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906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12:53
一种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包含:一轴筒座、一底板、一连接件;该轴筒座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受接部及一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于该轴筒座之顶端,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受接部设置于该轴筒座之轴孔相反的另一端外缘处;该底板具有一孔口,并令该受接部设置于该孔口内;该连接件透过以射出成型的方式连接该轴筒座及该底板,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幅增加风扇轴筒与各元件间之同心度及令各元件间组合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尤指一种可提升风扇轴筒与风扇框体结合密合精度及提升同心度的风扇轴筒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行散热风扇主要应用于针对需要散热之处进行强制引导气流散热使用,而散热风扇最主要由转子与定子两者间产生感应激磁后令转子产生转动进行引导气流工作。 散热风扇中的转子其主要由轴心与具有复数扇叶的风扇轮谷相互组设所构成,而定子则设置于风扇框体的轴筒外部并与该风扇轮谷相互对应设置,一般风扇轴筒由风扇框体一体射出成型之结构体,并另有使用铜质轴筒之散热风扇,透过铆接之方式将铜质之轴筒铆合于该风扇框体之底座上,但此项结构容易因为铆合过程造成风扇之结构受到破坏以及铆合不完全易造成松动等缺点;又因铆合工作时主要透过压力将铜质轴筒紧迫迫入该风扇框体之底座,则针对铜质轴筒与该风扇框体之底座之同心度亦难以控制,且若铆合后易造成松动时容易产生噪音。 另,已知金属轴筒与金属风扇框体相互组接时,因两者材质皆为硬式材质,而当风扇运转时产生震动将令金属轴筒与该金属风扇框体产生共振而发出噪音。 故如何解决已知轴筒与风扇框体所衍生之各项缺失则为首要之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提升风扇轴筒组装密合精度的风扇轴筒结合结构。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提升风扇轴筒与各风扇元件间之同心度的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为达成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包含: 一轴筒座、一底板、一连接件,所述轴筒座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受接部及一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于该轴筒座之顶端,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受接部设置于该轴筒座之该轴孔相反的另一端外缘处;该底板具有一孔口,并该轴筒座之该受接部设置于该底板之该孔口内;所述连接件透过射出成型设置于该底板之该孔口与该轴筒座之该受接部之间用以连接两者,藉此达到使该轴筒座与该底板可以紧密结合,进一步得以消除轴筒与该底板间所产生之振动以及噪音等问题。所述轴筒座之该容置空间更具有一扣环及一轴承及一耐磨片,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由上至下依序排列顺序为该扣环、该轴承、该耐磨片,所述扣环具有一穿孔,所述轴承具有一轴向贯穿孔,并该穿孔及该轴向贯穿孔与该轴孔相连通。所述轴筒座相反该轴孔之另一端具有一开放端,所述连接件同时封闭该开放端。所述轴筒座之受接部具有一凹槽及一第一环体及一第二环体,该第一环体、该第二环体环设于该轴筒座外部并共同界定该凹槽。更具有一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具有一轴心、一扇叶体,所述轴心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轴心靠近该第一端处设置有一槽部,该扇叶体与该轴心之该第一端接设,该轴心之该第二端穿设前述穿孔及该轴向贯孔与该轴孔与该轴承枢设,该第二端抵顶该耐磨片。透过本专利技术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可大幅改善轴筒与其他风扇元件间之同心度,以及组装之密合精度,并且透过以包射成形于该轴筒座与该底板间所形成用以连接两者的连接件,并该连接件可自由选择材质如吸震材质橡胶或塑胶,藉以降低该轴筒座与该底板间因风扇运转所产生之共振或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附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元件为:风扇轴筒结合结构1轴筒座11容置空间111受接部112凹槽1121第一环体1122第二环体1123轴孔113底板12孔口121连接件13扣环14穿孔141轴承15轴向贯穿孔151耐磨片16转子组件17轴心171扇叶体172第一端1711第二端1712槽部1713定子组件18矽钢片181线圈18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2、3,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分解剖视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风扇轴筒结合结构1,包含: 一轴筒座11、一底板12、一连接件13; 所述轴筒座11具有一容置空间111及一受接部112及一轴孔113,所述轴孔113设置于该轴筒座11之顶端,并该轴孔113与该容置空间111相连通,该受接部112设置于该轴筒座11之轴孔113的相反另一端外缘处,并该受接部112具有一凹槽1121及一第一环体1122及一第二环体1123,该第一、二环体1122、1123环设于该轴筒座11外部并共同界定该凹槽1121。 所述底板12具有一孔口121,并该轴筒座11之受接部112设置于该底板12之孔口121内,所述底板12材质可为高分子材质或金属材质其中任一。 所述连接件13透过射出成型设置于该底板12之孔口121与该轴筒座11之受接部112之间连接两者,前述轴筒座11相反该轴孔113之另一端具有一开放端114,所述连接件13同时封闭该开放端114。 所述连接件13为透过射出成型所成型之结构体,主要先将该轴筒座11及该底板12先置入模具内(图中未示),再透过射出成型于两者间注入半熔状之材料(塑胶或金属材质),待注入模具内之半熔状之材料冷却凝固后(即包射)形成该连接件13将轴筒座11与该底板12相互结合固定。 请参阅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技术特徵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为所述轴筒座11之容置空间111更具有一扣环14及一轴承15及一耐磨片16,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1内由上至下依序排列顺序为扣环14、轴承15、耐磨片16。 所述扣环14具有一穿孔141,所述轴承15具有一轴向贯穿孔151,并该穿孔141及该轴向贯穿孔151与该轴孔11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为主要先将该扣环14、轴承15、耐磨片16一同置入该轴筒座11之容置空间111内后再与该底板12一起置入模具内(图中未示),再透过射出成型于两者间注入半熔状之材料(塑胶或金属材质),待注入模具内之半熔状之材料冷却凝固后,形成该连接件13将轴筒座11与该底板12相互结合固定。 请参阅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并复参阅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技术特徵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为本实施例更具有一转子组件17,所述转子组件17具有一轴心171、一扇叶体172,所述轴心171具有一第一端1711及一第二端1712,该轴心17靠近第一端1711处设至有一槽部1713,该扇叶体172与该轴心171之第一端1711接设,该轴心171之第二端1712穿设前述穿孔141及该轴向贯穿孔151与该轴孔113与该轴承15枢设,该第二端1712抵顶该耐磨片16,该扇叶体172具有一轮谷1721及复数扇叶1722,该等扇叶1722环设于该轮谷1721外部,该轴心171之槽部1713与前述扣环14之穿孔141对应设置。 请参阅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风扇轴筒结合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轴筒座、一底板、一连接件,所述轴筒座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受接部及一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于该轴筒座之顶端,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受接部设置于该轴筒座之该轴孔相反的另一端外缘处;该底板具有一孔口,并该轴筒座之该受接部设置于该底板之该孔口内;所述连接件透过射出成型设置于该底板之该孔口与该轴筒座之该受接部之间用以连接两者,藉此达到使该轴筒座与该底板可以紧密结合,进一步得以消除轴筒与该底板间所产生之振动以及噪音等问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轴筒座、一底板、一连接件,所述轴筒座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受接部及一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于该轴筒座之顶端,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受接部设置于该轴筒座之该轴孔相反的另一端外缘处;该底板具有一孔口,并该轴筒座之该受接部设置于该底板之该孔口内;所述连接件透过射出成型设置于该底板之该孔口与该轴筒座之该受接部之间用以连接两者,藉此达到使该轴筒座与该底板可以紧密结合,进一步得以消除轴筒与该底板间所产生之振动以及噪音等问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轴筒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筒座之该容置空间更具有一扣环及一轴承及一耐磨片,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由上至下依序排列顺序为该扣环、该轴承、该耐磨片,所述扣环具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猛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