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系统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6515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及轨道车辆。其中,线缆连接系统,包括:连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用于穿设线缆,所述管体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部,所述管体上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沿所述管体的径向突出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所述管体用于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所述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过线孔的一端,所述螺纹部能够由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抵持部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与穿设在所述管体内的线缆连接,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定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轨道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零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的普及和发展,轨道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轨道车辆,因车辆空间结构限制,车体上需要开设穿线孔供线缆穿过,以使线缆能够从电气控制柜连接至电气设备。现有技术中,线缆穿设在过线孔中后,线缆能够在过线孔中移动,使线缆与过线孔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容易造成电缆绝缘层损坏,成为火灾事故的隐患,对轨道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及轨道车辆,以提高轨道车辆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包括:连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用于穿设线缆,所述管体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部,所述管体上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沿所述管体的径向突出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所述管体用于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所述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过线孔的一端,所述螺纹部能够由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抵持部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与穿设在所述管体内的线缆连接,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定位连接。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为弹性夹具,所述弹性夹具位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所述弹性夹具用于弹性夹持穿设在所述管体内的线缆,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定位连接。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优选的,所述弹性夹具包括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能够配合夹持所述线缆;所述弹性臂包括支臂和弹性件,所述支臂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管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管体的轴向垂直,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臂和管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支臂施加弹性力,以带动所述支臂以所述转轴为中心旋转,使所述支臂能够对所述线缆施加弹性夹持力。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支臂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优选的,所述支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部。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夹持面为弧形,所述夹持面能够与所述线缆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为尼龙连接头,所述螺母为尼龙螺母。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线缆连接系统,所述车体上设有穿线孔,所述管体穿设在所述过线孔中,所述螺母与所述抵持部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缆连接系统,在使用时,可将管体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使抵持部抵持在过线孔的一端,并使螺纹部由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之后将螺母与螺纹部螺纹连接,同时旋紧螺母以使螺母与抵持部配合夹持过线孔的两端,使连接头与车体定位连接。之后,可将线缆穿设在管体内,并通过连接装置与穿设在管体内的线缆连接,以使线缆与连接头定位连接。由于线缆与连接头相对定位,因此,线缆不会在管体内移动,从而不会与管体产生摩擦,避免了线缆的磨损和损坏,消除了火灾事故的隐患,提高了轨道车辆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连接头; 102:管体; 103:螺纹部;104:抵持部; 105:螺母; 106:连接装置;107:支臂; 108:弹性件; 109:转轴;110:夹持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包括:连接头101,包括管体102,所述管体102内用于穿设线缆,所述管体102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部103,所述管体102上设有抵持部104,所述抵持部104沿所述管体102的径向突出于所述管体102的外表面,所述管体102用于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所述抵持部104能够抵持在所述过线孔的一端,所述螺纹部103能够由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螺母105,与所述螺纹部103螺纹连接,所述螺母105用于与所述抵持部104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101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连接装置106,设置在所述管体102上,所述连接装置106用于与穿设在所述管体102内的线缆连接,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101定位连接。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可将管体102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使抵持部104抵持在过线孔的一端,并使螺纹部103由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之后将螺母105与螺纹部103螺纹连接,同时旋紧螺母105以使螺母105与抵持部104配合夹持过线孔的两端,使连接头101与车体定位连接。之后,可将线缆穿设在管体102内,并通过连接装置106与穿设在管体102内的线缆连接,以使线缆与连接头101定位连接。由于线缆与连接头101相对定位,因此,线缆不会在管体102内移动,从而不会与管体102产生摩擦,避免了线缆绝缘层的磨损和损坏,消除了火灾事故的隐患,提高了轨道车辆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装置106为弹性夹具,所述弹性夹具位于所述管体102的第二端,所述弹性夹具用于弹性夹持穿设在所述管体102内的线缆,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101定位连接。由此,方便对线缆进行夹持定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性夹具包括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能够配合夹持所述线缆;所述弹性臂包括支臂107和弹性件108,所述支臂107的第一端通过转轴109与所述管体10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09与所述管体102的轴向垂直,所述弹性件108连接在所述支臂107和管体102之间,所述弹性件108用于对所述支臂107施加弹性力,以带动所述支臂107以所述转轴109为中心旋转,使所述支臂107能够对所述线缆施加弹性夹持力。由于支臂107能够在弹性件108的作用下自动对线缆进行夹持,因此,使夹持线缆的操作更为简便,且夹持更为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性件108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109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支臂107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管体102连接。由此,使弹性件108的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为可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臂107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部110。由此,使弹性夹具对线缆加持更为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夹持部110的夹持面为弧形,所述夹持面能够与所述线缆的外表面相贴合。由此,使弹性夹具对线缆加持更为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头101为尼龙连接头101,所述螺母105为尼龙螺母105。由此,利于减少连接头101和螺母105对线缆产生的摩擦,进一步避免了线缆绝缘层的磨损和损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所述车体上设有穿线孔,所述管体102穿设在所述过线孔中,所述螺母105与所述抵持部104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101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本实施例中,可将管体102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使抵持部104抵持在过线孔的一端,并使螺纹部103由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之后将螺母105与螺纹部103螺纹连接,同时旋紧螺母105以使螺母105与抵持部104配合夹持过线孔的两端,使连接头101与车体定位连接。之后,可将线缆穿设在管体102内,并通过连接装置106与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缆连接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用于穿设线缆,所述管体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部,所述管体上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沿所述管体的径向突出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所述管体用于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所述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过线孔的一端,所述螺纹部能够由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抵持部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与穿设在所述管体内的线缆连接,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定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用于穿设线缆,所述管体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部,所述管体上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沿所述管体的径向突出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所述管体用于穿设在车体的过线孔中,所述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过线孔的一端,所述螺纹部能够由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抵持部配合夹持所述过线孔的两端,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车体定位连接;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与穿设在所述管体内的线缆连接,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定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弹性夹具,所述弹性夹具位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所述弹性夹具用于弹性夹持穿设在所述管体内的线缆,以使所述线缆与所述连接头定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具包括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能够配合夹持所述线缆;所述弹性臂包括支臂和弹性件,所述支臂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君王永刚孙利苹徐世木魏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