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或机车燃油箱的双向阀。
技术介绍
1、为了避免汽机车燃油箱中的油气直接逸散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汽机车常加装有碳罐构造以对自燃油箱逸散的油气进行净化。
2、而为了在汽机车引擎发动后,将这些自然逸散的油气进行回收,目前已有对于碳罐结构进行改良的专利。
3、具体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597327号,提供一种车辆油气回收的活性过滤碳罐构造,包括一罐本体、一隔板及一活性碳过滤层。该罐本体有一油气进口及一油气回收口相邻,在该罐本体上另有一通大气口;该隔板置入该罐本体中而将该罐本体区隔出一入口区及一过滤区,该油气进口及该油气回收口连通该入口区,该隔板有一透孔对应位在该油气进口及该油气回收口之间;该活性碳过滤层置入该过滤区,该油气进口与该通大气口通过该活性碳过滤层相连通。
4、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597177号则提供一种具有油气控制节流构造的活性过滤碳罐,包括一罐本体及一油气控制节流构造,该罐本体有一油气进口,在该油气进口处有一容置部,该油气控制节流构造设置在该容置部,该油气控制节流构造借由一基座及一操作件隔开一管接部及该容置部。前述专利案的活性过滤碳罐组装在供油系统时,当油箱内挥发的油气的压力足够大而克服一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时,会使该基座位移而接通该管接部及该容置部,使油气可进入该罐本体。
5、除了针对碳罐的结构进行改良,中国专利公告号第cn217463357u号则提供一种燃油箱用双向阀,包括阀壳体和阀芯,阀壳体内具有一密闭的腔体,阀壳体的上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与前述cn217463357u专利案不同的燃油箱双向阀。
2、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油箱双向阀,包含:一壳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有相对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分别连通该容置空间的相对两端;一隔板,结合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隔板将该容置空间分隔出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连通该第一开口,该第二空间连通该第二开口,该隔板上并形成有相邻的一第一阀门及一第二阀门,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经由该第一阀门或该第二阀门彼此连通;一第一弹性件,结合于该隔板,该第一弹性件有一第一挡止部相邻该第一阀门并位于该第二空间,该第一挡止部有一第一贴合面对应该隔板,通过该第一贴合面贴合该隔板或远离该隔板,使该第一挡止部封闭或不封闭该第一阀门;以及一第二弹性件,结合于该隔板,该第二弹性件有一第二挡止部相邻该第二阀门并位于该第一空间,该第二挡止部有一第二贴合面对应该隔板,通过该第二贴合面贴合该隔板或远离该隔板,使该第二挡止部封闭或不封闭该第二阀门;当该燃油箱双向阀外部的一气体的一气体流动方向是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时,该第一挡止部储存一第一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气体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气体流动方向是自该第二开口流入该第二空间时,该第二挡止部储存一第二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二阀门,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该气体而自该第二阀门经由该第一空间流向该第一开口。
3、进一步,该第一开口连通一燃油箱;当该气体流动方向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时,是指该燃油箱蒸发的一油气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后,该油气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储存该第一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并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油气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气体流动方向自该第二开口流入该第二空间时,是指该燃油箱产生一负压力,该负压力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储存该第二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二阀门,并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该燃油箱双向阀外部的一大气而自该第二阀门经由该第一空间流向该第一开口,该大气并进入该燃油箱而使该燃油箱的压力维持一平衡状态。
4、进一步,当该燃油箱蒸发该油气,该油气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且该油气的压力大小不小于一设定值时,该油气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并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油气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燃油箱产生该负压力,且该负压力的大小不小于该设定值时,该负压力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停止封闭该第二阀门,并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该大气而自该第二阀门经由该第一空间流向该第一开口,该大气并进入该燃油箱而使该燃油箱的压力维持该平衡状态。
5、进一步,当该油气的压力或该负压力大小小于该设定值时,或者,该燃油箱的压力维持该平衡状态时,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且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
6、进一步,当该第一挡止部储存该第一弹性位能后,若该油气停止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则该第一挡止部释放该第一弹性位能而重新封闭该第一阀门;当该第二挡止部储存该第二弹性位能后,若该燃油箱停止产生该负压力时,则该第二挡止部释放该第二弹性位能而重新封闭该第二阀门。
7、进一步,该第一弹性件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端连接该第一挡止部,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设有一第一限位部,该第二弹性件有一第二结合部一端连接该第二挡止部,该第二结合部另一端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当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分别结合于该隔板时,该第一挡止部及该第一限位部分别位于该隔板的两侧,该第二挡止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也分别位于该隔板的两侧。
8、进一步,该壳体包含彼此结合的一上盖及一下座,该隔板设置于该上盖及该下座之间。
9、其中,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的材质分别为橡胶。
10、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较佳地可达成以下功效:
11、1.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改变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的封闭与否,进而控制油气与大气的流向,方便后续的排出或再利用,并让燃油箱的压力维持平衡状态。
12、2.平常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皆为封闭状态,在机车倾倒时可以避免漏油。
13、3.使用橡胶材质的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可以降低成本。
14、4.第一开口连通燃油箱,第二开口则可以连通碳罐或大气,方便依照实际需求选择。
15、5.整个燃油箱双向阀,可以借由适当的管线配置,而外挂在机车的任何地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连通一燃油箱;当该气体流动方向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时,是指该燃油箱蒸发的一油气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后,该油气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储存该第一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并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油气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气体流动方向自该第二开口流入该第二空间时,是指该燃油箱产生一负压力,该负压力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储存该第二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二阀门,并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该燃油箱双向阀外部的一大气而自该第二阀门经由该第一空间流向该第一开口,该大气并进入该燃油箱而使该燃油箱的压力维持一平衡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当该燃油箱蒸发该油气,该油气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且该油气的压力大小不小于一设定值时,该油气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并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油气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燃油箱产生该负压力,且该负压力的大小不小于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油气的压力或该负压力大小小于该设定值时,或者,该燃油箱的压力维持该平衡状态时,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且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挡止部储存该第一弹性位能后,若该油气停止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则该第一挡止部释放该第一弹性位能而重新封闭该第一阀门;当该第二挡止部储存该第二弹性位能后,若该燃油箱停止产生该负压力时,则该第二挡止部释放该第二弹性位能而重新封闭该第二阀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件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端连接该第一挡止部,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设有一第一限位部,该第二弹性件有一第二结合部一端连接该第二挡止部,该第二结合部另一端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当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分别结合于该隔板时,该第一挡止部及该第一限位部分别位于该隔板的两侧,该第二挡止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也分别位于该隔板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彼此结合的一上盖及一下座,该隔板设置于该上盖及该下座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的材质分别为橡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连通一燃油箱;当该气体流动方向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时,是指该燃油箱蒸发的一油气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后,该油气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储存该第一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并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油气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气体流动方向自该第二开口流入该第二空间时,是指该燃油箱产生一负压力,该负压力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储存该第二弹性位能而停止封闭该第二阀门,并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该燃油箱双向阀外部的一大气而自该第二阀门经由该第一空间流向该第一开口,该大气并进入该燃油箱而使该燃油箱的压力维持一平衡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箱双向阀,其特征在于:当该燃油箱蒸发该油气,该油气自该第一开口流入该第一空间,且该油气的压力大小不小于一设定值时,该油气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停止封闭该第一阀门,并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封闭该第二阀门,该油气而自该第一阀门经由该第二空间流向该第二开口;当该燃油箱产生该负压力,且该负压力的大小不小于该设定值时,该负压力推动该第二挡止部停止封闭该第二阀门,并推动该第一挡止部封闭该第一阀门,该大气而自该第二阀门经由该第一空间流向该第一开口,该大气并进入该燃油箱而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营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