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6780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供料单元,其具有的主管与料箱相接连通,支管从主管分支出来,并与搅拌单元连接,供给泵连接于主管的任意位置,在供给泵与支管之间的主管上设有主管压力传感器,在支管上设有支管压力传感器;至少一个施压单元,其具有腔室、置于腔室内的活塞、置于腔室上的压力调节阀和施压传感器,腔室通过施压管连接至支管上;控制单元,其通过逆变器与供给泵连接,主管压力传感器、支管压力传感器和施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支管中的原料及时返回到料桶中,避免原料在支管中沉积,使得管路进料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原料生产供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供料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行业广泛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和玻璃幕墙,而玻璃的隔热效果差,无疑会增加空调的负荷,造成电力能源的极大浪费,在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上也存有类似问题,如何解决在能透过大部分可见光而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又能阻挡红外光、远红外光、紫外光,阻断热辐射,从而降低空调或取暖装置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本申请人公司目前致力于生产一种智能温控屏蔽全波段纳米透明隔热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水性丙烯酸树脂35~80%、水性氨基树脂0~20%、纳米ATO分散体10~30%、纳米VO2分散体1~10%、纳米LaB6分散体1~10%、纳米WO3分散体1~15%、流平剂0.05~1%、消泡剂0.05~1%、去离子水5~20%,在生产该种隔热材料时,需要将各种组分混合添加后进行搅拌,其中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氨基树脂通过泵送的方式进行添加,由于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氨基树脂均具有一定的粘性,两者极容易在输送管中沉积,夏季时相对粘性降低,沉积现象有所改善,冬季时相对粘性升高,沉积现象严重,但是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沉积容易造成输送管的阻力增大,进而造成供给泵过压烧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改善供料管路的沉积现象,避免供给泵过压烧掉,减少设备损耗,节约生产投入成本。一种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其从料箱向搅拌单元供料,包括至少一个供料单元,其具有主管、供给泵和支管,主管与料箱相接连通,支管从主管分支出来,并与搅拌单元连接,供给泵连接于主管的任意位置,将供给到主管的原料压送到搅拌单元侧,在供给泵与支管之间的主管上设有主管压力传感器,在支管上设有支管压力传感器;至少一个施压单元,其具有腔室、置于腔室内的活塞、置于腔室上的压力调节阀和施压传感器,腔室通过施压管连接至支管上,由供给泵压送的原料的压力比规定压力高的高压状态下,利用原料的压力而蓄压,在原料的压力比规定压力低的低压状态下,向支管的内部的原料施加压力,以产生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的方式驱动供给泵,利用低压状态下的压力差,产生将支管内部的原料从搅拌单元侧输送至主管侧的流动,从而防止原料的沉降;控制单元,其通过逆变器与供给泵连接,主管压力传感器、支管压力传感器和施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的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环状的密封环的多个槽,在这些槽中分别安装了密封环。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施压管与搅拌单元之间的支管上设有止回阀,在止回阀的下游设有二次压力传感器,且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本技术在原有供料管路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设计改进,在每次供料结束后,可以将支管中的原料及时返回到料桶中,避免原料在支管中沉积,使得管路进料通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施压单元的内部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本技术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包括两个供料单元10;10′、两个施压单元20;20′和控制单元30。在本实施例中,将水性丙烯酸树脂作为原料贮存在料箱12中,水性氨基树脂作为原料贮存在料箱12′中。从图1中可以看出,供料单元10;10′供给泵13;13′经由逆变器31;31′与控制单元30电气连接,供给泵能够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的信号,调节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控制单元30通过经由逆变器控制旋转速度,来调节在主管11;11′的内部流过的原料的流动压力。主管压力传感器14;14′是测量主管11;11′内部的原料的流动压力的测量部件,本实施例的主管压力传感器配置于供给泵13;13′的下游侧。支管16;16′是从主管11;11′分支出来的配管,其与搅拌单元40连接。本实施例的支管在主管中的主管压力传感器14;14′与料箱12;12′之间的部位进行分支出来。这样,支管的上游侧端部与主管连接,其下游侧端部与搅拌单元连接。支管压力传感器15;15′是测量支管16;16′的内部压力的测量部件。本实施例的支管压力传感器配置于支管的与主管11;11′的连接部分的附近。此外,支管压力传感器以能够通过电信号向控制单元30发送测量信息的方式与控制单元连接。本实施例的活塞22;22′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环状的密封环221;221′的多个槽,在这些槽中分别安装了密封环。通过配置于活塞周面的密封环,活塞与腔室21;21′的内壁接触的部分成为液密构造,从而使得流入腔室下部的原料不会流入到腔室的上部。压力调节阀23;23′是将腔室内部的压力保持为恒定的规定压力的调节器,通过该压力调节阀,将腔室21;21′的内部压力保持为恒定。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阀作为溢流阀发挥功能,其在超过规定的压力时,将腔室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施压传感器24;24′是测量腔室21;21′的内部压力的测量部件。施压传感器以能够通过电信号向控制单元30发送测量信息的方式与控制单元连接。施压管17;17′连接施压单元20;20′的入口端口和支管16;16′,通过该施压管,腔室21;21′与支管被连通地连接,从而能够将支管的原料导入到腔室中,经由该施压管,向支管持续施加规定压力。如图2所示,首先,对蓄压进行说明。随着作为施压管17;17′的原料压力的端口压力P2高于腔室21;21′上部压力P1,施压单元20;20′变为蓄压状态。借助于端口压力P2,活塞22;22′被朝腔室上部推,由此腔室上部空气被压缩,所填充空气的压力上升。相当于压缩体积的量的原料流入腔室,从而在腔室中贮存原料而成为在施压单元中蓄积能量的状态。在蓄压状态下,腔室21;21′的上部压力P1逐渐增大,并很快达到规定压力。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作为溢流阀发挥功能的压力调节阀23;23′,将腔室的上部压力维持成规定压力。即使在变为了规定压力的状态下活塞上升,也通过压力调节阀将空气排出到腔室的外部,而使得腔室的内部压力不会进一步上升。接着,对施压进行说明。随着作为施压管17;17′的原料压力的端口压力P2低于腔室21;21′的上部压力P1,施压单元20;20′变为施压状态。由于端口压力P2的下降,被压缩的空气膨胀,从而活塞22;22′向下移动。由此,将流入到腔室下部的原料从入口端口向施压管挤出,从而成为从施压单元释放出所蓄积的能量的状态。在施压状态下,腔室21;21′上部压力伴随活塞22;22′的移动而逐渐降低。如上所述,施压管17;17′与支管16;16′连接,因此被挤出至施压管的原料流至支管,由此,产生原料的逆流。为了避免施压单元20;20′工作时,将部分原料压送至搅拌单元40,在所述施压管17;17′与搅拌单元之间的支管16;16′上设有止回阀18;18′,在止回阀的下游设有二次压力传感器19;19′,且与控制单元30电气连接。由于腔室21由活塞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为压力区域,下腔室为原料贮存区域,因此,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不能存在缝隙,这就要求活塞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其从料箱(12;12′)向搅拌单元(40)供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供料单元(10;10′),其具有主管(11;11′)、供给泵(13;13′)和支管(16;16′),主管与料箱相接连通,支管从主管分支出来,并与搅拌单元连接,供给泵连接于主管的任意位置,将供给到主管的原料压送到搅拌单元侧,在供给泵与支管之间的主管上设有主管压力传感器(14;14′),在支管上设有支管压力传感器(15;15′);至少一个施压单元(20;20′),其具有腔室(21;21′)、置于腔室内的活塞(22;22′)、置于腔室上的压力调节阀(23;23′)和施压传感器(24;24′),腔室通过施压管(17;17′)连接至支管上;控制单元(30),其通过逆变器(31;31′)与供给泵连接,主管压力传感器、支管压力传感器和施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透明隔热材料的生产供料循环系统,其从料箱(12;12′)向搅拌单元(40)供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供料单元(10;10′),其具有主管(11;11′)、供给泵(13;13′)和支管(16;16′),主管与料箱相接连通,支管从主管分支出来,并与搅拌单元连接,供给泵连接于主管的任意位置,将供给到主管的原料压送到搅拌单元侧,在供给泵与支管之间的主管上设有主管压力传感器(14;14′),在支管上设有支管压力传感器(15;15′);至少一个施压单元(20;20′),其具有腔室(21;21′)、置于腔室内的活塞(22;22′)、置于腔室上的压力调节阀(23;23′)和施压传感器(24;24′),腔室通过施压管(17;17′)连接至支管上;控制单元(30),其通过逆变器(31;31′)与供给泵连接,主管压力传感器、支管压力传感器和施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博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