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425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它是由抗划伤层(1)、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智能隔热胶层(3)、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和离型膜(5)构成;抗划伤层(1)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一个表面上,智能隔热胶层(3)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另一个表面上,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的金属镀层表面在智能隔热胶层(3)的外表面,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结合在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的另一个表面上,离型膜(5)在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的外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有较低辐射率和较高可见光透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特别适合粘贴在建筑物的玻璃表面或者汽车的玻璃表面。
技术介绍
据统计,建筑物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而建筑物窗体又是建筑物围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研究表明,窗体能耗损失占整个建筑物围护结构能耗损失的50%左右。窗体及幕墙改造是建筑物节能的关键,对既有建筑物玻璃绿色改造的办法只有二种选择:一是拆掉原有的玻璃换上节能玻璃,二是给原有玻璃贴上建筑用隔热膜。方法一中拆掉原有玻璃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而且更换节能玻璃的成本较高;方法二中采用玻璃贴膜的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原有透明玻璃外观、保持高采光情况下,大幅降低遮阳系数,使建筑物用电明显下降。目前市面上的隔热窗膜,可以起到很好的红外线阻隔功能,但到了冬季,人们希望太阳光能进入室内带来热量,而目前的隔热膜却不能做到;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在国内几乎每辆车都会粘贴汽车隔热窗膜,汽车隔热窗膜作为兼具隔热、防紫外、美观、防眩光等多能于一体的产品,其隔热节能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在车内温度较低时,隔热膜将太阳中的热量也阻隔了不能进入车内。申请号为201210019446.x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温控节能复合贴膜,该智能温控节能复合贴膜可以实现冷热双向调节,从而达到冬天保暖、夏天隔热的效果。但其产品结构中的基膜为普通基膜,因此,辐射率较高,对于冬季有供暖设施的环境下会出现热辐射大造成热量流失,并不适用于北方冬寒夏热的气候。申请号为200810033032.6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隔热保温膜及其制备方法,但其结构为单层结构,耐候性无法保证,涂层在基材表面的附着力也存在问题,耐磨耐划伤性能差,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其施工也会存在问题。申请号为201410568704.9中国专利公开了温控窗膜及温控窗膜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的是干式涂布法即磁控溅射法,要在柔性基材上多次溅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同时其涂层在基材上的附着力无法保证,该温控窗膜无法直接贴玻璃使用,需要再进行涂胶才能粘贴到玻璃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具有较低的辐射率和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其还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自动的选择性地阻隔或者透过红外线阻隔率,应用在汽车和建筑物玻璃上,达到隔热节能的效果。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它是由抗划伤层、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智能隔热胶层、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紫外阻隔压敏胶层和离型膜构成,且各层复合为一体;所述抗划伤层紫外光固化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一个表面上,智能隔热胶层热固化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金属镀层表面复合在智能隔热胶层的外表面,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热固化结合在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离型膜复合在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的外表面;所述智能隔热胶层是用纳米智能隔热材料、胶粘剂、固化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组成的混合物料涂覆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在温度80~150℃,放置10~180秒后固化得到的,其中,所述纳米智能隔热材料是二氧化钒、掺杂二氧化钒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或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剂为金属盐或三聚氰胺或异氰酸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形成所述智能隔热胶层的混合物料是由纳米智能隔热材料1~50wt%,溶剂乙酸乙酯 20~35 wt%,溶剂甲苯10~25wt%,,胶粘剂50~65wt%,固化剂0.5~2.0 wt% 组成,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wt%;配制时,在上述范围内选择各组分用量,在环境温度为18~28℃下,先将纳米智能隔热材料与溶剂甲苯混合并搅拌12~18分钟后,再与溶剂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并搅拌12~18分钟后,加入丙烯酸胶粘剂,搅拌18~22分钟后,加入固化剂再搅拌12~18分钟后,用旋转粘度计或者是用蔡恩杯测量粘度为80~300厘泊,即可保存备用,其中,所述纳米智能隔热材料是二氧化钒、掺杂二氧化钒中的一种,或者是质量比为1~30:1~50的二氧化钒和掺杂二氧化钒的组合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所述纳米智能隔热材料的纳米掺杂二氧化钒,其掺杂元素为钨、钼、铌、铬、钛、铝、锰、铜、氟和氢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形成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的混合物料是按胶粘剂:溶剂:紫外吸收剂:固化剂的质量比为20:20:0.3:0.3混合而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是表面经过电晕处理或化学处理的透明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或者是染色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或者是原色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或者是紫外阻隔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或者是镀铝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或者是磁控溅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金属镀层是通过磁控溅射附着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一个表面上,该镀层的金属材料是镍、银、金、铜、铬、钛、铝、钨、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或者是前述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厚度为50~444μm,其中,抗划伤层的厚度为1~5μm;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厚度为12~175μm;纳米智能隔热胶层的厚度为6~25μm;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厚度为12~175μm;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的厚度为6~25μm;离型膜的厚度为19~39μ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和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形成所述抗划伤层的混合物料、形成智能隔热胶层的混合物料及形成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的混合物料是采用狭缝式涂布,或者刮刀式涂布方法进行涂覆形成涂层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具有复合结构,它是由抗划伤层、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智能隔热胶层、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紫外阻隔压敏胶层和离型膜构成且各层复合为一体,各层具有相互协同作用;本专利技术纳米智能隔热窗膜中的智能隔热胶层中含有适当数量的纳米智能隔热材料,该材料在低于人体不舒适温度时发生相变,让太阳中的红外线透过,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而在温度较高时,有效阻隔红外线的透过,达到隔热的效果;同时该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较低的辐射率,表明其以热辐射的形式与环境发生热交换少,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在北方冬季取暖地区,可以将热辐射留在室内,达到保温稳定的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抗划伤耐磨功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智能隔热窗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各层之间结合牢固,使用十分方便,使用时,将最外层的离型膜剥离后,粘贴在汽车车窗、建筑物的玻璃表面,即具有较低的辐射率和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的效果,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其还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自动的选择性地阻隔或者透过红外线,应用在汽车和建筑物玻璃上,达到隔热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不受此限制。实施例所用原料,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市售工业品,通过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纳米智能隔热窗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抗划伤层(1)、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智能隔热胶层(3)、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和离型膜(5)构成,且各层复合为一体;所述抗划伤层(1)紫外光固化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一个表面上,智能隔热胶层(3)热固化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另一个表面上,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的金属镀层表面复合在智能隔热胶层(3)的外表面,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热固化结合在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的另一个表面上,离型膜(5)复合在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的外表面;所述智能隔热胶层(3)是用纳米智能隔热材料、胶粘剂、固化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组成的混合物料涂覆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另一个表面上,在温度80~150℃,放置10~180秒后固化得到的,其中,所述纳米智能隔热材料是二氧化钒、掺杂二氧化钒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或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剂为金属盐或三聚氰胺或异氰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抗划伤层(1)、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智能隔热胶层(3)、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和离型膜(5)构成,且各层复合为一体;所述抗划伤层(1)紫外光固化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一个表面上,智能隔热胶层(3)热固化结合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另一个表面上,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的金属镀层表面复合在智能隔热胶层(3)的外表面,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热固化结合在带有金属镀层的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2)的另一个表面上,离型膜(5)复合在紫外阻隔压敏胶层(4)的外表面;所述智能隔热胶层(3)是用纳米智能隔热材料、胶粘剂、固化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组成的混合物料涂覆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基材(2-1)的另一个表面上,在温度80~150℃,放置10~180秒后固化得到的,其中,所述纳米智能隔热材料是二氧化钒、掺杂二氧化钒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或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剂为金属盐或三聚氰胺或异氰酸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智能隔热窗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智能隔热胶层(3)的混合物料是由纳米智能隔热材料1~50wt%,溶剂乙酸乙酯 20~35 wt%,溶剂甲苯10~25wt%,,胶粘剂50~65wt%,固化剂0.5~2.0 wt% 组成,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wt%;配制时,在上述范围内选择各组分用量,在环境温度为18~28℃下,先将纳米智能隔热材料与溶剂甲苯混合并搅拌12~18分钟后,再与溶剂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并搅拌12~18分钟后,加入丙烯酸胶粘剂,搅拌18~22分钟后,加入固化剂再搅拌12~18分钟后,用旋转粘度计或者是用蔡恩杯测量粘度为80~300厘泊,即可保存备用,其中,所述纳米智能隔热材料是二氧化钒、掺杂二氧化钒中的一种,或者是质量比为1~30:1~50的二氧化钒和掺杂二氧化钒的组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舟浩王兰芳赵强国丁锋王新张婷婷贲晓燕殷开温华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