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离心风扇及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217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扇叶、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离心风扇及电磁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扇叶包括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并在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14),该弧形段沿着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的方向曲率渐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扇叶能够避免了扇叶瞬间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或撞击力,降低了气流在扇叶流道内的压力损失,从而降低了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扇叶。此外,本技术还涉及安装有多个所述扇叶的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安装有所述扇叶组件的离心风扇、以及安装有所述离心风扇的电磁炉。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如电磁炉等电子装置的性能不断提升,其中的内部风扇从如电磁炉等电子装置的外部吸入空气,从而对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磁炉等这样的电子装置通常采用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相比,相同扇叶直径的离心风扇,具有较高的风压,能够克服更大的系统阻力而产生风量。因此,在如电磁炉等电子装置工作的环境中,离心风扇可以在较小的风扇空间内产生较大的风量。然而,离心风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例如,气流在扇叶流道内产生的湍流噪声等。针对上述的噪声问题,目前的如电磁炉等电子装置中的离心风扇采用圆弧曲面扇叶,以使得气流在扇叶流道内完成流向转向,从而降低扇叶流道内的湍流噪声。但是,气流在进入圆弧曲面流道时以及在该流道内流动时,会与扇叶产生激烈冲击,进而导致较大的压力损失。此外,因为局部压力差较大,流道内湍流强度较高,因此湍流噪声也会相应地有所提高。鉴于上述缺陷,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进一步降低离心风扇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叶,该扇叶能够降低离心风扇产生的噪声。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离心风扇和电磁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扇叶,所述扇叶可进风端和出风端,并在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该弧形段沿着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的方向曲率渐增。优选地,所述弧形段可为椭圆形段,所述椭圆形段所在的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0.4~0.8。优选地,所述椭圆形段的两端的曲率之比可小于1/2。优选地,所述弧形段可为自由曲线段,所述自由曲线段可沿着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的方向曲率递增且两端的曲率之比可小于1/2。优选地,所述扇叶可具有直线段,该直线段的一端可形成为所述进风端,另一端可连接于所述弧形段,所述出风端可位于该弧形段的远离所述直线段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直线段可与所述弧形段一体成形。本技术的扇叶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具有弧形段,该弧形段沿着从进风端向出风端的方向曲率渐增,从而气流通过进风端进入扇叶流道(即,两片扇叶之间形成的通道)内后,因弧形段的曲率沿从进风端向出风端方向渐增,而使得气流能够平缓地进行转向,且随着弧形段的曲率渐增,气流的转向的速度也渐增,这样气流对扇叶的冲击力或撞击力也能够逐渐增加。由此避免了因弧形段与其他段之间的相接处曲率较大而使得扇叶瞬间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或撞击力,降低了气流在扇叶流道内的压力损失,从而降低了噪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所述扇叶组件可包括中间轮毂以及环绕所述中间轮毂并彼此间隔地设置的多个上述的扇叶。优选地,所述扇叶组件可包括用于将多个所述扇叶连接为环绕所述中间轮毂的环形平板,并且/或者,所述扇叶组件可包括连接于各个所述扇叶的所述出风端的圆环端板。本技术又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可包括电机以及上述的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其中,所述扇叶组件可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转子组件上。本技术又提供了一种电磁炉,所述电磁炉可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离心风扇。本技术的离心风扇的扇叶组件、离心风扇、以及电磁炉与上述的扇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扇叶环绕扇叶组件的中间轮毂彼此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气流进入本技术扇叶形成的流道内进行转向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扇叶组件与离心风扇的转子组件分解的示意图;图5是安装有本技术扇叶组件的离心风扇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6是本技术离心风扇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扇叶11进风端12出风端13直线段14弧形段2扇叶组件21中间轮毂22环形平板23圆环端板3定子组件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转子组件61转轴62永磁体7电机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用于限制技术。接下来,从基础实施和扩展性实施、替换性实施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详细的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扇叶环绕风扇组件的中间轮毂21彼此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气流进入本技术扇叶形成的流道内进行转向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3,本技术的扇叶1可包括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并在所述进风端11和所述出风端12之间可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14,该弧形段沿着从进风端11向出风端12的方向曲率渐增。本技术的扇叶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具有弧形段,该弧形段沿着从进风端向出风端的方向曲率渐增,从而气流通过进风端进入扇叶流道内后,因弧形段曲率沿着从进风端向出风端方向渐增,而使得气流能够平缓地进行转向,且随着弧形段的曲率渐增,气流的转向的速度也渐增,这样气流对扇叶的冲击力或撞击力也能够逐渐增加。由此避免了因弧形段与其他段之间的相接处的曲率较大而使得扇叶瞬间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或撞击力,降低了气流在扇叶流道内的压力损失,从而降低了噪声。具体地,继续参考图3,所述弧形段14可为椭圆形段,所述椭圆形段所在的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可为0.4~0.8,这种的椭圆形段可以与其他段更好地进行相接,从而使得气流流入扇叶流道后能够更好地过渡至弧形段。进一步地,椭圆形段的两端的曲率之比小于1/2,这样使得椭圆形段的曲率渐增的幅度适中,从而使得气流能够在扇叶流道内完成平缓地流向转变,由此降低离心风扇的湍流噪声,并降低了离心风扇整体的噪声。选择地,本技术的扇叶的弧形段14也可以为自由曲线段,所述自由曲线段可沿着从进风端11向出风端12的方向曲率递增且两端的曲率之比可小于1/2。此处,应当理解的是,“自由曲线”指的是,由同一平面中的多个点确定的平滑曲线。即在设计扇叶的弧形段14时,首先设定决定该弧形段14的基本走向的几个关键点,然后利用插值等方法确定各个关键点之间的其他部分的位置,最终获得沿自由曲线延伸的弧形段14。但是,本技术的扇叶的弧形段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预期到其他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示出了本技术扇叶具有的直线段以及与该直线段相连接的弧形段。具体地,参考图2并结合图3,本技术的扇叶可具有直线段13,该直线段13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11,另一端连接于弧形段14,而出风端12位于该弧形段14的远离直线段13的一端。另外,本技术的扇叶1的直线段13与弧形段14一体成形,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包括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并在所述进风端(11)和所述出风端(12)之间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14),该弧形段(14)沿着从所述进风端(11)向所述出风端(12)的方向曲率渐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包括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并在所述进风端(11)和所述出风端(12)之间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14),该弧形段(14)沿着从所述进风端(11)向所述出风端(12)的方向曲率渐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14)为椭圆形段,所述椭圆形段所在的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0.4~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段的两端的曲率之比小于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14)为自由曲线段,所述自由曲线段沿着从所述进风端(11)向所述出风端(12)的方向曲率递增且两端的曲率之比小于1/2。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具有直线段(13),该直线段(13)的一端形成为所述进风端(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弧形段(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