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538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传动组件及空调器。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弹性件和动力输出齿轮。动力输入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齿轮为环形且具有外轮齿,外轮齿与动力输入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包括缓冲段和传动段,缓冲段伸入至第一传动齿轮内,弹性件位于缓冲段和第一传动齿轮内周壁之间,以适于将动力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缓冲段上,动力输出齿轮与传动段啮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齿轮传动组件,通过在缓冲段与第一传动齿轮之间设置弹性件,当齿轮传动组件中的某一部件受到较大、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力传递到缓冲段后,弹性件将产生形变,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齿轮传动组件因负载过大而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上的齿轮组件起到电机和摆动结构之间的传动作用,齿轮组件各级齿轮配合工作,当输出轴或者一轮受到大的、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力会从输出轴传递到各级齿轮,这个过程会有齿轮无法承受过大力出现断齿情况。如应用在挂壁式空调器上的齿轮组件,其步进电机通过齿轮组件的传动来带动导风板的摆动,如果步进电机没有工作时,人为的用力去掰导风板以调整导风板的方向,这时齿轮组件内部的各级齿轮上会承受过大力使得齿轮的齿出现相对滑动,如果这种动作频繁会损坏齿轮的传动齿导致齿轮组件损坏使得空调器的电机不能正常带动导风板引起空调器工作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如上所述的齿轮传动组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入齿轮,所述动力输入齿轮适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环形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外周壁上具有外轮齿,所述外轮齿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包括缓冲段和与所述缓冲段连接的传动段,所述缓冲段伸入至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缓冲段上且位于所述缓冲段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周壁之间,以适于将动力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所述缓冲段上;以及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段啮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通过在第二传动齿轮上设置缓冲段和传动段,并且在缓冲段与第一传动齿轮之间设置弹性件,当齿轮传动组件中的某一部件受到较大、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力传递到缓冲段后,弹性件将会产生形变,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齿轮传动组件因负载过大而产生损坏,进而可以提升齿轮传动组件的稳定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内周壁上设有凸齿,所述缓冲段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且均匀排布的齿槽,所述凸齿适于与其中一个所述齿槽配合,当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受到外力冲击时,所述凸齿跳齿并和与该所述齿槽相邻的齿槽相适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齿为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凸齿关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内周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弹性件的外周壁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定位槽卡接的配合卡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间隔开的多个弹性子件,多个所述弹性子件间隔设置且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性子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配合卡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卡凸位于所述弹性子件的端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段与所述传动段之间设有退刀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动力输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均设在所述外壳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如上所述的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所述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导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板打开或遮挡所述出风口。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第二传动齿轮上设置缓冲段和传动段,并且在缓冲段与第一传动齿轮之间设置弹性件,当齿轮传动组件中的某一部件受到较大、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力传递到缓冲段后,弹性件将会产生形变,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齿轮传动组件因负载过大而产生损坏,进而可以提升齿轮传动组件的稳定行,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的第一传动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的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的第二传动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齿轮传动组件 100,外壳 110,定位柱 112,下壳 114,第一下安装挂耳 115,安装腔 116,动力输入齿轮 120,第一传动齿轮 130,外轮齿 131,定位槽 133,第二传动齿轮 140,缓冲段 141,齿槽 148,传动段 147,退刀槽 149,弹性件 160,凸齿 161,配合卡凸 162,弹性子件 163,动力输出齿轮 150,动力输出端 151,电机 212,输出端 213,紧固螺钉 214,第二安装挂耳 2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100,包括:动力输入齿轮120、第一传动齿轮130、第二传动齿轮140、弹性件160和动力输出齿轮150。具体而言,动力输入齿轮120适于与电机212的输出端151连接,第一传动齿轮130为环形且第一传动齿轮130外周壁上具有外轮齿131,外轮齿131与动力输入齿轮120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40包括缓冲段141和与缓冲段141连接的传动段147,缓冲段141伸入至第一传动齿轮130内。弹性件160套设在缓冲段141上且位于缓冲段141和第一传动齿轮130内周壁之间,以适于将动力从第一传动齿轮130传递至缓冲段141上。动力输出齿轮150与传动段147啮合。当电机212工作时,电机212的输出端213可以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入齿轮120,动力输入齿轮120再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齿轮130,第一传动齿轮130通过弹性件160将动力传递给第二传动齿轮140,第二传递齿轮再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齿轮150。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60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其受到较大外力作用时,其可以产生形变,尤其是当齿轮传动组件100突然间受到外力冲击时,弹性件160可以缓冲外力对齿轮传动组件100的冲击。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组件100,通过在第二传动齿轮140上设置缓冲段141和传动段147,并且在缓冲段141与第一传动齿轮130之间设置弹性件160,当齿轮传动组件100中的某一部件受到较大、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力传递到缓冲段141后,弹性件160将会产生形变,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齿轮传动组件100因负载过大而产生损坏,进而可以提升齿轮传动组件100的稳定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弹性件160内周壁上设有凸齿161,缓冲段141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且均匀排布的齿槽148,凸齿161适于与其中一个齿槽148配合,当齿轮传动组件100受到外力冲击时,凸齿161跳齿并和与该齿槽148相邻的齿槽148相适配。当齿轮传动组件100中的某一部件受到较大、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力传递到缓冲段141后,位于缓冲段141和第一传动齿轮130之间的弹性件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齿轮传动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齿轮,所述动力输入齿轮适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环形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外周壁上具有外轮齿,所述外轮齿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包括缓冲段和与所述缓冲段连接的传动段,所述缓冲段伸入至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缓冲段上且位于所述缓冲段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周壁之间,以适于将动力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所述缓冲段上;以及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段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齿轮,所述动力输入齿轮适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环形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外周壁上具有外轮齿,所述外轮齿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包括缓冲段和与所述缓冲段连接的传动段,所述缓冲段伸入至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缓冲段上且位于所述缓冲段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周壁之间,以适于将动力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所述缓冲段上;以及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段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内周壁上设有凸齿,所述缓冲段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且均匀排布的齿槽,所述凸齿适于与其中一个所述齿槽配合,当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受到外力冲击时,所述凸齿跳齿并和与该所述齿槽相邻的齿槽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为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凸齿关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内周壁上设有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炳超刘刚王孟冯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