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支架和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637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臂支架和起重机,该吊臂支架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车架上,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上并且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吊臂支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相互远离并可分别围绕所述车架的两侧转动至朝向地面延伸以用于形成阶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与所述第二支体相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吊臂(3)。即,在第一工作位置,形成阶梯以代替随车梯子,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在第二工作位置,可以辅助支撑车辆的吊臂,保证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吊臂支架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吊臂支架在起重机上一般起到支撑吊臂的作用,在现有的起重机中均采用单一吊臂支架安装在吊臂端部与驾驶室后方,抗扭强度低,减震效果也相对较差,在起重机在行驶过程中对整车的冲击也比较大,严重影响了驾驶室内的人员操作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臂支架,该吊臂支架既能够支撑吊臂,又能够在吊臂工作时作为阶梯使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安装于车架前端的吊臂主支架,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吊臂支架,所述吊臂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走台板上并与所述吊臂主支架沿所述吊臂间隔设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臂支架,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车架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体和第二支体,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上并且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吊臂支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相互远离并可分别围绕所述车架的两侧转动至朝向地面延伸以用于形成阶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与所述第二支体相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吊臂。可选地,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分别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踏板以形成所述阶梯。可选地,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还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安装到所述车架,所述侧板的端部铰接到所述固定部。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两个侧板对应设置的两个安装座,所述侧板通过转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安装座之间的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套接在该转动轴外部的套管,所述两个侧板分别固定到所述套管两端。可选地,每个所述侧板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朝向所述吊臂弯曲的弧形板。可选地,所述第一支体分别凸出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体凸出形成有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板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并且通过固定件紧固,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安装孔以将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一支体和所述第二支体远离所述车架的支撑端分别设置有缓冲块。可选地,所述支撑端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面向所述吊臂的中心的斜面以用于适应吊臂下部拐角轮廓,所述缓冲块设置于所述斜面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安装于车架前端的吊臂主支架,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吊臂支架,所述吊臂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走台板上并与所述吊臂主支架沿所述吊臂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吊臂支架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能够转动至朝向地面延伸形成上下车的阶梯,以此可以代替车辆的随车梯子,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在第二工作位置,可以用于辅助支撑车辆的吊臂,增强整车的抗扭强度,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吊臂支架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状态图。图2是吊臂支架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状态图。图3是吊臂支架与起重机的装配图。附图标记说明1 第一支体 2 第二支体3 吊臂 4 吊臂主支架5 侧板 6 安装座7 套管 8 踏板9 第一连接板 10 第二连接板11 固定件 12 安装孔13 走台板 14 支撑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臂支架,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车架上,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分别铰接在车架上,并且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吊臂支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相互远离并可分别围绕车架的两侧转动至朝向地面延伸以用于形成阶梯,在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相连接以用于支撑吊臂3。当车辆处于静止,即吊臂3工作时,吊臂支架的第一支体1与第二支体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并分别形成朝向地面延伸的阶梯,以供工作人员上下车,可以代替车辆的随车梯子,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而当车辆行驶,即吊臂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吊臂支架的第一支体1与第二支体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可以与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吊臂主支架4共同支撑吊臂3,提高整车的抗扭强度,缓解整车因颠簸路面造成的抖动,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分别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5,在两个侧板5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踏板8以形成阶梯。在第一工作位置,踏板8可以作为工作人员上下车攀登的梯子,方便工作人员的检修以及进入操控室;同时在第二工作位置时,踏板8位于两个侧板5之间,可以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使得吊臂支架的强度增强,保证支撑可靠性。其中踏板8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而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还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安装到车架,侧板5的端部铰接到固定部。即,侧板5可以围绕安装到车架的固定部相对转动,以实现吊臂支架的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切换。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包括与两个侧板5对应设置的两个安装座6,侧板5通过转动件安装于安装座6上。具体地,转动件包括连接在安装座6之间的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套接在该转动轴外部的套管7,两个侧板5分别固定到套管7的两端,例如焊接。因此,随着套管7相对于转动轴的转动,一根套管7则可以同时带动两个侧板5随着转动轴转动,以此实现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的转动分离。其中转动轴可以为一根同时连接在两个安装座6上的轴,也可以是分别连接在一个安装座6上的两个同轴布设的轴,均可以实现套管7绕转动轴的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侧板5形成为在第二工作位置朝向吊臂3弯曲的弧形板。当在第二工作位置时,侧板5位于支撑吊臂3的位置,弧形板可以分散受力,承受力较好,能够更好的支撑吊臂3;而在第一工作位置时,该弧形板在能够与地面接触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保证阶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了实现吊臂支架的第一支体1与第二支体2的可拆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体1分别凸出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板9,第二支体2凸出形成有第二连接板10,当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板9插入相邻两个第二连接板10之间,并且通过固定件11紧固,固定件11分别穿过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10的安装孔12以将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固定。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体1具有第一连接端,在第一连接端的两侧凸出形成有两个第一连接板9,而第二支体2具有第二连接端,在第二连接端朝向两个第一连接板9之间的方向凸出形成有一个第二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0插接到两个第一连接板9之间,通过固定件11紧固实现两者可拆卸地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卡扣、卡箍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臂支架和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臂支架,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所述第一支体(1)和所述第二支体(2)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上并且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吊臂支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1)和所述第二支体(2)相互远离并可分别围绕所述车架的两侧转动至朝向地面延伸以用于形成阶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1)与所述第二支体(2)相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吊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臂支架,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体(1)和第二支体(2),所述第一支体(1)和所述第二支体(2)分别铰接在所述车架上并且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所述吊臂支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1)和所述第二支体(2)相互远离并可分别围绕所述车架的两侧转动至朝向地面延伸以用于形成阶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体(1)与所述第二支体(2)相连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吊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体(1)和所述第二支体(2)分别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5),在所述两个侧板(5)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踏板(8)以形成所述阶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体(1)和所述第二支体(2)还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安装到所述车架,所述侧板(5)的端部铰接到所述固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两个侧板(5)对应设置的两个安装座(6),所述侧板(5)通过转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6)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安装座(6)之间的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套接在该转动轴外部的套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英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