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641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3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包括外抗老化层、编织补强层与内耐油层;在内耐油层的外表面设有编织补强层,在编织补强层的外表面设有外抗老化层,且外抗老化层的厚度为1.5~3.5mm,编织补强层的厚度为0.13~0.2mm,内耐油层的厚度为1.5~3.5mm,并分别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胶粘剂体系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回油管粘合强度高、力学性能好,有效地延长了回油管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回油管的可靠性,突破了传统双橡胶回油管粘合强度低、材料选择面窄的限制,有效地拓宽了回油管的选材范围。

High adhesive strength double rubber retur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 adhesion strength rubber double return pipe, including anti aging layer, reinforcing layer and durable woven layer; woven reinforc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resistant layer, reinforcing layer woven with external anti aging and anti aging layer, outer layer thickness is 1.5~3.5mm. Woven reinforcement layer thickness is 0.13~0.2mm, resistant to oil thickness of 1.5~3.5mm, which were used in processing adhesive system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 The utility model return pipe high bonding streng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oil return pipe,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il return pipe,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double rubber adhesive strength, low return pipe material choice narrow limits, effectively broadening the scope of the material return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管,本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
技术介绍
润滑油作为机械设备的“血液”,是机械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保障。润滑油在机械设备内能否有效循环,直接决定了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运转,是否安全可靠。因此,保障润滑油循环通道的有效、畅通至关重要。现在,综合运用各种橡胶特性的双橡胶回油管在行业内获得广泛应用。随着机械行业对回油管标准的逐步强化,以及使用工况的日趋复杂,常规双橡胶回油管逐步暴露出粘合强度低、可靠性差的致命缺点,难以满足高品质机械设备的需求。不同橡胶之间由于极性差异、表面能差异,仅仅依靠橡胶硫化时产生的粘结作用,难以提供层与层之间的高粘接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粘合强度高、力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可靠性较好的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包括外抗老化层、编织补强层与内耐油层;在内耐油层的外表面设有编织补强层,在编织补强层的外表面设有外抗老化层,且外抗老化层的厚度为1.5~3.5mm,编织补强层的厚度为0.13~0.2mm,内耐油层的厚度为1.5~3.5mm。所述外抗老化层是混炼有一种或多种性能优良且与橡胶本体配合良好的橡胶粘合剂的橡胶层,且所述的橡胶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卤化橡胶粘合剂、硅烷粘合剂、间甲白粘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编织补强层是经过协同于橡胶体系的一段或多段浸胶体系处理的粘接结构层,且所述浸胶体系为环氧树脂水溶液、三元乙丙橡胶乳液—间苯二酚体系、间苯二酚—甲醛—乳胶体系、氯苯酚—RFL体系、环氧树脂—异氰酸酯—RFL体系、S—RFL体系中的一段或多段。所述内耐油层是混炼有一种或多种性能优良且与橡胶本体配合良好的橡胶粘合剂的橡胶层,且所述的橡胶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卤化橡胶粘合剂、硅烷粘合剂、间甲白粘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回油管粘合强度高、力学性能好,有效地延长了回油管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回油管的可靠性,突破了传统双橡胶回油管粘合强度低、材料选择面窄的限制,有效地拓宽了回油管的选材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本技术讲授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做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所述的新型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通过如下方法步骤制备得到:第一步,内耐油层3的制备。通过开炼机、自动挤出成型机,制备内橡胶层。内橡胶层为耐油层,可选橡胶包括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氟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提高胶层粘接强度,混炼一定比例的橡胶粘接剂,包括环氧树脂粘接剂、卤化橡胶粘接剂、硅烷粘接剂、间甲白粘接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橡胶硫化、补强、防老化的常规添加剂,包括硫化剂、促进剂、活化剂、防老剂、填充剂。第二步,编织补强层2的制备。通过浸胶槽、干燥机、自动编织机,在内橡胶层的外壁编织中间编织强化层。编织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芳纶纤维、聚酰胺纤维、维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用于浸胶的胶液体系,包括环氧树脂水溶液、三元乙丙橡胶乳液—间苯二酚体系、间苯二酚—甲醛—乳胶体系(RFL体系)、氯苯酚—RLF体系、环氧树脂—异氰酸酯—RFL体系、S—RFL体系中的一段或几段。第三步,外抗老化层的制备。通过开炼机、自动挤出成型机,制备外橡胶层。外橡胶层为抗老化层,可选橡胶包括三元乙丙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氟橡胶、氯磺化聚氯乙烯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丁腈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提高胶层粘接强度,混炼一定比例的橡胶粘接剂,包括环氧树脂粘接剂、卤化橡胶粘接剂、硅烷粘接剂、间甲白粘接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用于橡胶硫化、补强、防老化的常规添加剂,包括硫化剂、促进剂、活化剂、防老剂、填充剂。第四步,胶管裁剪、套模硫化。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本技术的回油管具有高效粘接结构,粘合强度达7kN/m以上,而常规橡胶编织回油管只有2kN/m左右,粘合强是常规回油管的3.5倍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其特征是:包括外抗老化层(1)、编织补强层(2)与内耐油层(3);在内耐油层(3)的外表面设有编织补强层(2),在编织补强层(2)的外表面设有外抗老化层(1),且外抗老化层(1)的厚度为1.5~3.5mm,编织补强层(2)的厚度为0.13~0.2mm,内耐油层(3)的厚度为1.5~3.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其特征是:包括外抗老化层(1)、编织补强层(2)与内耐油层(3);在内耐油层(3)的外表面设有编织补强层(2),在编织补强层(2)的外表面设有外抗老化层(1),且外抗老化层(1)的厚度为1.5~3.5mm,编织补强层(2)的厚度为0.13~0.2mm,内耐油层(3)的厚度为1.5~3.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合强度双橡胶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外抗老化层(1)是混炼有一种或多种性能优良且与橡胶本体配合良好的橡胶粘合剂的橡胶层,且所述的橡胶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卤化橡胶粘合剂、硅烷粘合剂、间甲白粘合剂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拚郑静徐忠芳孙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