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死角后视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7824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3 12:03
一种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上的补盲镜组件,所述补盲镜组件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架上并超出车体前端的架体、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第一补盲镜和第二补盲镜,所述第一补盲镜的镜面朝向驾驶室右侧车角设置,所述第二补盲镜的镜面朝向车身的前方下部设置,其通过简单的光学后视镜的配合,消除驾驶员的视野死角。

Dead angle rearview mirror system

A dead rearview mirror system, including blind compensation mirror component is fixed to the right rearview mirror, the mirror assembly includes a blind complement: fixed to the right rear view mirror frame and beyond the frame, the front end of the automobile body is fixed on the frame body first blind compensation mirror and second mirror mirror blind compensation. The first blind compensation toward the mirror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ab car angle setting, the second blind compensation mirror disposed in front of lower body, with simple optical mirrors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车辆中的防死角后视镜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汽车使用量急剧增长的今天,行车安全头等重要,尤其是大型车辆,几乎成了高速公路上的“头号杀手”,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现今的汽车结构存在着设计上的瑕疵:绝大多数车辆采用的为光学后视镜,需要驾驶员直视镜面以获取汽车两侧的空间影像,因此需要将后视镜安装于临近驾驶座的车体两侧,驾驶员只能从后视镜中观察从后视镜至车体后方的实时情况,在后视镜前方的车体部分只能依赖驾驶员的目测以及驾驶经验。更为致命的是,由于车辆存在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大型货车、客车,其车体较高,驾驶员自左侧的驾驶位置直线看过去,车前部右侧以及车体的前部就会存在着两个视野死角,一旦这个区域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驾驶员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车体前部设置一个补盲镜,在右侧车门上方设置一个补盲镜,分别用于补偿车体前端的盲区以及右侧前车轮的盲区,但是,由于两个补盲镜设置在车体的两个面上,分别针对车体的前端和车体的右前车轮,因此,两者均无法采集车体右前端的车角的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其通过对两个补盲镜设置位置的调整,使驾驶员自补盲镜中可以获得完整的车前部右侧以及车体的前部的画面,防止视野死角的产生。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上的补盲镜组件,所述补盲镜组件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架上并超出车体前端的架体、固定于所述架体上第一补盲镜和第二补盲镜,所述第一补盲镜的镜面朝向驾驶室右侧车角设置,所述第二补盲镜的镜面朝向车身的前方下部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补盲镜通过一个架体设置到车体的右前方,并将第一补盲镜直接朝向右侧前车角设置,可以避免这个区域的视觉死角产生,第二补盲镜朝向车身的前方下部设置,用于采集车体前方的画面,相互配合的两个补盲镜可以全面的采集到车体前方及右侧车角至车体右后方的画面,防止死角产生;并且,两个补盲镜的镜面均朝向车体下方倾斜,还可以防止外部降雨时镜面上沾水导致的画面不清晰。优选地,所述第一补盲镜和/或第二补盲镜采用凸面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面镜,又称为广角镜,可以扩大补盲镜反应给驾驶员的视野,从而在不过分增加原本的后视镜组件的整体尺寸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视野范围,防止视野死角的产生。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有分别固定至所述右后视镜架上下两端并朝向车体前方伸出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连接于两杆件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补盲镜和第二补盲镜均固定至所述连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杆件将两个补盲镜朝向车体前方支出一段距离,这样,补盲镜与后视镜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既可以防止后视镜的镜框挡住补盲镜的视角,又不需要将补盲镜与后视镜错开布置增加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补盲镜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折杆,所述折杆包括有固定至连杆上并朝向车体前端延伸的第一杆段以及自所述第一杆段的端部向车体下方延伸的第二杆段,所述补盲镜固定于所述第二杆段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折杆的设置,可以将第一补盲镜的设置点进一步朝向车体前方移动,使得它采集的右侧车角和有车体的画面更加完整。优选地,所述第二补盲镜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支出杆,所述支出杆自所述连杆朝向车体前端中部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出杆的设置,将第二补盲镜靠近车体的前方中部设置,可以使其采集到车体前方的更多画面。优选地,所述右后视镜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补盲镜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杆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出杆斜向车体前方支撑第二补盲镜,第二补盲镜与支出杆之间组成悬臂梁结构,一旦车体发生晃动,则第二补盲镜也会发生颤动,影响视角的清晰度,增加一根第三杆件,则第三杆件、第一杆件、连杆以及支出杆围成一个多边形结构,将第二补盲镜支撑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有效防止其随车体的颤动。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补盲镜和/或第二补盲镜包括有镜壳以及镶嵌至所述镜壳内的镜片,所述镜壳的上边缘朝向镜片外突出形成有一扇形凸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盲镜本身不具有雨刷,一点那沾上雨水,变回导致其失去作用,虽然倾斜设置的镜面可以使雨水下落,但是仍旧会有部分雨水随风刮至镜面上,通过在镜壳上增设一端扇形凸缘,对镜片进行可靠的遮挡,可以降低风将雨滴刮镜片上的概率,保证大车的雨天形式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不需要改变现有车体的后视镜结构;(2)第一补盲镜消除了车体的右侧车角的视野死角,使车体前方至右侧底部均的画面均可以被采集;(3)镜面均朝向底面倾斜设置以及镜壳上的凸缘设置,在不影响补盲功能的前提下,使得镜面具有防止雨水低落至镜片的功能,以使其更加适用于雨水天气。附图说明图1是车体上的视野死角示意图;图2是带有防死角后视镜系统的大车的结构视图;图3是将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安装至右侧门镜上的视图;图4是补盲镜的结构图。图中,1、视野死角;2、车体;20、车头;21、车尾;22、右车门;23、右后视镜;231、右后视镜架;3、架体;31、第一杆件;32、第二杆件;33、连杆;34、折杆;341、第一杆段;342、第二杆段;35、支出杆;36、第三杆件;4、第一补盲镜;5、第二补盲镜;51、镜壳;52、镜片;53、扇形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说明大型车辆的视野死角,通常来说,大车的视野死角是指车体右侧的下方以及车体前方的一块区域,这个区域在车体2右拐时,会产生图1中填充区域的一块右侧视野死角,这个区域时大车与轿车、行人等发生车祸的主因,因为驾驶人员自右后视镜23无法对这两个区域进行观察。实施例一种带有防死角后视镜系统的大型车,如图2中所示,包括有车体2,将其分为车头20以及车尾21以便于后续的描述。由于事业四角是存在于车体2的右侧,因此,将防死角后视镜系统设置在车体的右后视镜23处。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有固定于右后视镜架231上的架体3、第一补盲镜4以及第二补盲镜5,两个补盲镜的镜面分别朝向车体的右前角以及车体前部,用以补偿这两个区域的视角,防止死角的产生,为了增大每个补盲镜的视角,两补盲镜或者其一采用凸面镜设置。架体3包括有分别固定至右后视镜架231上下两端端的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以及连接于两杆件之间的连杆33,其中,连杆33竖直固定于车头20的右侧,自车体2前方看过去,连杆33的位置不超过右后视镜架231,以防止补盲镜系统增加车体2的宽度。第一补盲镜4和第二补盲镜5在在连杆33上上下布置,其中,用于观察车体2右下侧方向的第一补盲镜4与连杆33之间还固定设置有折杆34,其由第一杆段341和第二杆段342固定而成,第一杆段341固定于连杆33上并朝向车体前端延伸,第二杆件342固定于第一杆段341的端部并朝向车体2的下方延伸;第二补盲镜5与连杆33之间还设置有支出杆35,且支出杆35自连杆33起朝向车体2前端中部延伸,在右后视镜架231的上端与第二补盲镜5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杆件36,以对第二补盲镜5进行可靠支撑,防止其随车颤动。两个补盲镜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包括有镜壳51以及嵌设于镜壳51中的凸面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死角后视镜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23)上的补盲镜组件,所述补盲镜组件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架(231)上并超出车体前端的架体(3)、固定于所述架体(3)上第一补盲镜(4)和第二补盲镜(5),所述第一补盲镜(4)的镜面朝向驾驶室右侧车角设置,所述第二补盲镜(5)的镜面朝向车身的前方下部设置,所述第一补盲镜(4)和/或第二补盲镜(5)采用凸面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23)上的补盲镜组件,所述补盲镜组件包括有:固定至右后视镜架(231)上并超出车体前端的架体(3)、固定于所述架体(3)上第一补盲镜(4)和第二补盲镜(5),所述第一补盲镜(4)的镜面朝向驾驶室右侧车角设置,所述第二补盲镜(5)的镜面朝向车身的前方下部设置,所述第一补盲镜(4)和/或第二补盲镜(5)采用凸面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架体(3)包括有分别固定至所述右后视镜架(231)上下两端并朝向车体前方伸出的第一杆件(31)、第二杆件(32)以及连接于两杆件之间的连杆(33),所述第一补盲镜(4)和第二补盲镜(5)均固定至所述连杆(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死角后视镜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补盲镜(4)与连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折杆(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总商品混凝土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