒施加的力会使复杂弧形筒向内部变形,不仅不能解决复杂弧形筒变形的问题,甚至会产生更严重变形。另一专利文件《管头两端冲压缩口装置》(公开号102205377A)所述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冲床对管材加工长度范围限制的缺点,该装置对同轴度无精度要求,且由于工件内部无支撑装置,应用于复杂弧形筒两端弧形加工,并不能保证复杂弧形筒的同轴度及整体形状。综上专利文件《一种钢管缩口加工工艺》(公开号102554056A)、《减振器贮油缸双头缩口模具》(公开号202045273U)、《管头两端冲压缩口装置》(公开号102205377A)等,并不能解决复杂弧形筒的同轴度或者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的装置。本技术保证工件同轴度及整体形状,解决传统方法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的问题。本技术可以一次性对复杂弧形筒两端同时进行弧形加工,减少模具及整形等工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的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下模、左模板、右模板、内模组合、左模、右模及上模,其中下模固定于工作平台上,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置于下模的两侧,且均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下模的上方还设有上模,内模组合的中部穿过下模与上模之间的空腔、且支承在下模上,内模组合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承在左模及右模上,左模及右模分别装设在左模板及右模板上,其特征在于内模组合包括锥形内芯、瓣形套筒,其中锥形内芯套装在瓣形套筒的内侧,锥形内芯的外侧壁与瓣形套筒的内侧壁配合,瓣形套筒套装在复杂弧形筒的内侧,瓣形套筒的外侧壁和复杂弧形筒的内侧壁配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的装置及其方法,可同时对两端面进行弧形加工,与已有的两端分别弧形加工的加工方法相比,可同时对两端面进行弧形加工,省去了3套模具(弧形加工模具一套,整形模具两套)、5道工序(弧形加工、整形、配环、车两端面、去毛刺),缩短了加工时间,节省了成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其他两端同时缩口的方法相比,能保证复杂弧形筒弧形加工后两端面同轴度及整体形状达到要求,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从75%提高到95%),可进行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弧形加工前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在进行弧形加工加工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内模组合三维图。图4为本技术装置瓣形套筒三维图。图5为图2剖视图中内模组合及工件的放大图。图6为复杂弧形筒弧形加工前和弧形加工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下模9、左模板4、右模板7、内模组合、左模3、右模8及上模6,其中下模9固定于工作平台1上,左模板4和右模板7分别置于下模9的两侧,且均固定在工作平台1上,下模9的上方还设有上模6,内模组合的中部穿过下模9与上模6之间的空腔,且支承在下模9上,内模组合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承在左模3及右模8上,左模3及右模8分别装设在左模板4及右模板7上,内模组合包括锥形内芯16、瓣形套筒12,其中锥形内芯16套装在瓣形套筒12的内侧,锥形内芯16的外侧壁与瓣形套筒12的内侧壁配合,瓣形套筒12套装在复杂弧形筒10的内侧,瓣形套筒12的外侧壁和复杂弧形筒10的内侧壁配合。所述瓣形套筒12有多瓣,各瓣均可向中心聚拢,使得瓣形套筒12能穿过复杂弧形筒10的内腔套装在复杂弧形筒10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瓣形套筒12有六瓣,三个小瓣a、c、e,三个大瓣b、d、f,如图4所示,各瓣均可向中心靠拢,使得瓣形套筒12能穿过复杂弧形筒10。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所述左模3和右模8都有弧形中空结构,弧形中空结构形状和复杂弧形筒10的弧形外部相配合。此外,所述上模6和下模9都有半圆形凹槽,凹槽形状大小与复杂弧形筒10外圆面相配合;所述锥形内芯16、瓣形套筒12、左模3和右模8的弧形中空结构、上模6和下模9的半圆形凹槽、复杂弧形筒10的中心线均在同一直线上。本实施例中,锥形内芯16的小端及瓣形套筒12的端部装设有圆盘13,瓣形套筒12的各瓣的一端均通过螺栓15与圆盘13连接,圆盘13上设有若干长槽,螺栓15穿过圆盘13相应位置设有的长槽,螺栓15能在长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各瓣均可向内聚拢,螺母14拧在锥形内芯16的小端。在复杂弧形筒10的弧形加工前和弧形加工后,瓣形套筒12能从复杂弧形筒10中取出。为了便于定位,内模组合还包括有定位键17,定位键17的一部分嵌于下模9,另一部分嵌于瓣形套筒12的一瓣。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模板4上端和右模板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模板5,压力机的拉杆2穿过上模板5与上模6连接;左模3连接另一压力机的拉杆2,右模8连接第三台压力机的拉杆2。压力机选用液压机。为了实现加工时上模6和下模9位置准确,所述上模6设有两个导柱11,两个导柱11与下模9所设的两个导孔配合, 本技术复杂弧形筒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复杂弧形筒10固定:瓣形套筒12的小瓣向内聚拢,然后大瓣相互靠拢,复杂弧形筒10套在瓣形套筒12上,锥形内芯16穿过瓣形套筒12,螺母14拧在锥形内芯16的小端,调整好复杂弧形筒10在瓣形套筒12的位置,并用定位键17固定位置;将复杂弧形筒10固定:瓣形套筒12的三个小瓣a、c、e向内聚拢,然后三个大瓣b、d、f相互靠拢,2)将固定在一起的复杂弧形筒10和内模组合放置在下模9上,通过定位键17嵌于下模9,达到工件与下模9位置固定,紧固内模组合的螺母14,防止加工过程中内模组合变形;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下模、左模板、右模板、内模组合、左模、右模及上模,其中下模固定于工作平台上,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置于下模的两侧,且均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下模的上方还设有上模,内模组合的中部穿过下模与上模之间的空腔、且支承在下模上,内模组合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承在左模及右模上,左模及右模分别装设在左模板及右模板上,其特征在于内模组合包括锥形内芯、瓣形套筒,其中锥形内芯套装在瓣形套筒的内侧,锥形内芯的外侧壁与瓣形套筒的内侧壁配合,瓣形套筒套装在复杂弧形筒的内侧,瓣形套筒的外侧壁和复杂弧形筒的内侧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下模、左模板、右模板、内模组合、左模、右模及上模,其中下模固定于工作平台上,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别置于下模的两侧,且均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下模的上方还设有上模,内模组合的中部穿过下模与上模之间的空腔、且支承在下模上,内模组合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承在左模及右模上,左模及右模分别装设在左模板及右模板上,其特征在于内模组合包括锥形内芯、瓣形套筒,其中锥形内芯套装在瓣形套筒的内侧,锥形内芯的外侧壁与瓣形套筒的内侧壁配合,瓣形套筒套装在复杂弧形筒的内侧,瓣形套筒的外侧壁和复杂弧形筒的内侧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形套筒有多瓣,各瓣均可向中心聚拢,使得瓣形套筒能穿过复杂弧形筒的内腔套装在复杂弧形筒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和右模都有弧形中空结构,弧形中空结构形状和复杂弧形筒的弧形外部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弧形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都有半圆形凹槽,凹槽形状大小与复杂弧形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林万婷婷曾繁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