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0862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包括碳素材质保温板、石墨材质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侧边一体化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散热板,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板相匹配的开槽,所述开槽的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一散热板设在所述开槽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底端向下穿过并伸出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散热面积来控制温度梯度,克服斜面长晶,尽量把长晶面控制在同一个平面,使得晶体生长过程中起到更好的分凝效果,减少微晶和位错的产生,更好的控制硅锭晶粒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晶铸锭炉,由于炉体结构和设备老化造成运行时硅受热不均.传热不规律。熔化时底部温度不均,造成局部籽晶留不住而其他籽晶较厚。籽晶没留住,造成硅片位错增加,少子寿命和硅片的转换效率就越低。籽晶多留就会使得成品率下降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生产成本;长晶时形成高低不平的长晶面,晶向弯曲生长,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运行时间,降低了产能。位错是晶体中局部滑移区域的边界线,即是晶体中的一种线缺陷;它是决定金属等晶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因素,也对晶体的其他许多性质(包括晶体生长)有着严重的影响。通过化学腐蚀可在晶体表面上观察到位错的露头处——腐蚀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该散热器能有效控制温度梯度,在运行过程中使硅料或硅锭受热均匀,减少微晶和位错的产生,进而提高硅片的转换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包括碳素材质保温板、石墨材质的第一散热板和石墨材质的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侧边一体化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散热板,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板相匹配的开槽,所述开槽的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一散热板设在所述开槽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底端向下穿过并伸出所述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散热板内嵌于碳素材质保温板内且上表面与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同碳素材质保温板贴合于热交换台底部外沿,以增大散热面积来控制温度梯度,克服斜面长晶,尽量把长晶面控制在同一个平面,使得晶体生长过程中起到更好的分凝效果,减少微晶和位错的产生,更好的控制硅锭晶粒的均匀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上设有若干用于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孔的设置方便将碳素材质保温板固定在热交换台底部。进一步,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所述开槽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一散热板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上表面、开槽的槽面以及第一散热板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能保证碳素材质保温板与第一散热板,碳素材质保温板与热交换台底部的良好抵接,确保热传递的效率,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型结构散热板的数量采用两个以上,确保散热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垂直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垂直设置,方便L型结构散热板在碳素材质保温板上的安装。进一步,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中的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宽度均为90mm、厚度均为25mm,长度和为200mm;另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中的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宽度均为90mm、厚度均为25mm,长度和为100mm,且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垂直设置。进一步,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距离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一侧边的距离为150mm,另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距离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的同一侧边的距离为720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碳素材质保温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在热交换台上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碳素材质保温板,2、L型结构散热板,2-1、第一散热板,2-2、第二散热板,3、开槽,4、通孔,5、固定孔,6、螺栓,7、热交换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碳素材质保温板1、石墨材质的第一散热板2-1和石墨材质的第二散热板2-2,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散热板2-2的一侧边一体化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散热板2,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板2-1相匹配的开槽3,所述开槽3的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板2-2相匹配的通孔4,所述第一散热板2-1设在所述开槽3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上表面和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散热板2-2的底端向下穿过并伸出所述通孔4。优选的,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上设有若干用于供螺栓6穿过的固定孔5。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所述开槽3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散热板2-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2垂直设置。固定孔5的设置方便将碳素材质保温板1固定在热交换台7底部。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开槽3的槽面以及第一散热板2-1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能保证碳素材质保温板1与第一散热板2-1,碳素材质保温板1与热交换台7底部的良好抵接,确保热传递的效率,提高散热效果。L型结构散热板2的数量采用两个以上,确保散热效果。第一散热板2-1和第二散热板2-2垂直设置,方便L型结构散热板2在碳素材质保温板1上的安装。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L型结构散热板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2中的所述第一散热板2-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2宽度均为90mm、厚度均为25mm,长度和为200mm,且所述第一散热板2-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2垂直设置;另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2中的所述第一散热板2-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2宽度均为90mm、厚度均为25mm,长度和为100mm,且所述第一散热板2-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2垂直设置。且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2距离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一侧边的距离为150mm,另一个所述L型结构散热板2距离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同一侧边的距离为720mm。如图3所示,本技术通过螺栓6固定安装在多晶铸锭炉温度较高一侧的热交换台7底部外沿,在碳素材质保温板1间加装石墨材质L型散热板,L型散热板内嵌于保温板内且上平面与保温板处于同一平面,同保温板贴合于热交换台7底部外沿,以增大散热面积来控制温度梯度,克服斜面长晶,尽量把长晶面控制在同一个平面,使得晶体生长过程中起到更好的分凝效果,减少微晶和位错的产生,更好的控制硅锭晶粒的均匀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素材质保温板(1)、石墨材质的第一散热板(2‑1)和石墨材质的第二散热板(2‑2),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散热板(2‑2)的一侧边一体化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散热板(2),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板(2‑1)相匹配的开槽(3),所述开槽(3)的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板(2‑2)相匹配的通孔(4),所述第一散热板(2‑1)设在所述开槽(3)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上表面和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散热板(2‑2)的底端向下穿过并伸出所述通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素材质保温板(1)、石墨材质的第一散热板(2-1)和石墨材质的第二散热板(2-2),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散热板(2-2)的一侧边一体化固定连接形成L型结构散热板(2),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板(2-1)相匹配的开槽(3),所述开槽(3)的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板(2-2)相匹配的通孔(4),所述第一散热板(2-1)设在所述开槽(3)内,且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上表面和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散热板(2-2)的底端向下穿过并伸出所述通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上设有若干用于供螺栓(6)穿过的固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晶铸锭炉热交换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材质保温板(1)的上表面、所述开槽(3)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一散热板(2-1)的表面均为光滑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晶铸锭炉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兵李绍文武任运鸿张连旭张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仪集团涿鹿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