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及含有茶氨酸具有解暑功能的制品,包括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基质部分为各种供人直接食用的成品、保健品和药品中常规的赋形剂,功能部分为特定量的茶氨酸,将两部分混合均匀制作成为具有解暑功能的制品。所述制品涉及茶氨酸的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用茶氨酸替代传统解暑配方,制作工艺简单、形式多样、性状稳定、安全性高,且食用或饮用时具有消暑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茶氨酸应用于解暑制品中,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解暑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和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特定量的茶氨酸用于解暑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变暖和极端炎热天气的频发,能够解暑的制品尤其是食品日益流行,并具有潜在的商业和应用价值。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解暑饮料,其特点是多含有绿豆、红枣、甘草、生姜、菊花、金银花等草本植物。以上饮料的特点为复方草本饮料,往往具有口感不佳,制作工艺繁琐,保质期短,易出沉淀等特点。而且所述的解暑效果大多数未经安全试验验证,存在安全隐患。L-茶氨酸为水溶性自由氨氨基酸,是茶叶的主要呈香呈味物质。L-茶氨酸已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公认的安全成分,在日本对于茶氨酸也没有在摄取量上的限制。此外,茶氨酸可利用化学方法高效低成本合成,并且其口服生物利用率高,可通过血脑屏障。以上这些特点均体现出L-茶氨酸在食品和保健制品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对茶氨酸的功能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对某些抗肿瘤药物的生物调节作用等方面。 生理功效:(1) 茶氨酸能影响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增强记忆力(2)茶氨酸有镇静作用,可能预防神经失调症、失眠症、经期综合症等(3)茶氨酸能保护神经细胞可能用于对脑栓塞、脑出血、脑中风、脑缺血以及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防治。(4)茶氨酸有降血压作用(5)茶氨酸能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6)茶氨酸能抑制癌细胞的漫润(7)茶氨酸能提高免疫力。有关茶氨酸的清热解暑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及含有L-茶氨酸具有解暑功能的制品,旨在公开茶氨酸的解暑新用途,具体涉及茶氨酸在制备具有解暑功效制品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解暑制品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生物利用度高,价格低廉,安全高效用于解暑的制品,其特点在于制品基质中添加使用了特定量的茶氨酸。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氨酸具有解暑功能。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饮料制品,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基质部分选自碳酸类饮料、果蔬汁饮料、茶类饮料、咖啡饮料、豆浆类饮品、酸奶类饮品、牛奶类饮品、凉茶饮料中的一种;所述功能部分为茶氨酸。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茶氨酸加入到饮料中混合溶解,灌装保存,每 100mL 饮料制品中茶氨酸的含量为40~200mg。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冷冻饮品,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基质部分选自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食用冰、甜味冰中的一种;所述功能部分为茶氨酸。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茶氨酸加入到基质部分混匀溶解,冷冻成型保存,每 100g 基质中茶氨酸的含量为40~500mg。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口服液,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基质部分为纯净水,所述功能部分为茶氨酸,将茶氨酸和纯净水混匀溶解,灌装保存,每 20mL 口服液中茶氨酸的含量为40~400mg。利用热应激处理的中暑小鼠实验室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升高。给予中暑小鼠服用含有1g~20g茶氨酸的碳酸类饮料和果汁饮料,均可下降血清ALT、AST、IL-6含量和肝脏Hsp70表达,说明添加茶氨酸的饮料制品具有解暑功效。值得说明的是小鼠与人类的剂量换算关系是10:1。给予中暑小鼠服用含有0.4g~25g茶氨酸的冰淇淋和雪糕,均可下降血清ALT、AST、IL-6含量和肝脏Hsp70表达,说明添加茶氨酸的冷冻饮品具有解暑功效。给予中暑小鼠服用含有0.4g~20g茶氨酸的口服液或静脉注射0.2~1g茶氨酸的注射液,均可下降血清ALT、AST、IL-6含量和肝脏Hsp70表达,说明添加茶氨酸的口服液和注射液具有解暑功效。根据应用的具体需要,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制品制备成口腔喷剂、颗粒、胶囊、片剂、丸剂、粉末等各种已知的形式。传统解暑制品多数为复方饮品,本专利技术以茶氨酸为单一功效组分,与常用基质组合,例如饮料制品、冷冻饮品和保健制品,开发出应用范围更广、效果优良的解暑制品。我们的研究发现在高温环境(热应激态)下,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轴系将高位激素信号传递到下位激素,增强CRH-ACTH-GC系统活动,引起热休克反应(热休克蛋白表达)和机体生长和免疫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可逆性组织损伤),即为中暑。正常生理态下,糖皮质激素(GC)通过长反馈可调节轴系兴奋,维持生理平衡。但在高温环境(热应激态)下,GC的长反馈失效,结局为生理紊乱,出现中暑。而茶氨酸可以通过超短/短反馈调节轴系兴奋,抑制热休克蛋白表达、炎症介质转录,维持生理平衡,发挥解暑的功效。通过上述配方及制备方法所得的解暑制品具有如下疗效:(1)清热解暑。(2)增强免疫力。(3)消炎。(4)减轻机体损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 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可以有效清热解暑,防止中暑。2. 本专利技术制品制作流程简单、应用范围广、价格便宜、无毒副作用。3.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基质范围广,克服了传统解暑制品的单一模式,更易被消费者接受。4.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保健制品应用潜力大,安全高效。本专利技术用茶氨酸替代传统解暑配方,使制品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原有产品的品质特性;并使保质期得以延长,制作工艺得以简化及应用范围得以扩大;本专利技术制品的品质特性最大限度的接近市场同类基质产品,消费者更易接受,但具有良好的消暑功能。具体实施例现以几组具体实施例,就本专利技术所述解暑制品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限定。实施例1饮料制品按各自的加工工艺制备,在制备过程中添加100~2000mg茶氨酸,制备成用于解暑的饮料制品。人体推荐茶氨酸摄入量为儿童100~500mg/d、成人400~2000mg/d。实施例2冷冻饮品按各自的加工工艺制备,在制备过程中添加40~1000mg茶氨酸,制备成用于解暑的冷冻饮品。人体推荐茶氨酸摄入量为儿童40~500mg/d、成人400~2000mg/d。实施例3口服液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口服液基质部分为100mL的纯净水;功能部分为茶氨酸200~2000mg;将所述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混匀溶解,瓶装保存。人体推荐茶氨酸摄入量为儿童40~500mg/d、成人400~2000mg/d。实施例4注射液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注射液基质部分为1mL的生理盐水;功能部分为茶氨酸20~100mg;将所述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混匀溶解,瓶装保存。人体推荐茶氨酸注射量为儿童20~50mg/次、成人40~200mg/次。实施例5将实施例3和4得到的口服液和注射液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ICR小鼠40只,清洁级,体重18~22g,雌雄各半。口服液和注射液剂量分别设置为20000mg/kg和2000mg/kg体重剂量组。分别进行一次性灌胃和静脉注射。记录动物一般情况、毒性特征和死亡情况,考察期四周。实验结束后,将全部动物处死解剖,考察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和动物死亡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未见小鼠出现中度症状和死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氨酸具有解暑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氨酸具有解暑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饮料制品,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基质部分选自碳酸类饮料、果蔬汁饮料、茶类饮料、咖啡饮料、豆浆类饮品、酸奶类饮品、牛奶类饮品、凉茶饮料中的一种;所述功能部分为茶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茶氨酸加入到饮料中混合溶解,灌装保存,每 100mL 饮料制品中茶氨酸的含量为40~200m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氨酸在制备解暑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冷冻饮品,由基质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所述基质部分选自冰淇淋、雪糕、雪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旭,王一君,王海松,杨云秋,尹成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