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泉专利>正文

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777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它利用四氯化钛或硫酸钛经稀释后,以氨水调整至pH=7.0~9.0之间产生氢氧化钛,经水洗过滤后,加入氧化剂/酸(包括无机酸及有机酸)/改质剂及界面活性剂,配合操作条件,所形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级粉粒溶胶水溶液,其产品藉由加工应用于被处理物表面,经烘烤或阴干后在被处理物表面形成吸附良好的薄膜,具有光触媒或自净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可因操作条件及浓度呈现无色至(金)黄色溶胶液体,二氧化钛含量为0.5~10%,二氧化钛纳米粉粒粒径依操作条件而变,粒径分布为2~500nm,粒径为2~20nm的二氧化钛纳米粉粒具光触媒作用力,粒径为20~500nm的二氧化钛纳米粉粒具有自净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属于一种吸附力强/容易形成稳定薄膜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粉粒溶液的合成方法,更直接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处理程序,合成高吸附力/容易形成稳定薄膜纳米级(Nano-meter scale)的二氧化钛溶胶水溶液,其颗粒分布在2~500nm范围,其中二氧化钛含量为0.5~10%。
技术介绍
从公元1970年代开始,我们可以在学术文献上看到大量有关以二氧化钛制造半导体的研究,其内容大部分是以现有化学药品(特别是二氧化钛粒子)为其材料,探讨其光化学反应及半导体反应的研究,其中可以明显确认结晶结构型态及颗粒大小,会明显影响其反应的进行及效率;根据文献,以锐钛矿或锐钛矿/金红石结构,颗粒在30nm以下的为佳,但是在所有论文中,几乎没有谈到二氧化钛的合成方法及其产品的规格特性,公元1990年起,二氧化钛光触媒在环境清洁的应用大受重视,并在1997年进入实用阶段,但其多数集中在应用技术的开发,甚少有关合成方法的研究,但事实上,合成方法对于光触媒的处理效果,确实影响很大。根据文献,二氧化钛光触媒的合成方法,多以化学合成法作成微粒子状二氧化钛为主,虽然有很多二氧化钛的制造是以研磨粉碎法制作(最常见的是以Degussa公司生产的P-25以研磨粉碎法制作),但此方法所制造的二氧化钛粒子其颗粒大小不均(10~500nm均有)且结晶型态不合,只可当作涂料/化妆品/修正液等之用,无法有效发挥光触媒或表面自净的功效,虽然有些研磨过程略有修正,如导入超音波震荡的超音波研磨法或加入酸液的化学研磨法等,可以改善颗粒大小及均匀性,但其作用有限,对于结晶结构的型态则没明显作用,故其成效有限,而其成品的应用范围不变。至于化学合成法部分,又以液态合成为主,虽然有文献提到以气态化学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生成二氧化钛光触媒皮膜,其生成物安定、纯度高且光触媒效果明显,但制作成本昂贵且只适用特定产品,故无-->法应用于大量生产。液态合成法中又分有机溶剂法及水溶液法二种,而以水溶液法为优先,其中,有机溶剂法就是以钛的烷氧化物〔Ti-oxyalkyl:Ti(OR)4〕在不同的溶剂中,经不同的加热条件形成二氧化钛(粉末或皮膜)的做法,此部份包括日本特开平4-83537号公报,将烷氧化钛在乙二醇中加热,特开平7-10037号公报,烷氧化钛在醇胺类中加热等,可得到二氧化钛,但由于烷氧化钛的价格昂贵,而操作又须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故一般只用于生产工业化学用的触媒,才使用此方法,至于民生用品成本考量,无法使用此合成方法。以水溶液合成方法,多以日本专利或日本发表的现有技术作法为主,包括特开平7-171408号公报,在四氯化钛溶液中加入胶粘剂后加热;或特开平6-293519号公报记载,直接将四氯化钛水溶液在PH≤3的条件中加热形成二氧化钛的溶胶,这种做法的最大缺点为形成的溶胶液中含大量氯离子,导致溶胶的安定性不良,易于分解沉淀,特开平9-71418号公报则在钛的氢氧化物水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在PH=6-8的条件下低温反应,或特开昭62-252319号公报在钛的氢氧化物中加入双氧水在PH=2-6的条件下长时间低温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钛溶胶,其颗粒虽已达纳米级(10nm范围),但由于结晶以非晶态为主,虽可做表面处理之用,但光触媒的作用不佳,特开平7-28614号公报中以过氧化钛酸加热及特许285993号公报中将氢氧化钛水溶液在低温下加入双氧水,再升高温度反应,所形成的二氧化钛溶胶,虽具光触媒作用,但由于受限于双氧水特性,其浓度只限在2%以下,造成使用上困扰。中国台湾第135895号专利,专利内容为在四氯化钛水溶液中加入有机酸后在70℃以上加热反应形成锐钛矿,其生成物无论结晶型态及颗粒分布皆合乎光触媒的要求,但溶液中的氯含量很高(10克/升以上),成品安定性为主要瓶颈所在,专利号码349981号,其专利揭诸的是将四氯化钛以氨水在PH=2-6中反应,将沉淀物(氢氧化钛或正钛酸)过滤、清洗,在低温(5~8℃)下加入双氧水,长时间低温搅拌,所得为非晶态二氧化钛,和本案无关。专利号:393342是将硫酸钛加热形成二氧化钛,再以单质酸(如硝酸等)加入,以洗去残留的硫酸根并将二氧化钛部份溶解以降低其粒径,此做法亦和本案完全无关,专利号:443992则是提供形成二氧化钛皮膜的方法,而非形成溶胶的方法。另一溶液合成方法,乃是运用一系列的工艺设定,合成纳米级具光触媒功能的二氧化钛溶胶的流程,其内容包括稀释、中和、洗净、转化及熟化等五大-->程序(其中前三步骤为现有技术作法),使得纳米级光触媒功能的二氧化钛溶胶生产成为安定/可量产化的成熟化工程序,但也仅止于二氧化钛溶胶的形成,并未针对后工艺或被处理对象的特性提出因应的道或改质。综合上述专利内容,更可以发现,所有合成专利均锁定在二氧化钛溶胶的形成,并未包括后工艺、或对被处理对象的特性作必要的调整,导致二氧化钛溶胶在使用上面临吸附不良及长期安定性不佳的质疑,使得其应用性大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是引用现有技术工艺,将钛的化合物在适当的酸液中经溶解稀释(稀释程序)、pH调整(中和程序)及洗净(洗净程序),得到氢氧化钛或正钛酸的洗净固体沉淀(以上三步骤为现有技术作法)后,利用一系列的工艺设定,合成具有自净(Self-cleaning:不易沾污、容易清洗)或光触媒(Photo-catalyst)作用,而吸附力强/容易形成稳定薄膜的二氧化钛溶胶流程。内容包括:程序一:将洗净的正钛酸在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选定的氧化剂或适当的酸(包括无机酸及有机酸),并同时加入改质剂及界面活性剂(依需要时加入),在下面将要描述的特定条件下进行转化(转化程序);程序二:将上述液体在设定温度、时间条件下持续反应,并依产品类别以如下面所述的不同条件进行熟化,以产生具光触媒功能的二氧化钛溶胶,或具自净能力的表面抗污/自净处理剂(熟化程序);程序三:上述反应后的液体调整、过滤后装瓶,即成成品。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针对一般二氧化钛溶胶水溶液,其成品吸附/成膜性不佳的现象加以改善,所发展出来利用一系列工艺设定,合成纳米级具光触媒功能或表面自净的二氧化钛溶胶流程,包括转化及熟化等两大重点;转化工艺是将洗净的氢氧化钛1(或称正钛酸)滤饼10置入去离子水中11,搅拌分散均匀后,依需要加入氧化剂2或无机酸21,并同时加入改质剂3及必要-->的界面活性剂4,本专利技术中可使用的氧化剂2包括过氯酸、过碘酸、高锰酸钾、高锰酸钠及硝酸等,其添加浓度自1克/升至200克/升,所使用的无机酸21则包括碘化氢、溴化氢、盐酸、过氯酸、硫酸、硝酸、磷酸、过碘酸等,其添加量为1毫升/升~120毫升/升,所使用的有机酸则包括草酸、柠檬酸、苦味酸、甲酸、醋酸、苯甲酸、水杨酸等及其衍生的铵盐化合物,其添加浓度自0.1克/升至150克/升,所使用的改质剂3依处理对象不同,包括硅酸(Silicate)、多元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包括:将钛的化合物在适当的酸液中经溶解稀释、pH调整及洗净,得到氢氧化钛或正钛酸的洗净固体沉淀后,经下述工艺,合成纳米级具光触媒功能或自净功能的结晶型二氧化钛溶胶的方法,内容包括:(i)转化 程序:将洗净的正钛酸在纯水(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选定的氧化剂或无机酸,并同时加入改质剂,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转化;(ii)熟化程序:将经过转化的溶液依设定的温度、时间进行熟化;熟化完成的溶胶,经过pH调整/过滤/分装 即为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吸附性二氧化钛纳米粉粒溶液合成方法,包括:将钛的化合物在适当的酸液中经溶解稀释、pH调整及洗净,得到氢氧化钛或正钛酸的洗净固体沉淀后,经下述工艺,合成纳米级具光触媒功能或自净功能的结晶型二氧化钛溶胶的方法,内容包括:(i)转化程序:将洗净的正钛酸在纯水(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选定的氧化剂或无机酸,并同时加入改质剂,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转化;(ii)熟化程序:将经过转化的溶液依设定的温度、时间进行熟化;熟化完成的溶胶,经过pH调整/过滤/分装即为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钛的化合物为洗净的氢氧化钛或正钛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洗净过滤后的滤饼加入定量的纯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选定的氧化剂或无机酸及改质剂/界面活性剂以进行转化程序。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转化所使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氯酸、过碘酸、高锰酸钠、高锰酸钾、硝酸,其中氧化剂的添加量为1~200克/升。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转化所使用的无机酸为过氯酸、过碘酸、硝酸、磷酸、盐酸、硫酸、溴化氢、碘化氢,其中转化所使用的无机酸添加量为1~120毫升/升。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转化所使用的有机酸为草酸、柠檬酸、苦味酸、甲酸、醋酸、苯甲酸、水杨酸等及其衍生的铵盐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泉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