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5731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0:56
一种快拆装置,包含有一心轴、一把手底座及一把手,心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的端面具有一内螺孔,第二端的外周面具有一外螺纹,且第二端的端面具有一呈非圆形的拆卸孔,把手底座的两相对侧面具有一螺杆部与一外环齿部,把手底座借由螺杆部设于心轴的第一端的内螺孔,把手可转动地设于把手底座且具有一内环齿部,把手借由内环齿部卡接于把手底座的外环齿部。借此,当转动把手时可以完成迫紧组装,假如要进行拆卸时,使用一配合拆卸孔形状的手工具来转动心轴,直到让心轴的外螺纹解除固定效果即完成拆卸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自行车用的快拆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使用多种不同手工具进行拆卸的快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自行车多被设定为代步或运输工具,所以自行车的设计大多着重在耐用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自行车的设计开始偏向于让骑乘者可以自行完成零组件的安装及拆卸,以便于能够随身携带自行车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当到达定点之后再将自行车组装起来进行骑乘。因此,通过快拆装置的设计,让自行车产生更多元的使用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拆装置,其操作方便且容易拆卸及组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快拆装置包含有一心轴、一把手底座及一把手。该心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端面具有一内螺孔,该第二端的外周面具有一外螺纹,且该第二端的端面具有一拆卸孔,该拆卸孔的形状为非圆形;该把手底座的一侧面具有一螺杆部,该螺杆部设于该心轴的第一端的内螺孔,该把手底座的另一相对侧面具有一外环齿部;该把手可转动地设于该把手底座且具有一内环齿部,该内环齿部可分离地啮接于该把手底座的外环齿部。借此,当转动该把手时可以通过该把手底座带动该心轴一起转动而完成迫紧组装,假如要进行拆卸时,使用一手工具卡合于该心轴的拆卸孔内,接着再施力转动该心轴,直到让该心轴的外螺纹解除固定效果即完成拆卸作业。在本技术中,该心轴的拆卸孔的形状可以配合多种不同的手工具使用,例如多边形、多角星形、一字形、十字形或Y字形。在本技术中,该把手底座具有一邻接该外环齿部的空转环部,该把手具有一把手本体、一压钮及一弹性件,该把手本体具有一套筒部且借由该套筒部可转动地套设于该把手底座,该压钮具有一内环齿部且该压钮能沿着该心轴的轴向移动地设于该把手底座与该把手本体的套筒部之间,使得该压钮能在一啮合位置与一空转位置之间相对该把手底座与该把手本体移动,该弹性件设于该把手底座与该压钮之间,用以将该压钮保持在该啮合位置。借此,当该压钮位于该啮合位置时,该压钮的内环齿卡接于该把手底座的外环齿部,使得该压钮能带动该把手底座同步转动,当该压钮位于该空转位置时,该压钮的内环齿部对应于该把手底座的空转环部,使得该压钮会相对于该把手底座自由空转。有关本技术所提供的快拆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快拆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快拆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快拆装置的剖视图,主要显示把手在按压前的状态。图4为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快拆装置的剖视图,主要显示把手在按压后的状态。图5A至5H为本技术第2~9实施例的快拆装置的局部立体图。【附图说明】10快拆装置 20心轴21第一端 22第二端23内螺孔 24外螺纹25拆卸孔 30把手底座31螺杆部 32外环齿部33空转环部 34外扣环槽40把手 50把手本体51套筒部 52扳动部53内卡合部 54内扣环槽55C形扣环 60压钮61大径管部 62内环齿部63外卡合部 P1啮合位置P2空转位置 64小径管部70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先参阅图1至3,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快拆装置10包含有一心轴20、一把手底座30,以及一把手40。心轴20具有一第一端21与一第二端22,第一端21的端面具有一内螺孔23(如图3所示),第二端22的外周面具有一外螺纹24,而且,第二端22的端面具有一拆卸孔25,拆卸孔25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六边形。把手底座30朝心轴20的一侧面具有一螺杆部31,把手底座30借由螺杆部31固定于心轴20的第一端21的内螺孔23,使得把手底座30朝心轴20的一侧面抵靠于心轴20的第一端21的端面,把手底座30背对于心轴20的一侧面具有一外环齿部32、一邻接外环齿部32的空转环部33及一邻接空转环部33的外扣环槽34。把手40具有一把手本体50、一压钮60及一弹性件70。把手本体50具有一套筒部51与一连接套筒部51的扳动部52,套筒部51的内周面具有一内卡合部53与一邻接于内卡合部53的内扣环槽54,把手本体50借由套筒部51套设于把手底座30且借由一C形扣环55与把手底座30组装在一起,C形扣环55设于把手底座30的外扣环槽34与把手本体50的套筒部51的内扣环槽54之间,使得把手本体50能相对把手底座30转动;压钮60具有一大径管部61,大径管部61容设于把手本体50的套筒部51内,而且,大径管部61的内周面具有一内环齿部62,大径管部61的外周面具有一外卡合部63,压钮60借由大径管部61的外卡合部63卡接于把手本体50的套筒部51的内卡合部53,使得压钮60在一方面能被把手本体50所驱动而跟着把手本体50一起转动,另一方面能沿着心轴20的轴向在一啮合位置P1与一空转位置P2之间相对把手底座30与把手本体50位移,当压钮60位于如图3所示的啮合位置P1时,压钮60的内环齿部62卡接于把手底座30的外环齿部32,当压钮60位于如图4所示的空转位置P2时,压钮60的内环齿部62对应于把手底座30的空转环部33,此外,压钮60更具有一小径管部64,小径管部64连接于大径管部61的一端且位于把手本体50的套筒部51外,用以供骑乘者按压,使压钮60在受到外力时能从如图3所示的啮合位置P1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空转位置P2;弹性件70设于压钮60内,弹性件70的一端抵接于把手底座30的外环齿部32的外端面,弹性件70的另一端抵接于压钮60的小径管部64的内端面,用以提供弹力将压钮60保持在如图3所示的啮合位置P1。在实际使用时,将心轴20穿设于车轮的轴孔内且让心轴20的第二端22的外螺纹24锁设于外接式螺帽或前(后)叉的内藏式螺孔,这时候的压钮60会借由弹性件70的推顶力量而保持在如图3所示的啮合位置P1,所以骑乘者只需要通过把手本体50的扳动部52来转动把手本体50,把手本体50即可通过压钮60及把手底座30带动心轴20一起转动并将本技术的快拆装置10迫紧于前(后)叉。在组装完毕之后,骑乘者需要进一步确认把手本体50的扳动部52的所在位置,以避免把手本体50的扳动部52与外界异物产生碰撞或勾卡而导致本技术的快拆装置与车轮之间发生松脱的意外,如果发现把手本体50的扳动部52的位置并不理想,骑乘者可以对压钮60的小径管部64施以按压力量,使压钮60从如图3所示的啮合位置P1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空转位置P2,接着骑乘者即可任意拨动把手本体50的扳动部52,使把手本体50自由空转来调整扳动部52的位置,直到将调整到适当位置之后再释放对压钮60的力量,此时的压钮60会再通过弹性件70的力量而回复到如图3所示的啮合位置P1。另一方面,假如把手本体50的内卡合部53与压钮60的外卡合部63之间或是把手底座30的外环齿部32与压钮60的内环齿部62之间出现结构崩坏,导致骑乘者在操作把手40时无法通过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心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端面具有一内螺孔,该第二端的外周面具有一外螺纹,且该第二端的端面具有一拆卸孔,该拆卸孔的形状为非圆形;一把手底座,该把手底座的一侧面具有一螺杆部,该螺杆部设于该心轴的第一端的内螺孔,该把手底座的另一相对侧面具有一外环齿部;以及一把手,可转动地设于该把手底座,该把手具有一内环齿部,该内环齿部可分离地啮接于该把手底座的外环齿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1 TW 1042204621.一种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心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端面具有一内螺孔,该第二端的外周面具有一外螺纹,且该第二端的端面具有一拆卸孔,该拆卸孔的形状为非圆形;一把手底座,该把手底座的一侧面具有一螺杆部,该螺杆部设于该心轴的第一端的内螺孔,该把手底座的另一相对侧面具有一外环齿部;以及一把手,可转动地设于该把手底座,该把手具有一内环齿部,该内环齿部可分离地啮接于该把手底座的外环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心轴的拆卸孔的形状为多边形、多角星形、一字形、十字形或Y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把手底座具有一邻接该外环齿部的空转环部,该把手具有一把手本体、一压钮及一弹性件,该把手本体具有一套筒部且借由该套筒部可转动地套设于该把手底座,该压钮具有一内环齿部且该压钮能沿着该心轴的轴向移动地设于该把手底座与该把手本体的套筒部之间,使得该压钮能于一啮合位置与一空转位置之间相对该把手底座与该把手本体移动,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杰黄俊维刘樁桂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