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297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该气囊包括:顶表面部分、连接至顶表面部分而形成侧表面部分的支撑部分和连接至支撑部分的下部的底表面部分;和非接触引发部分,其形成在气囊的支撑部分上,从而防止相邻气囊之间接触。另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该气囊包括:顶表面部分、连接至顶表面部分而形成侧表面部分的支撑部分和连接至支撑部分的下部的底表面部分;和加强部分,其形成在气囊的顶表面部分和支撑部分中的一个或二者上,从而加强支撑能力。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模块,该气囊模块加强气垫强度从而在气囊膨胀时防止相邻气囊的侧表面之间接触,并使气囊上的载荷所引起的气囊变形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气囊模块能够增强气垫的强度,从而在气囊膨胀时防止气囊的侧表面之间接触并使气囊上的载荷所引起的气囊变形最小。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气垫是一种通过利用空气注射形成的空气压力提供适当缓冲来供使用者在上面休息的装置,并且由于诸如便携性以及不担心安装空间之类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气垫包括用于床的床式气垫和用于坐垫的坐垫式气垫。具体地说,气垫包括多个气穴,并且气穴包括缓冲部分和熔接到缓冲部分的下表面的底板。另外,用于将空气注射到每个气穴的内部的空气注射孔形成在缓冲部分上或底板的一侧部分上,并且每个气穴通过连通通道彼此连通。通过从空气注射孔通过连通通道注射的空气对气穴充气。在韩国专利第10-1145330号(2012年5月4日注册,名称为“气垫以及气垫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AIR MAT AND AIR MAT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YFACTURING METHOD THEREOF)”)中公开这种类型的传统气垫(下文称为“传统技术”)。以上描述的传统技术将树脂组合物注射到模具内,紧固一罩盖,并在一定轨道上旋转该模具,因此形成缓冲部分,并且树脂组合物同时通过利用旋转过程中的离心力而在模具中均匀扩散而移动到罩盖部分,最终制成具有包括底板和缓冲部分的一体式本体的气垫。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的传统气垫通过在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是在彼此连通的气穴中的缓冲部分的上游端)被加压时使在宽度方向上膨胀的周边表面在纵向方向上被压缩来实现缓冲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部空气通过施加的压力而膨胀,并且周边表面的中央部分膨胀而接触相邻气穴的周边表面,因此由于相邻周边表面之间的干涉而无法提供足够的缓冲。此外,特别是当在使用者载荷所在的接触表面的角部上放置载荷时,载荷可能集中在该角部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触表面的角部作为虚弱点并且角部塌缩或变形,因此无法保持原始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其中形成在相邻气囊的支撑部分上的非接触引发部分通过如下结构防止相邻支撑部分之间接触,即:所述非接触引发部分具有在相反方向上以凹形形状形成的凹形部分或在相邻支撑部分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的褶皱部分,并且所述凹形部分或褶皱部分适应所述支撑部分的膨胀。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其中形成在气囊的顶表面部分和支撑部分上的加强部分通过加强对使用者载荷的抗性而加强气囊的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其中形成在气囊的上部上的拉伸囊通过利用拉伸囊的膨胀和收缩在特别是使用者的身体的腰部上提供按摩效果而减轻了疲劳感。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气囊模块通过支撑气囊的拉伸囊并通过补充其支撑高度(其中身体例如腰部的挠曲变化较大)来引起深度睡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该气囊包括:顶表面部分;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连接至所述顶表面部分,从而形成侧表面部分;以及底表面部分,该底表面部分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的下部;以及非接触引发部分,该非接触引发部分形成在所述气囊的所述支撑部分上,从而防止相邻气囊之间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接触引发部分形成于在所述相邻气囊AC处彼此面对的所述支撑部分上,并且包括在相反方向上凹入的凹形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接触引发部分包括形成于在所述相邻气囊AC处彼此面对的所述支撑部分上的褶皱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用于气垫的气囊
模块包括:气囊,该气囊包括:顶表面部分;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连接至所述顶表面部分,从而形成侧表面部分;以及底表面部分,该底表面部分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的下部;以及加强部分,该加强部分形成在所述气囊的所述顶表面部分和所述支撑部分中的一个或二者上,从而加强支撑能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部分包括从所述顶表面部分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的多个加强凹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气囊布置成一行或多行。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进一步包括拉伸囊,该拉伸囊布置在所述气囊的上部上,从而支撑使用者的腰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囊独立于每个所述气囊膨胀或收缩。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气垫的气囊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气垫的气囊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气垫的气囊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引发部分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引发部分的变型的剖视图;图6和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拉伸囊的立体图;以及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拉伸囊的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尽管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知道,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AC,气囊AC包括顶表面部分10、连接至顶表面部分10并在内部空间中形成空气腔室的支撑部分20以及连接至支撑部分20的下部的底表面部分30;以及非接触引发部分40,非接触引发部分40形成在气囊AC的支撑部分20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气囊AC的顶表面部分10是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用户身体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以将顶表面部分10制成各种形状,诸如多边形或圆形,或者非圆形形状,诸如椭圆形,但是附图中的顶表面部分10被示出为四角形的。然后,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气囊AC的支撑部分20连接至顶表面部分10的各个角部,并且形成从该顶表面部分向下布置的气囊AC的侧表面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以根据顶表面部分10的形状改变支撑部分20的形状,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1所示,四角形形状是顶表面10的基本形状,因而,沿着四侧形成的支撑部分20形成气囊AC的侧表面部分。另外,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气囊AC的底表面部分30连接至支撑部分20的下端并形成了气囊AC的底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向外方向延伸并围绕支撑部分20的下端部分的熔接部分21形成在支撑部分20的下端上,并且熔接部分21和底表面部分30通过高频焊接而被熔接。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AC是包括顶表面部分10、支撑部分20和底表面部分30的单囊,并且在该气囊AC的内部空间中形成空气腔室C,当将一定量的空气注射到该空气腔室C中时,气囊AC由于形成一定压力而用作缓冲器。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模块形成有成行或成多行布置的单囊类型的多个气囊AC。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气囊模块形成有两行,但是可以根据需要而布置单行、三行、四行等气囊AC。另外,为了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模块,底表面部分30形成有板状构件,并且在底表面部分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该气囊包括:顶表面部分(10);支撑部分(20),该支撑部分(20)连接至所述顶表面部分(10),从而形成侧表面部分;以及底表面部分(30),该底表面部分(30)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20)的下部;以及非接触引发部分(40),该非接触引发部分(40)形成在所述气囊的所述支撑部分(20)上,从而防止相邻气囊之间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30 KR 10-2015-00154521.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包括:气囊,该气囊包括:顶表面部分(10);支撑部分(20),该支撑部分(20)连接至所述顶表面部分(10),从而形成侧表面部分;以及底表面部分(30),该底表面部分(30)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20)的下部;以及非接触引发部分(40),该非接触引发部分(40)形成在所述气囊的所述支撑部分(20)上,从而防止相邻气囊之间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其中,所述非接触引发部分(40)形成于在所述相邻气囊(AC)处彼此面对的所述支撑部分(20)上,并且包括在相反方向上凹入的凹形部分(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其中,所述非接触引发部分(40)包括形成于在所述相邻气囊(AC)处彼此面对的所述支撑部分(20)上的褶皱部分(43)。4.一种用于气垫的气囊模块,该用于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翰林刘永俊李东宪
申请(专利权)人:喜来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