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及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11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中的转子轴进行轴向定位,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设有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涡轮增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在转子轴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一端部件损坏所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凭借其良好的低速扭矩、瞬态响应效果,逐渐成为各大整车厂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主要方法。随着增压发动机的应用占比愈来愈高,增压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失效风险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发动机燃烧废气通过涡壳吹动涡轮,涡轮通过转子轴带动压轮为发动机进气增压,这是增压器的基本原理。由于增压器的转速高达每分钟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因而任何不起眼的加工瑕疵都可能成为增压器失效的原因,增压器失效,轻者会导致增压器报废,重者甚至会给发动机或周围人员带领不可预估的伤害。在增压器失效形式中,由于动不平衡带来的转子轴断裂及一侧涡轮或压轮破裂是常见原因,因而如何在一侧涡轮或压轮破裂及转子轴断裂时尽可能减小对增压器本身及周边部件带来的风险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可在转子轴一侧部件损坏或转子轴断裂时,仍可使另一侧部件正常工作,降低部件损坏所带来的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中的转子轴进行轴向定位,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滑动嵌装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螺接于所述壳体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滑动嵌装配合,在转子轴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一端部件损坏所带来的风险。(2)第一定位部设为凹槽,第二定位部采用定位销,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3)定位销螺接于壳体上便于定位销的安装。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涡轮增压器,以可在一侧的涡轮或压轮损坏,或是转子轴断裂时,使另一侧的压轮或涡轮正常工作,降低压轮、涡轮或转子轴损坏所带来的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由中间壳连接的涡壳和压壳,在中间壳中转动设有分别伸出至所述涡壳及压壳内的转子轴,在所述涡壳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上的涡轮,在所述压壳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上的压轮,在所述中间壳与转子轴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所述壳体由中间壳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沿转子轴轴向的间隙小于所述涡壳与涡轮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压壳与压轮间的间隙的最小值。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转子轴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中间壳上的定位销。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轴上于所述凹槽底端面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压轮安装处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螺接于所述中间壳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涡轮增压器通过采用如上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在转子轴一端的压轮或涡轮损坏,或是转子轴断裂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的涡轮或压轮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一端的压轮或涡轮损坏而带来的风险。(2)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间的间隙小于涡轮与涡壳之间,以及压轮与压壳之间间隙的最小值,可防止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抵接时,涡轮与涡壳,或者压轮和压壳之间发生擦碰。(3)凹槽底端面处的转子轴直径大于压轮安装处的转子轴直径,可保证转子轴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涡壳,3-压壳,4-涡轮,5-转子轴,6-压轮,7-凹槽,8-定位销,9-中间壳。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中的转子轴进行轴向定位,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转子轴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第一定位部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部,且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本实施例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滑动嵌装配合,在转子轴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一端部件损坏而带来的风险。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中转子轴5转动于壳体1内,而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转子轴5上的凹槽7,而第二定位部则为设置在壳体1上的对应于凹槽7布置的定位销8,定位销8的一端滑动嵌装在凹槽7内,且定位销8的端部与凹槽7的底端面及两侧端面间具有间隙,以避免在转子轴5正常转动时与定位销8发生接触。本实施例中凹槽7为设置在转子轴5上的一个,相应的定位销8也为设置在壳体1上的一个,当然除了设计为一个,凹槽7及定位销8也可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为便于定位销8在壳体1上的安装,本实施例中还可使定位销8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设置在壳体1上,而除了螺接形式,定位销8当然也可由其它连接方式设于壳体1上,如其可为焊接或卡接等。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除了采用如上所述的凹槽7及定位销8的配合结构外,其也可设计为其它结构,如可使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转子轴5上的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1)中的转子轴(5)进行轴向定位,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1)中的转子轴(5)进行
轴向定位,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
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
述壳体(1)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
装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
位部为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凹槽(7),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壳体
(1)上的定位销(8),所述定位销(8)的一端滑动嵌装于所述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
(8)螺接于所述壳体(1)上。
4.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由中间壳(9)连接的涡壳(2)和压壳(3),在
中间壳(9)中转动设有分别伸出至所述涡壳(2)及压壳(3)内的转子轴(5),
在所述涡壳(2)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明李国营牛鹏飞于海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