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2645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含一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放端的罐本体、一设于罐本体开放端且具有一连通外界大气的排气管部的盖体、一设于罐本体内的吸附本体,以及一透气单元。罐本体封闭端具有一油气输入管部及一油气脱离管部,封闭端内表面具有一与油气输入管部相连通并伸入于吸附本体中的内延伸管。透气单元包括一设于上层区的第一透气体、一设于下层区的第二透气体,以及一设于内延伸管内的第三透气体。借此油气可确实由油气输入管部导入,且经第三透气体及吸附本体以进行吸附过滤,不会提早泄漏到外界大气,造成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机车燃油箱内的燃油进入引擎燃烧前,燃油会受温度影响而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呈气态蒸发,也就是所谓的油气。倘若油气直接散逸于外界大气中,不但会污染空气,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为了能符合政府环保法令的规定,目前大多数的机车都会在燃油箱与空气滤清器间装设一活性碳罐来吸附从燃油箱内蒸发的油气,以防止油气散逸于外界大气中,同时当引擎运转时,活性碳罐所吸附的油气又可以再被回收至引擎内燃烧,以提升燃油的利用率。如图2所示,即为一种现有的活性碳罐11,活性碳罐11一端开设有一油气进气口111,以及一油气脱离吸附口112,另一端则开设有一排放口113,活性碳罐11内部设置有一活性碳层114,以及二分别位于活性碳层114顶端与底端处的泡棉层115。再参阅图1,活性碳罐11的油气进气口111是借由一管路12而与机车的一油箱13连通,而其油气脱离吸附口112则借由另一管路14连接至一油气控制阀15的一流入口151,该油气控制阀15的一流出口152则连接一化油器17,该油气控制阀15另一端通过一负压管18连接至一空气滤清器16与该化油器17间。借此当油箱13内的燃油所产生的油气经管路12而自油气进气口111进入活性碳罐11内。当机车引擎在发动状态下,进气歧管19会有负压现象,而负压管18也会因与进气歧管19连通而有负压现象,此负压现象将对油气控制阀15内产生一股吸力,而使流入口151与流出口152相通,活性碳罐1内的油气将可由油气脱离吸附口112流出经管路14及流入口151进入油气控制阀15内,然后再分别由负压管18流至空气滤清器16与化油器17间的管路中,供空气滤清器16利用,以及经由流出口152流向化油器17以供利用形成混合气,再输送至引擎中作为燃烧所需的燃料,达成油气的回收再利用。当机车引擎在未发动状态下,因进气歧管19无负压产生,负压管18无法对油气控制阀15产生吸力,因此流入口151与流出口152为不连通状态,如此在活性碳罐11内的油气无法借油气控制阀15流出,而是经过活性碳罐11的活性碳层114及泡棉层115吸附油气,空气则从活性碳罐11下端的排放口113排到大气中。然而因上述活性碳罐11的油气进气口111与油气脱离吸附口112采相邻设置,活性碳罐11内部并无区隔设计,以致当机车引擎在未发动状态下,油气由油气进气口111输入活性碳罐11内部尚未完全通过位于上层的泡棉层115并进入活性碳层114,部分油气便会提早经由油气脱离吸附口112进入管路14中,进而造成空气滤清器16中充满油气,导致机车引擎不好发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佳,不会提早泄漏到外界大气,并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的过滤装置。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的目的。一种过滤装置,其包含:一罐本体,具有一封闭端、一相对于该封闭端的开放端,及一位于该封闭端与该开放端间的容置空间,该封闭端外表面具有一油气输入管部,以及一油气脱离管部,该封闭端内表面具有一内延伸管,该内延伸管与该油气输入管部相连通;一盖体,盖设于该罐本体的该开放端,且该盖体具有一连通外界大气的排气管部;一吸附本体,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使该容置空间进一步区隔出一上层区及一下层区,该上层区位于该油气输入管部与该油气脱离管部邻侧,该下层区则位于该排气管部邻侧,该内延伸管的延伸长度大于该上层区的高度且伸入于该吸附本体中,使得该油气输入管部直接与该吸附本体相通;以及一透气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上层区的第一透气体、一设置于该下层区的第二透气体,以及一设置于该内延伸管内的第三透气体,使得该油气脱离管部经由该第一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该排气管部则与该第二透气体相通,该油气输入管部经由该第三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较佳的,该过滤装置还包含一设置于该罐本体内且位于该排气管部邻侧处的承置架,该承置架具有多个通孔。较佳的,该承置架还具有一中央壁,及一环设于该中央壁周缘的环绕壁,所述通孔设置于该中央壁,该环绕壁与该盖体相连接,且使该中央壁与该盖体间隔一间距,另外,该第二透气体置于该中央壁上。较佳的,该盖体还具有一第一接合部,该承置架还具有一与该第一接合部相接合的第二接合部。较佳的,该第一接合部为凸体,该第二接合部为凹槽。较佳的,该油气输入管部具有一朝向该内延伸管的内侧进气口,及一朝向外界的外侧进气口,该内延伸管的内管径大于该内侧进气口的口径。较佳的,该吸附本体为活性碳。较佳的,该第一透气体、该第二透气体及该第三透气体均为泡棉。较佳的,该第一透气体、该第二透气体及该第三透气体均为不织布。本技术过滤装置借由该罐本体的封闭端内侧的内延伸管延伸长度大于该上层区的高度且伸入于该吸附本体中,且该油气脱离管部经由该第一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该排气管部与该第二透气体相通,以及该油气输入管部经由该第三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等构造设计,当应用于机动车辆时,无论引擎是否发动运转,燃油箱内的燃油所产生的油气均能确实地经由该油气输入管部先经过第三透气体再导入该吸附本体以进行吸附过滤,进而再经该第一透气体过滤后由该油气脱离管部输出或经该第二透气体过滤后由该排气管部输出,不会提早泄漏到外界大气,因此,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此外,油气也不会蓄积于空气滤清器中,因而能使引擎可顺畅发动。附图说明图1为一示意图,说明现有的活性碳罐于机车内部的设置态样;图2为一剖视图,说明图1所示活性碳罐的剖面态样;图3为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过滤装置的一实施例;图4为一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组合态样。【符号说明】【现有】11 活性碳罐 111 油气进气口112 油气脱离吸附口 113 排放口114 活性碳层 115 泡棉层12 管路 13 油箱14 管路 15 油气控制阀151 流入口 152 流出口16 空气滤清器 17 化油器18 负压管 19 进气歧管【本技术】2 罐本体 21 封闭端211 油气输入管部 212 油气脱离管部213 内延伸管 214 内侧进气口215 内侧出气口 22 开放端23 容置空间 231 上层区232 下层区 3 盖体31 排气管部 32 第一接合部4 吸附本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罐本体,具有一封闭端、一相对于该封闭端的开放端,及一位于该封闭端与该开放端间的容置空间,该封闭端外表面具有一油气输入管部,以及一油气脱离管部,该封闭端内表面具有一内延伸管,该内延伸管与该油气输入管部相连通;一盖体,盖设于该罐本体的该开放端,且该盖体具有一连通外界大气的排气管部;一吸附本体,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使该容置空间进一步区隔出一上层区及一下层区,该上层区位于该油气输入管部与该油气脱离管部邻侧,该下层区则位于该排气管部邻侧,该内延伸管的延伸长度大于该上层区的高度且伸入于该吸附本体中,使得该油气输入管部直接与该吸附本体相通;以及一透气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上层区的第一透气体、一设置于该下层区的第二透气体,以及一设置于该内延伸管内的第三透气体,使得该油气脱离管部经由该第一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该排气管部则与该第二透气体相通,该油气输入管部经由该第三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罐本体,具有一封闭端、一相对于该封闭端的开放端,及一位于该封闭端与该开放端间的容置空间,该封闭端外表面具有一油气输入管部,以及一油气脱离管部,该封闭端内表面具有一内延伸管,该内延伸管与该油气输入管部相连通;一盖体,盖设于该罐本体的该开放端,且该盖体具有一连通外界大气的排气管部;一吸附本体,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使该容置空间进一步区隔出一上层区及一下层区,该上层区位于该油气输入管部与该油气脱离管部邻侧,该下层区则位于该排气管部邻侧,该内延伸管的延伸长度大于该上层区的高度且伸入于该吸附本体中,使得该油气输入管部直接与该吸附本体相通;以及一透气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上层区的第一透气体、一设置于该下层区的第二透气体,以及一设置于该内延伸管内的第三透气体,使得该油气脱离管部经由该第一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该排气管部则与该第二透气体相通,该油气输入管部经由该第三透气体与该吸附本体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该罐本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营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