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属于排气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顶轮和用于固定排气管的固定夹,工作台上铰接设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端安装有下压座,下压座上安装了压块,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一转动块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另一端安装有下拉座,下拉座上设有电磁铁,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压块和电磁铁上相对的一侧为内凹的弧形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泵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排气管在弯折过程中因仅受一侧力,而造成排气管弯折时变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气管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安装于汽车的尾部,用于将汽车运动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排出。通常为了安装、环保以及车辆美观等的需要,会将排气管弯折一定角度。例如,轿车及轻型家用汽车排气管道的角度方向一般是向后平行于地面的,而大功率运输车以及农用车辆排气管道的角度是折向地面的。在排气管的加工过程中,往往是将排气管加工呈直的管道之后,再使用弯管机等设备对排气管进行折弯。弯管机弯折管道时,先将管道防止于工作台上,需要弯折处对准弯管机的工作位置,然后将管道的一端固定,从管道的一端用力,拉动管道使之弯曲。对弯管机弯管的过程分析可知,使用弯管机弯管会存在以下缺陷:管道弯折处变扁严重(椭圆形)、管道弯折处外侧管壁减薄量过大、管道弯折处外侧弯裂、管道弯折处内侧起皱及弯曲回弹等。随着弯管半径的不同,上述四种缺陷产生的方式及部位有所不同,而且不一定同时发生。弯管缺陷的存在对弯制管件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管壁厚度变薄,必然降低管件承受内压的能力,影响其使用性能;弯曲管材断面形状的畸变(即管道弯折处变扁),一方面可能引起横断面积减小,从而增大流体流动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影响管件在结构中的功能效果;管材内壁起皱不但会削弱管子强度,而且容易造成流动介质速度不均,产生涡流和弯曲部位积聚污垢,影响弯制管件的正常使用;回弹现象必然使管材的弯曲角度大于预定角度,从而降低弯曲工艺精度。为满足排气管的加工需求,工作人员还需对折弯的管件进行校对,在校对过程中,由于是人工操作,容易导致管件直接折断,或是使管件的折弯处出现明显的凹陷或是裂缝,进而导致排气管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以解决对排气管进行弯折加工时,容易使排气管弯折处变扁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顶轮和用于固定排气管的固定夹,工作台上铰接设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端安装有下压座,所述下压座上安装了压块,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一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另一端安装有下拉座,所述下拉座上设有电磁铁,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压块和电磁铁上相对的一侧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泵连通。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需要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时,排气管的放置于压块和电磁铁之间,将需要弯折处对准顶轮,使用固定夹将排气管固定。然后打开电磁铁,使得电磁铁的弧形凹面与排气管吸合。最后使用液压泵同时对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同时作用,使得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推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对第二转动块作用;从而使得下压块对排气管的一侧产生压力,与此同时电磁铁对排气管的另一侧产生拉力,对排气管的管壁两侧同时使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排气管在弯折后,可保持一段时间,使排气管定型后,控制液压泵使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撤除对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的作用力,有效防止排气管弯折后反弹。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同时转动,使得压块和电磁铁对排气管同时施以作用力;压块对排气管管体的一侧施以压力,电磁铁在压块相对侧的排气管管体施以拉力。使得在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时,对排气管的管壁均施力使其弯折,有效防止了排气管在弯折过程中因仅受一侧力,而造成排气管弯折时变扁。使用液压泵控制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简单的实现了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的同时在同样大小的作用力下转动,方便快捷的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整个过程也无需人为操作省时省力。压块和电磁铁上相对的一侧为内凹的弧形面,压块和电磁铁上相对的一侧在对排气管进行弯折的过程中将会与排气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内凹的弧形面可与排气管相贴合,防止排气管在弯折过程中起皱。使用下压座和下拉座配合作用,可使得在排气管弯折过程中可较长时间的保持对排气管的弯折度,使排气歧管的弯折定型防止排气管弯折好之后回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排气管在弯折过程中因仅受一侧力,而造成排气管弯折时变扁。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涨紧弹簧,所述涨紧弹簧一端与固定夹连接。在使用本装置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时,固定排气管前先将涨紧弹簧穿入排气管的内部,再使用本装置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涨紧弹簧会将排气管的内部涨紧,在对排气管弯折时,进一步的防止了排气管在弯折过程中变扁。方案三: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压块的弧形面内设有多个滚压单元,所述滚压单元包括滚轮、滚轴和位于压块的圆弧表面上的盲槽;所述盲槽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滚轮通过滚轴安装于盲槽内。在对排气管进行弯折时,压块的弧形面将会贴着排气管的管壁,使用滚压单元与排气管的管壁贴合,滚压单元的滚轮可对排气管管壁进行推动挤压,有效防止了排气管弯折过程中,排气管的管壁厚度因弯折变得不均匀。方案四:作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滚压单元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贴合于盲槽的底部,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滚轴直径。由于通孔直径大于滚轴的直径,对滚轮进行挤压时,滚轮将会伸入盲槽内,盲槽底部的橡胶垫在滚轮不受挤压力的时候,会将滚轮弹出。滚轮可向盲槽内回缩,使得压块的的弧形面可贴合不同直径的排气管,从而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排气管。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任一项的优选,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转轴,所述顶轮安装于转轴上。顶轮是用于在弯折排气管时将弯折处抵住,通过转轴使顶轮转动,可防止位于顶轮弯折处的管壁畸形,顶轮滚动会对此处的管壁有一个延展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压块的结构剖面图;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0、顶轮20、转轴21、固定夹30、涨紧弹簧31第一转动块40、第一液压缸41、下压座42、压块43、第二转动块50、第二液压缸51、下拉座52、电磁铁53、排气管60、滚压单元70、滚轮71、滚轴72、盲槽73、通孔74、橡胶垫75。如图1所示,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上焊接了垂直于工作台10的转轴21,转轴21外转动套置了顶轮20,工作台10上位于顶轮20的左上方安装了用于固定排气管60的固定夹30。固定夹30处固定了涨紧弹簧31,在使用本装置时,可将涨紧弹簧31插入排气管60内,涨紧弹簧31可对排气管60的内壁支撑,防止对排气管60弯折时排气管60变扁。工作台10上铰接安装了第一转动块40和第二转动块50,第一转动块40位于固定夹30的右上方,第二转动块50位于固定夹30的右下方。工作台10上位于第一转动块40的左端处安装有第一液压缸41,第一液压缸41的活塞柱与第一转动块40的上端通过圆柱销铰接;第一转动块40的下端焊接了下压座42,下压座42上安装了压块43。工作台10上位于第二转动块50的右端处安装有第二液压缸51,第二液压缸51的活塞柱与第二转动块50的下端通过圆柱销铰接;第二转动块50的上端焊接了下拉座52,下拉座52上安装了电磁铁53。压块4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顶轮和用于固定排气管的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上铰接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端安装有下压座,所述下压座上安装了压块,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一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另一端安装有下拉座,所述下拉座上设有电磁铁,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压块和电磁铁上相对的一侧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泵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气管弯折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顶轮和用于固定排气管的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上铰接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端安装有下压座,所述下压座上安装了压块,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一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另一端安装有下拉座,所述下拉座上设有电磁铁,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柱与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压块和电磁铁上相对的一侧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泵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弯折加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泽田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