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横梁检具,包括内检测板(1)、外检测板(2)和安装底座(3),所述内检测板(1)的数量为2块,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2块所述内检测板(1)两端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外检测板(2),所述外检测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所述内检测板(1)与设置在其外侧的所述外检测板(2)之间具有间隙(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车架横梁是否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具,特别是一种车架横梁检具,属于机械工装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卡车车架主要由横梁100、纵梁200及一些配套附件300组合而成,卡车车架按工艺的不同又分为焊接车架、铆接车架和铆/焊接车架,考虑卡车车架都为承载式,主要采用铆接车架,其横梁100铆接于纵梁200上,影响装配效果主要为横梁100与纵梁200搭接处的面差,若面差往内收,其横梁100与纵梁200搭接处存在间隙,铆接时通过夹具强制夹紧贴合,铆接后内应力较大,后期使用时容易产生疲劳开裂;若面差往外收,其横梁100无法自由地放入纵梁100的型面内,铆接时需通过敲击横梁100使其内收,才可满足安装要求,影响生产效率。为保证横梁安装时与纵梁搭接处的面差要求,传统工艺采用开发整体检具,通过精度检测保证零件合格。但此方案其工装开发成本高,且检测时效率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想要实现100%检测非常困难。图2为整体检具的轴测图,其结构包括:型面400、支撑架500、底座600、滚轮700及夹钳800。该整体检具开发成本高,且检测时需将冲压件放置在检测型面400上并通过夹钳800夹持稳定才能检测,检测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横梁检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快速检测出车架横梁是否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横梁检具,包括内检测板、外检测板和安装底座,所述内检测板的数量为2块,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2块所述内检测板两端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外检测板,所述外检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所述内检测板与设置在其外侧的外检测板之间具有间隙。前述的车架横梁检具中,优选地,所述内检测板和所述外检测板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上。前述的车架横梁检具中,优选地,所述内检测板顶面上靠近所述外检测板的边具有第一圆角。前述的车架横梁检具中,优选地,所述外检测板顶面上靠近所述内检测板的边具有第二圆角。前述的车架横梁检具中,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大小等于公差值与待检测车架横梁厚度的总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内检测板、外检测板和安装底座构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通过内检测板和外检测板之间的间隙能够快速检测出车架横梁是否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检测时无需使用夹具等辅助装置,检测速度快,省时省力,能够实现车架横梁的100%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某卡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整体检具的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检测板,2-外检测板,3-安装底座,4-间隙,5-螺栓,6-第一圆角,7-第二圆角,100-横梁,200-纵梁,300-配套附件,400-型面,500-支撑架,600-底座,700-滚轮,800-夹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一种车架横梁检具,包括内检测板1、外检测板2和安装底座3,所述内检测板1的数量为2块,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2块所述内检测板1两端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外检测板2,所述外检测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所述内检测板1与设置在其外侧的外检测板2之间具有间隙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检测板1和所述外检测板2与所述安装底座3的固定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焊接、铆接、粘接或卡接等,为了便于维修和更换,本实施例优选地,将所述内检测板1和所述外检测板2均通过螺栓5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上。所述内检测板1为较长的平板,其长度比待检测车架横梁的长度略长为宜,所述外检测板2的长度可与内检测板相同,也可采用短板,为了节省材料并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外检测板2采用短板,其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2块所述内检测板1两端的外侧,所述外检测板2与所述内检测板1之间的间隙的大小等于公差值与待检测车架横梁厚度的总和。优选地,在进行检测时,为了便于将待检测车架横梁安装到2块所述内检测板1上,在所述内检测板1顶面上靠近所述外检测板2的边设有第一圆角6;在所述外检测板2顶面上靠近所述内检测板1的边设有第二圆角7。所述第一圆角6和所述第二圆角7能够起到引导待检测车架横梁的两条侧边顺利插入所述间隙4的作用。本技术的使用方法:结合图3-图6,通过螺栓5将内检测板1和外检测板2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3的顶部,各块外检测板2与内检测板1之间的间隙4为公差值与待检测车架横梁料厚的总和,若公差值为Xmm,则间隙4的大小为(Xmm+料厚),外检测板2与内检测板1相对的面用于检测待检测车架横梁的外型面,保证横梁安装时与纵梁不干涉,内检测板1与外检测板2相对的面用于检测待检测车架横梁的内侧+Xmm型面,设定车架横梁安装时与纵梁可有Xmm间隙,若超过设定值,即认为间隙过大,铆接后内应力过大。检测时将冲压件直接放置于检具内,若放置到位即满足设定公差要求,如果不满足即为冲压件不合格。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横梁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检测板(1)、外检测板(2)和安装底座(3),所述内检测板(1)的数量为2块,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2块所述内检测板(1)两端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外检测板(2),所述外检测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所述内检测板(1)与设置在其外侧的所述外检测板(2)之间具有间隙(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横梁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检测板(1)、外检测板(2)和安装底座(3),所述内检测板(1)的数量为2块,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2块所述内检测板(1)两端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外检测板(2),所述外检测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3)的顶部;所述内检测板(1)与设置在其外侧的所述外检测板(2)之间具有间隙(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横梁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检测板(1)和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迎强,张国兵,邓岷生,刘程,黄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