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其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57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4 17:32
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多个电极图案、导电测试部及电极引线。多个电极图案间隔排列且设于可视区上,每一电极图案呈网格状,每一电极图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导电测试部也呈网格状。当检测每一电极图案是否导通时,可将检测探针的一端搭接到位于电极图案的第一端的导电测试部上,将检测探针的另一端搭接到位于电极图案的第二端的电极引线上。因为导电测试部的网格密度大于电极图案的网格密度,所以将检测探针搭接于导电测试部上时,降低了检测探针直接搭接到网格中心的空白区域的几率,无需额外借助放大镜来寻找检测点,因此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及提高了检测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供一种应用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导电膜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可接受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光电行业异军突起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触摸屏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透光率的膜材。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触控面板,以及平板显示、光伏器件和电磁屏蔽等领域中,目前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现有的透明导电膜是以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形成于绝缘基材上,透明导电膜再通过胶粘层贴附在透明玻璃面板上,从而形成触摸屏。但铟的价格高昂且属于稀缺资源,导致ITO成本高昂,并且绝缘基材上整面镀ITO再图形化蚀刻的工艺流程会浪费大量的ITO,其无疑将大大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因此,目前新兴的金属网格型透明导电膜是被看好的ITO透明导电膜的未来替代材料。在检测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区的金属网格是否导通时,肉眼无法保证检测探针刚好搭接于金属网格的网格线上,因此需要借助放大镜来寻找待检测金属网格的检测点,而这样无疑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及降低检测效率,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触摸屏及其导电膜。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包括可视区及围绕所述可视区设置的非可视区;多个电极图案,多个电极图案间隔排列且设于所述可视区上,每一电极图案呈网格状,每一电极图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导电测试部,位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第一端,所述导电测试部呈网格状,且所述导电测试部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密度,所述导电测试部的网格线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线相连接;及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电极图案电连接,所述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图案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及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相互绝缘,每一第一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第二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间隔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图案构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数量为一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压印胶层,所述压印胶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图案构成第一导电层,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构成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基材的同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一表面;或者所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形成有压印胶层,所述压印胶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导电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
第一导电层相互绝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压印胶层,所述压印胶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导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压印胶层,所述压印胶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均设置有绝缘区域,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绝缘区域被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全包围或者部分包围,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绝缘区域被所述第二电极图案全包围或者部分包围,所述绝缘区域设置有呈网格状的导电网格,所述绝缘区域的网格线的节点处断裂,以保证所述绝缘区域的网格线相互绝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图案及每一第二电极图案上的绝缘区域的数量各为一个,且该绝缘区域被所述第一电极图案或者第二电极图案全包围;或者每一第一电极图案及每一第二电极图案上的绝缘区域为多个,且每一绝缘区域的面积相等,多个所述绝缘区域间隔排列,且绝缘区域被所述第一电极图案或者第二电极图案全包围;或者每一第一电极图案及每一第二电极图案上的绝缘区域为多个,且绝缘区域的面积沿靠近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绝缘区域被第一电极图案或者第二电极图案部分包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为实心引线;或者所述电极引线呈网格状,且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密度。一种触摸屏,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膜;及盖板,设置于所述导电膜上。上述导电膜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当检测每一电极图案是否导通时,可将检测探针的一端搭接到位于电极图案的第一端的导电测试部上,将检测探针的另一端搭接到位于电极图案的第二端的电极引线上。因为导电测试部的网格密度大于电极图案的网格密度,所以将检测探针搭接于导电测试部上时,降低了检测探针直接搭接到网格中心的空白区域的几率,无需额外借助放大镜来寻找检测点,因此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及提高了检测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上述触摸屏因为应用了上述导电膜,因此也具有无需额外借助放大镜来寻找检测点,因此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及提高了检测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电膜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中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6为再一实施方式中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7为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电膜的俯视图;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中导电膜的俯视图;图9为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图10为另一实施方式中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图11为第四实施方式中导电膜的俯视图;图12为第五实施方式中导电膜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摸屏及其导电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包括可视区及围绕所述可视区设置的非可视区;多个电极图案,多个电极图案间隔排列且设于所述可视区上,每一电极图案呈网格状,每一电极图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导电测试部,位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第一端,所述导电测试部呈网格状,且所述导电测试部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密度,所述导电测试部的网格线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线相连接;及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电极图案电连接,所述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包括可视区及围绕所述可视区设置的非可视区;多个电极图案,多个电极图案间隔排列且设于所述可视区上,每一电极图案呈网格状,每一电极图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及第二端;导电测试部,位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第一端,所述导电测试部呈网格状,且所述导电测试部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密度,所述导电测试部的网格线与所述电极图案的网格线相连接;及电极引线,位于所述电极图案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电极图案电连接,所述电极引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图案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及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所述第一电极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相互绝缘,每一第一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第二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间隔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图案构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数量为一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压印胶层,所述压印胶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电极图案构成第一导电层,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构成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基材的同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一
\t表面;或者所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形成有压印胶层,所述压印胶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网格线形成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